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成女配的女儿 > 第91章 番外一

第91章 番外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不忝院里, 金秋正指挥着一众下人晾晒今春下来的各色鲜花。放眼望去, 粉粉白白嫣红桃红各一大片, 美不胜收。

整个院子里来回飘散的都是花的香气, 淡雅清香引来了一些不明所以的蜜蜂。它们围着摘下来的花,“嗡嗡”地来回打着转。

这是武安侯府的一大盛景,每逢花盛时期都会有这么一回。侯府的下人见惯了,在金秋的指挥下熟练地忙碌着。

金秋盘算着, 这些花茶做出来要送多少出去, 府里留多少。国公府那边是头一份, 还有四老爷府上、四姨夫人府上以及海家的姑奶奶。荔儿去年出嫁了, 嫁的正是那位海公子。

年仅三岁的武安侯世子季楚跟在楚明语的身边帮忙, 说是帮忙其实就是玩。他还没有晾晒的架子高,由婆子抱着挥舞着小手学着娘亲的样子挑拣鲜花中的叶子。

玩了一会儿,把小胖手凑到鼻子下细细地闻, “娘,真香。”

楚明语一手扶着腰,一手慢不经心地挑拣着。金秋见状,连忙端来凳子让她坐下。她朝儿子招招手, 季楚便闹着要下来。

婆子放开他, 他就一头扎进娘亲的怀中, 看得婆子心惊肉跳,生怕小世子冲撞了夫人肚子里的胎气。明语看到身边下人紧张的样子,摆摆示意并不妨事。

季楚生得像季元欻,性子却是南辕北辙。

季元欻是个冷清的人, 这几年越发的内敛威严。然而在儿子面前,是再好不过的慈父。都说夫妻二人须得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明语瞧着以后指不定在孩子们面前,自己是唱白脸的那一个。

母亲每回见着都说,以前实难想象季元欻会是这样一个人。

正想着,便见那气质越发出众的男子进了院子。季楚一见父亲回来,立马从娘亲的怀中挣脱,欢喜地迎了上去。

“父亲,采花花。”

季楚指着院子里的几株海棠,小手伸得老长似乎要够到上面的花朵。季元欻的眼神往妻子那边一瞄,看到妻子含笑嫣嫣的样子,便抱着儿子去采花。

红的是海棠,这样艳丽的颜色更能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季楚被季元欻高高举着,小胖手摘了一朵又一朵,不亦乐乎。

父子二人身后跟了一个下人,举着筐子接季楚丢下来的花。

明语看了一会儿,实在是有些无语。季楚这孩子逮着好玩的事物,非得玩到够才肯罢休。这采玩的兴致依她看没一个时辰消停不了,她没有季元欻的精力,陪不了这小子。

她用帕子掩着嘴,打了一个哈欠。金秋立马上前扶着她,让她进屋歇一会。这一胎和上一次不一样,上一回怀季楚时能吃能喝也不害口。这一胎倒是能折腾,前两个月根本闻不得一点荤腥,好不容易胃口好了,又成天的没什么精神,总是犯困。

季楚“咯咯”的笑声不断,等他玩得差不多时,两株海棠已是惨不忍睹。原本开得好好的花变得七零八落,极是让人惋惜。

楚明语自是不心疼花,比起儿子来,那些花并不算什么,她忧心的是季楚的性子。都说慈母多败儿,他们家这慈父一向由着儿子的性子来,要是惯坏了可如何是好。

季楚约摸是玩累了,被婆子带下去了。

季元欻打帘进内室时,就看到妻子略带忧心的眼神。“怎么了?”

“楚儿这性子太欢脱,你当爹的不拘着些,怎么还总由着他的性子来?”

“身子可好些了?”他坐在榻边,亲昵地摸了一下她最近清减的面颊。见她赌气别过脸过,不由低低笑出声来。“你这是吃儿子的醋呢,还是嫌我一回来就陪他不陪你?”

“你给我正经点,你听听外头都怎么说你的,说你是陛下手里的一把刀,指哪里杀哪里。要是世人知道你在家里是这么一副无赖模样,你一世英名何存?”

他正色起来,“在你面前,我哪里还有英名?”

这话许是说到她心痒处,终于拿正眼瞧了他,水汪汪的眼神带着柔情。别以为她不知道,外人都传她手段好,把男人的心拢得死死的,指不定是个心机多么深沉的人。

娇嗔瞪他一眼,由着他侧靠上来,将她搂在怀中。

“我记得幼年时,我并不是这样的性子。那时候我住在府中最偏的院子里,下人们私下在传我不是爹的儿子。那时候我爬树捣乱几乎什么都做过,我到现在还记得带我的那个婆子气急败坏的样子。”

她从没有听他说起过自己的过去,她所知道的都是他到了侯府之后的事情,在那之前的她从来没有听人提过。

他的大手摩梭着她的小手,目光渐变幽远,“父亲一个月里会来看我几回,我那时候总想在他面前表现一二,便会自作聪明地在他面前爬树翻墙,期望能得到他的注意。然而一次都没有,他只会一言不发地看着我,叮嘱下人们照顾好我。下人哪个不是看人眼色的,嫡母不认我,阻着父亲不许把我的名字记入族谱,那些下人又岂会精心照料我?”

她紧紧握着他的手,心疼的说不出话来。

“你…所以你想让楚儿有个快乐的童年?”

“或许是吧,我常常在想,若是幼年时父亲抱着我爬过一次树…”

“好了,都依你。”

夫妻二人静静依偎着,说起肚子里的老二。太医诊过脉,说她这次怀的应该还是一个儿子。明明不一样的孕期反应,她原本还以为是女儿。

楚国公府那边也以为会是女儿,早早就开始备姑娘家的东西。等到太医诊出儿子来,别提有多失望。不光他失望,祖母和母亲也很失望。

“等老二再大一点,你向陛下告个长假,咱们出京一趟。”

“好。”

“你不问去哪里?”

“你要去哪里,我都陪着你。”

明语笑了笑,她方才听他说起自己的童年,她突然想念庵里的那些师叔师伯和师姐妹了,好想回去看一看。

岂料计划赶不上变化,说好等老二大一些就去,谁知老二才大一点又怀了老三。老三倒是众望所归,是个女儿。

这可是国公府和侯府唯一的姑娘,几个舅舅哥哥望眼欲穿盼来的小姑娘。上至卢氏,下到楚老二季旭,更别提那些个堂叔表哥之类的,每一个都把季嫣小姑娘当成眼珠子。

几个孩子的名字都是季元欻起的,可谓十分不走心。老大叫季楚,明语觉得寓意还可以,取两姓为名,也算是见证他们的感情。到了老二那里,他直接就来了一个季明。当时明语就炸了,见过省事的,没见过这么省事的。

她那时候质问他,是不是老三来个女儿就叫季语。

没想到,他沉默了。

把她给气得,月子里都差点跟他吵一架。当然架是不会吵的,永远都不可能,因为他会妥协。最后就有了季旭和季嫣,虽然乏善可陈,但总好过季明季语。

等到季嫣三岁多,这才有了空。

季元欻告了一个长假,带妻子儿女低调出京。

一别经年,物是人非。

山还是那样的山,水还是那样的水,庙庵也还是那样的庙庵。与她深远记忆中的一样,庙庵掩在山林之中,与世隔绝。

庵里的香火依旧不旺,师叔师伯们师姐妹们气色却比她记忆中好了许多,淄衣也不见补丁。这些年,她虽未回来看过,却一直有派人送香火钱过来。

在出发前一个月就派人送了信过来,庵里早早就做好了准备。一见面虽是施主施主地唤着,可是眼神中的亲昵骗不了人。

楚家的三个孩子受到热烈的欢迎,被师姐妹们带着山前山后的齐齐转了一遍。季楚已是十岁的少年,早已脱了幼前时的调皮,颇有几分气势。

他指着竹林边的那间小屋,问道:“我娘和姑祖母真的在那里住了十几年?”

“是的,小施主。”

他不敢置信地看着那间小木屋,侯府里的下人住的都比这个强,娘怎么能住在这样的地方。明语趁机教育儿子,不是每个人生来都是锦衣玉食的,这天下大多数的都是穷人。季楚若有所思,此后行事越发的谦虚。

用斋饭的时候,桌上还有一盘酸菜。酸菜下饭,以前明语还在山上时师叔们是不敢做这道菜的,原因无它,就是因为太费饭。

“惠正师叔终于舍得让我们吃酸菜了。”她打趣着。

一个比丘尼道:“可不是,这几年庵里宽裕了,师叔们也不再怕费饭,这都是托楚施主的福。记得以前我们满山找蘑菇找野果子…”

另一比丘尼也露出怀念的样子,“那时候总是害饿,有时候饿得受不了就起来灌水。”

明语也想起那些往事,“那水一喝得多,就不停地起夜。天热还好受些,一到冬里根本受不住。我记得无忧师姐有一次喝了太多的水,起夜起得太多蹲在外面哭…”

几人说起往事,便是悲伤也被重逢的喜悦冲散。

相聚总是短暂,分别却是来得那么快。下山的时候依依惜别,那些自诩红尘尽断的出家人,个个眼含热泪。此一别,不知何年才能相见,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多为牵挂的人诵经祈福。

明语拜别,伏地连磕三个响头。

这座山庵承载了太多的记忆,无论是这一世的姑姑也好,还是第二世的妈妈也好,都是她刻骨铭心的亲人。

下山的路上,她数次回头,直到山庵被大山完全遮住再看不见。

“与你一辈的师父们都是无字辈,你从前的法号叫什么?”季元欻问道。

她再次回望,“我叫无悲。”

大山隐隐,无悲无喜,四大皆空。

“此一生,我必让你如这法号一般一世无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