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县主她娇媚撩人(重生) > 第58章良人在侧

第58章良人在侧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裴勍和薛亭晚难得一见, 此时挽手并肩,沿着十里华灯长街走走停停, 往前行了一段路, 便到了松风万客楼门前。

因着年关的节景儿, 京城根的老百姓忙着请客吃饭, 人情往来, 亦或是举家下馆子, 犒慰一年来的辛劳, 故而这些日子, 松风万客楼的生意红火更胜往昔。

酒楼门口立着两位迎客的伙计, 冷不丁一抬头见了自家东家,忙不迭地纷纷躬身行了礼——显然是认识薛亭晚的模样。

裴勍见状, 揣着明白装糊涂, 略挑了浓眉, 回头淡淡看了薛亭晚了一眼。

薛亭晚察觉到男人探究的目光,樱唇微扬,干笑了两声, “实不相瞒,这松风万客楼乃是我家名下的产业,如今全权是我在打理。”

薛亭晚没有一开始便告诉裴勍此事, 是因为两人还不够熟识, 如今, 两人关系亲密无间, 她自然没有瞒着裴勍的必要。

裴勍听了这番解释, 知道薛亭晚把他当成了自己人,只装作刚刚知道的模样,了然一笑,“原来是这样。”

裴国公府的耳目众多,消息四通八达,裴勍早就知道这松风万客楼的东家是何许人也。再加上上回,薛亭晚请裴勍在松风万客楼吃饭,那一脸自豪求夸奖的小骄傲模样,裴勍就算是猜,也猜出来了。

两人正说着话,有两名小厮从酒楼行出,手里各自拿了一贯红绸裹着的铜钱,四散分发给御街两旁的乞丐。

自献庆帝继位以来,大齐总体上算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百姓子民都能安居广厦,温饱不愁。有因为贫困残疾而无以为生的人、有因为天灾而流离失所的人……他们虽活的卑微,可一直都是大齐的一份子,一直都是这繁华京师从不缺少的存在。

薛亭晚一早便吩咐了下去,在这大团圆的除夕之夜,叫酒楼的掌柜为路边乞讨之人施点银钱,也好叫他们吃点热饭、穿些厚衣。

这扶持关怀虽然细微如萤火,却足以给人希望和温暖,让人重新燃起盼头,打气底气迎接新的一年。

墙角处,一名妇人眼眶含泪地接了伙计施舍的银钱,忙拉过身侧懵懂无知的垂髫女童,朝伙计连声道谢。

那妇人和垂髫女童皆是形容狼狈,裙衫脏污,看似和别的乞丐并没有什么区别,但若细看,便会发现这妇人掩盖于灰头土脸下的容貌颇为柔媚勾人。

身怀出众姿色的妇人,却在除夕之夜孤身带着孩子流落街头,其中似是有什么隐情。

然而,薛亭晚并没有发现此母女二人的异样,她亲眼看着两名伙计将绑着红绸的两贯铜钱施舍殆尽,方笑着冲他们点了点头。

裴勍顺着美人儿的目光望去,看着两名小厮入了松风万客楼的大门,才觉得这两人十分眼熟。

裴勍略一回想,方想起来——那回徐颢请他来松风万客楼用膳,两人在酒楼外头撞见两个瘦骨伶仃的小乞丐,酒楼的伙计正打着永嘉县主之名送那两个小乞丐新出炉的点心吃。

如今,这两位小乞丐穿着酒楼里统一的服饰,做小厮打扮,原本土色无人气儿的面容也显得红润许多。

只是,小乞丐怎的成了酒楼的伙计了?

思及此,裴勍当即问出了心中疑惑。

原是这两个小乞丐的家人皆在家乡水灾中丧生,随着流民队伍一路北上进京,在京城无处落脚,只能沿街乞讨为生。

薛亭晚对他们的身世颇感唏嘘,吩咐酒楼掌柜时常拿些干净的饭菜给他们果腹。那两个小乞丐是识礼数的孩子,因感怀一蔬一饭之恩,便起了报答酒楼东家的念头。

薛亭晚心善,考虑到他们年纪尚小,无父无母,孑然一身,仅仅靠着别人的施舍度日,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这两个孩子无人教导,将来若是走上歪路,才是真真叫人痛心的事。

可巧,那时正赶上松风万客楼生意红火,掌柜正欲往酒楼里多招些人手。薛亭晚便干脆吩咐酒楼掌柜,收下两个小乞丐做小厮伙计。

如今,他们在酒楼中有吃有住,每日只管干些跑堂、帮忙的活计。为了叫他们从失去亲人的苦痛中走出来,薛亭晚还为他们另赐了名字,一个叫长寿,一个叫天龄,皆是取吉祥长生的寓意。

薛亭晚柔声道,“他们只比阿辰小两三岁,还是个半大孩子,依着母亲和祖母的意思,先把他们安置在酒楼中历练一段时间,等长大些,若是人品可堪大用,也好派他们到庄子或是铺子里当差。”

裴勍听着美人儿平静地叙述,垂了眼眸,望着粉唇一张一合,心中渐有暗流涌动。

为富为贵者仁义,知恩者图报,自成一段救孤的人间佳话。

他的阿晚,从不将伪善挂在嘴上,背地里,善意之举却做的比谁都多。

他和她手挽着手,走在十里灯市之中,身边行人来来往往,脚步匆匆。

忽闻得几声烟火巨响,紧接着,暗夜中绽开漫天的璀璨烟火,繁花团团拥簇,流光溢彩,灿烂夺目。等绚烂转瞬而逝,烟火坠下,复又撒下星辉满目。

裴勍此人,性子本就冷清,年少身负高才,常年跟在献庆帝身旁,等后来年纪渐长,又离家四海公干,见天地之重,识大道苍茫,愈发沉沉入定,宠辱不惊。

九年前,老国公爷和国公夫人相继病逝,裴勍不过十来岁的年纪,早早阅尽生离死别,更是满心断绝尘欲,摒弃世俗。

所谓凡世悲欢,无非自渡。这么多年来,邵氏外祖居于京南行道,裴勍独居裴国公府,每逢佳节,无人相对庆贺,他倒也习惯了,并不觉得孤身一人有多么寂寥清冷。

从年少的意气风发,锋芒毕露,到如今的韬光养晦,静水流深。裴勍的心境已经越过千山万水,远非同龄为官者可比肩。

可是,世事无常,姻缘天定,这世上所有的“习惯”,大抵都会被“例外”所打破。

如今,裴勍牵着身畔的薛亭晚,才知道自己并非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他第一次觉得,以往的二十来年,竟是白活了——若此生有佳人在侧,依依挽手,陪他看尽尘世焰火,三千繁华,哪怕做个凡夫俗子,又有何妨?

她为他的平静生命画上一抹亮色,让他的满腔沉稳变得波澜不断,惊惶不定、心乱如麻。

她将他这座凛冽冰峰融化成了潺潺春水,永远都不知疲倦的奔流向她。

……

烟火落幕,长街恢复了方才的人生鼎沸,嬉笑喧哗。

裴勍和薛亭晚赏完烟火,没走几步,便遇上了迎面儿走来的汪应连和许飞琼。

几乎是条件反射,薛亭晚当即便把自己的手从男人的大掌中抽出来,然后往旁边迈远了一步,和身侧的俊美男人隔得远远的。

裴勍掌中突然一空,又看了美人儿刻意避嫌的举动,一腔柔情蜜意登时褪下去了一半。

只见男人寒着一张俊脸,眼神烁烁如刀,几乎要射穿许飞琼和汪应连这两个坏事的罪魁祸首。

许飞琼和汪应连也是出门游灯市,身后带着几个婆子随从,浩浩荡荡的行将过来。

两人脸上都带着明显的不虞之色,望见迎面而来的裴勍和薛亭晚,汪应连眼前一亮,忙挂上笑意,拱了手上前问候寒暄。

而他身侧的许飞琼,则是将头垂的更低,压根不敢直视薛亭晚的眼睛。

薛亭晚受了汪应连一礼,瞟了许飞琼一眼,轻轻冷哼了一声。

上次重阳宴上,史清婉使出毒计,意图污了她的贞洁,如今还在京中天牢里关着呢!

虽然献庆帝只严惩了史清婉一人,许飞琼看似和此事毫无关联,可薛亭晚怎会不知道许飞琼是什么性子?

这些年来,许飞琼跟在史清婉后头,没少吹耳边风,没少出奸猾诡计,若说史清婉是被有心人利用的冤大头,那许飞琼便是隐匿在背后,献出腌臜计谋的真凶。

薛亭晚一向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诛人”的性子,自然无数次想过将许飞琼惩处而后快。只是如今汪应连这位新科状元郎和许氏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秉持着一荣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定是要拼命护着许飞琼“置身事外”,不受史清婉的牵连。

对于报仇这件事儿,薛亭晚倒是不急于一时——心术不正的恶人早晚会露出越来越多的马脚,而她行事光明磊落,行的正,坐得端,只要伺机而动,来日逮住恶人的马脚,还怕不能揭发许飞琼的丑恶嘴脸?

那厢,裴勍望着满面笑容的汪应连,虽心有不耐,面上却也未显。

汪应连顶着新科状元的名头,被献庆帝任职于吏部,如今娶了许氏的千金,有了许大人这位老丈人在朝中美言,在吏部撑腰,汪应连的官途可谓是一路顺风顺水,这不,皇帝赐婚他和许飞琼的圣旨刚下来没几天,汪应连便从六品的吏部主事升为了正五品吏部员外郎。

许大人和这位女婿颇为臭味相投,老丈人和女婿两人联手在吏部搅混水,惹得吏部其他官员渐生怨言,吏部尚书顾忌着许氏和新科状元的御赐联姻,索性对二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等着献庆帝亲自出手打压他们的那一天。

裴勍一向对许氏一族的家教、作风颇为不齿,此时面对汪应连,更是神色淡漠,一张俊脸冷的叫人看了直想打哆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