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问话
队伍从大同归来,进了代州境内,孙传庭与廖文广分别。
廖文广把自己的长随喊上马车,乘车一路返回太原府。
“大老爷,咱们先去哪里?”队伍中的一名把总来马车边上,向车内的廖文广询问。
廖文广撩开一侧车帘,看了看外面,道:“去布政使司衙门,不,先去见抚台。”
说完,他撂下了车帘。
把总骑在马背上对赶车的车夫说道:“去巡抚衙门。”
马车了进城,车夫驱车走在街上。
城内不仅有巡抚衙门,还有山西都指挥司,布政使司衙门,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县署。
马车一路行来,前面有抚标营的兵将开路,让人一看便知车内坐着的人物非富即贵,所以路上行人纷纷避让到路边,留出道路让马车先过。
车夫熟练的驱车来到了巡抚衙门门前。
“大老爷,咱们到了。”先前的那位把总来到廖文广的马车边上提醒道。
廖文广通过车窗看了一眼外面的巡抚衙门,这才下了马车。
衙门门外停着几抬小轿,有几个身穿青sè官袍的官员正围在一起闲聊。
当看到廖文广从车上下来的时候,立即有两个官员迎了过来。
“下官见过廖参议。”
穿着青sè官袍的官员来到廖文广近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廖文广轻轻一点头,算是回应了他们。
两名青sè官袍官员也不多言,自知身份差距太大,行礼过,主动退回到先前几个青袍官员聚集的地方。
时间不长,衙门里出来人把廖文广迎了进去。
至于那几个穿有青sè官袍的官员依然守在门外,一脸羡慕的看着廖文广进了衙门。
“廖参议快快入座,与本官说说大同的情况。”巡抚潘希光见廖文广走了进来,马上热情的招呼他。
廖文广向潘希光拱手行了一礼,这才走到一旁的座位前,小心翼翼的坐了半个pì股。
“给廖参议奉茶。”潘希光对一旁伺候的小厮交代了一句。
“谢抚台。”
廖文广感谢的拱了拱手。
“与本官说说你这次去大同,有什么结果没有?刘贼是否同意去雁门关?”潘希光接连问道。
廖文广欠了欠身,道:“下官无能,未能说服刘贼去往雁门关。”
听到这话,潘希光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
见状,廖文广急忙辩解道:“下官几次好言相商,可惜刘贼油盐不进,坚持不来雁门关,不过,刘贼所提的条件倒是有所松动,不再阻拦朝廷派出的官员到宣大上任。”
“这么说他放弃了之前提出的条件?”潘希光身子往后一倚,手里端起桌上的盖碗。
廖文广轻轻一摇头,道:“倒也不是放弃了,而是把不允许朝廷派官员去宣大这个条件换成其他的条件了。”
“换成了什么条件?”潘希光端起盖碗,放在嘴边吹了吹,啜饮了一小口。
廖文广说道:“刘贼只允许文官去宣大上任,朝廷任命的武将一个也不允许进入宣大,并且他答应不会跟朝廷要军饷,但是他要宣大两地的赋税。”
噗!
潘希光喷出刚喝进嘴里的茶水。
随手把盖碗放在边上的桌上,他道:“他这个条件和之前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更过了,上次提的条件只是不允许官员去宣大上任,这一回连赋税都不想交给朝廷,他想要做什么?造反吗?”
廖文广低了低头。
有些不好意思提醒对方,刘贼就是在造反,不然他也不用两次跑到大同去招安。
“大老爷您的茶。”小厮把刚沏好的热茶放下,退到了一旁。
廖文广没有去碰小厮送来的茶水,目光却盯着杯子看,似乎杯子上面有什么吸引人的东西。
“你怎么想的?”潘希光突然问道。
廖文广连忙收回看在杯子上的目光,转而面向坐在上首的潘希光说道:“下官一切都听从抚台您的。”
“让你说就说,你去了两次大同见刘贼,直说你自己的想法。”潘希光不给对方摆油滑的机会。
廖文广知道自己不得不说,沉思了片刻,道:“下官觉得还是把刘贼提出的条件送去京师,交由京师那边来决定。”
十分油滑的把问题甩给了京师。
“这样的条件,与上一次并没有区别,都是把宣大弄成了藩镇,朝廷没人敢同意。”潘希光瞥了廖文广一眼。
廖文广注意到对方看过来的目光,急忙低下了头。
心知自己刚刚推脱的回答令对方不满,可自己知道,刘贼提出的要求是要命的事情,不管答应还是不答应,他一个小小的正四品布政使司参议都担负不起。
“本官本来还想向朝廷举荐你,现在看来,颇让本官失望。”潘希光盯着廖文广说。
听到这话的廖文广面露苦笑。
知道自己躲不过去,便道:“回抚台的话,下官去往大同的路上,从吏部辞官归家的孙伯雅也一路随本官去了大同,回来的路上,他倒是和下官提到一个建议。”
“什么建议?”潘希光问道。
廖文广整理了一下自己语言,开口说道:“孙伯雅去了大同之后,便一个劲的与下官说刘贼是大贼,朝廷不应招安,而是出动大军围剿,不给刘贼发展壮大的机会。”
“哼,说得简单,刘贼若是那么容易被剿,朝廷又岂会有意去招安。”潘希光冷哼了一声。
廖文广在一旁附和道:“抚台说的极是,下官也觉得他这个人太过偏激,对于逆贼只想着清剿,却不想出动大军平叛需要多少派兵马,又要耗费多少粮草,等等这些事情,他恐怕都没想过,怕是只知道平叛派出大军就够了,兵力不够就增加,直到平叛结束为止,至于其他方面的事情,想来都不知道。”
“本官以前颇为看好此人,现在看来,空有其表。”潘希光失望的叹息了一声。
这时,廖文广偷偷松了一口气。
死道友不死贫道,自己这招祸水东引,引到了孙传庭的身上,算是暂时解了他的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