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内外兼修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内外兼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刘琅“横行无忌”让杨勇感到不可思议,其实还是对刘琅在国家工业的作用不了解,或者说了解的不深。

如果杨勇知道刘琅的北方工业集团对国家工业有多么大的贡献后他就不会感到惊讶了,可以说,北方工业集团在国家眼里那是国家工业的希望。

当初刘琅将“探索一号”的所有资料无偿的奉献出来,当时大家只是感激刘琅,觉得他无私,但随着时间的发酵,这份材料在经过无数工厂的消化后,最终让国家的整体工业水平大大提高,至少节省了五六年的发展时间,这可是全国性的提高,带来的价值无可估量。

就好比武侠小说中的一本是圣人也不为过,有谁会讨厌圣人呢?

国家为北方工业集团扫平了障碍,王振东马上带着人入驻,对公司内部组织重新开始架构。

这些年北方工业集团不仅仅培养出了一帮技术工人,也培养出了一群极具管理才能的领导者,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高校管理学院的讲师和副教授,其中还有一位人大的管理教授,这都是刘琅招聘来为公司设计最先进管理模式的人才,这些人按照公司九大基本法则不断的摸索,逐渐形成了一一系列实用有效的管理模式,绝大多数都是国内首创,足以写进教科书中。

刘琅非常清楚一家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而且这个模式还要与时俱进,制度加上技术才是公司长久发展的根基,是缺一不可的。

北方工业集团的员工在这些制度下如鱼得水,每个人都想着企业,同样企业也想着他们,而且公司内部非常平等,没有什么官僚主义,普通工人在技术方面都敢和杜松、林海这种高层辩论,在这种环境下每个人的能动性都被调动起来,公司不强大才怪呢!

当这群管理者进入圣和汽车有限公司后马上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把那些没用的部门砍掉,形成一个扁平式的管理架构,

各个部门拆开后又重新组合,也就一个月的时间圣和汽车有限公司的部门结构就完全不同,即便是一个外行都能看得出来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

杨勇此刻是彻底服气了,人家刘琅之所以这么厉害可不只是有钱,他对企业的管理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境界,远远超出别人,甚至西方发达国家的大企业也做不到这般模样吧,自己以前搞得那些管理方法跟刘琅相比完全就是过家家一样,根本放不到台面上。

刘琅已经任命杨勇为圣和汽车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负责除了技术以外的管理、营销、宣传等事务,杨勇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胜任,可是经过这些事情后才发现,自己以前就是个井底之蛙,以为自己很有本事,实际上不过是坐井观天而已,这些以后都要学习,万万不能拖了刘琅的后腿。

而在圣和汽车有限公司内部改革但同时,北方工业集团还在联系德国的宝马集团,希望能和对方合作,这件事比内部改革还要困难。

北方工业集团在德国有一个办事处,这几年北方工业集团和安德鲁斯公司合作,为对方供应刀具和十几种零部件,虽然品类不多,但是质量可不差,价格也比德国同类产品低的多,当然,这就让安德鲁斯公司的产品有了价格优势,同类产品竞争可以战胜对手,另外在刘琅的资金扶持下安德鲁斯公司再次进入了一个成长期,双方的合作是很愉快的。

不过北方工业集团可像只给安德鲁斯公司提供产品,刘琅的目的是在德国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这几年王振东频繁到德国,不断的扩大市场,倚仗的就是北方工业集团产品的价格优势,而且同类产品质量决定没问题,甚至还通过了德国机械品行业协会的最高认证,这就为打开德国市场拿到了进场的钥匙。

几年下来,北方工业集团的产品也算是小有名气,虽然产品种类不多嘛,可小而精,价格低,这些零部件放在一台机床上可能也就能节省几百马克,对一台上万马克的机床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放在几千台上万台机床上那优势就展现出来了。

企业嘛,说到底还是逐利的,在质量一样的情况下,有便宜东西不用那才是傻子行为。

靠着价格优势北方工业集团,每年能有一百多万马克的利润,这点钱跟公司在国内的收入当然没法比,但起码在德国也小有名气了,很多人都知道一家中国的公司把产品卖到了德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