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民党正面抗日战场-血战 > 第 17 章

第 17 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休息好了,吃饱了,喝足了,养好了jīng神再打不行吗?”

这样,在杜聿明的劝说下,官兵们掩埋好同伴的尸体,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阵地。

奇怪的是,当杜聿明的第二十五师撤走后,日军就再也没有向古北口发动新的进攻,黄杰第二师就在南天门与古北口之敌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其实,这时日军也感到伤亡太大,部队十分疲劳,继续打下去很难获胜,所以,决定暂时休战整顿。

此时,蒋介石有海陆空三军,实力雄厚。中国军队理应趁敌疲惫之际,再发起反击,组织几个大的战役,就会将日军赶回老家去。然而,拥有170万大军的蒋介石脑子里还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在作祟,将大部分主力集中在江西、湖北、安徽等地,同红军作最后的决战。在他看来,北方的鬼子只要不再发动新的进攻,就万事大吉了。为了维持北方长期对峙的局面,让他抽出兵力剿共,蒋介石委托何应钦与日方代表谈判。双方于1933年5月31日,签订了《塘沽协定》。这个协定规定:“中国军队一律迅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线以西、以南地区。尔后不得越过该线,更不得有挑衅捣乱之行为。”

震惊中外的长城抗战,至此结束。 第三章 淞沪会战 (一)老蒋的态度变了

可以这样说,东北三省的沦陷,是蒋介石拱手让给日本人的。华北抗战,蒋介石的抵抗也不坚决,所以华北的沦陷速度也很快。淞沪战役,蒋介石的抗日态度突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下令从全国tiáo兵,亲赴前线督战。在他的影响下,中国军队同仇敌忾,万难不屈地抵抗了整整三个月,才取得了歼敌9.778万人(大部分为受伤者)的辉煌战果。

蒋介石对抗日的态度从不抵抗到亲赴前线督战,这180度的大转变是如何演变的呢?剖析他的内心深处,他是不愿同凶悍的日本人交战的。少年时代,他对日本这个民族充满了钦佩之意。他觉得一个小小的日本,民族意识十分顽qiáng,竟敢与qiáng大的俄罗斯帝国较上劲,曾经几次战胜了貌似qiáng大的俄罗斯。因此,他还是在溪口读私塾时,就十分崇尚日本的武士道jīng神。他认为,无论国家大小,都要有jīng神,日本人把武士道jīng神看做日本大和民族的灵魂,这符合王阳明的“即知即行”、“知行合一”的学说。蒋介石认为中国的文武之道,只讲文人之道,而日本侧重的是“武人之道”。他曾经这样说过:“我以前羡慕日本尽忠报国的传统jīng神,亦爱日本孝亲、尊师、尚侠、重义的民族性。”16岁的蒋介石来到奉化县城的风林学堂读书,顾清廉老师同情革命,也羡慕日本,他对蒋介石guàn输了“要想国家qiáng盛,必须壮大国家军事力量”的思想,并把《孙子兵法》一书借给蒋介石,希望他好好地读。同时,还向他讲述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由弱变qiáng的历史,鼓励有志青年应出洋留学。19岁的蒋介石正是怀着仰慕日本的心情东渡日本,学习军事。到日本后,给他印象最深的有三件事,一是日本人不随地吐痰,有痰总是吐在手帕或卫生纸上;二是日本的近代建筑很漂亮雄伟;三是工业很发达。那时蒋介石就萌发了学习日本,赶超日本的抱负。

但是,他也非常痛恨日本人。记得在他9岁时,甲午海战的惨败迫使中国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故乡溪口镇上的人们愤怒地谈论着,都不能理解“四万万同胞的大国,为什么输给了只有三个小岛的日本,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乡亲们那一双双迷茫、愤怒的眼睛,牢牢地铭刻在他的心上。

日本靠什么“发家致富”的呢?他脑子里的这个问号,是通过在日本读书、了解了日本的发展历史后明白的。原来中日《马关条约》后,中国赔给日本两亿两白银,日本一下子发了横财,致使日本的历史拐了个弯,日本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国际信用程度,不仅超过了亚洲,还超出欧洲许多大国。日本正是用中国的这笔巨额赔款,发展了军事,疯狂地造枪造炮,酝酿了再次进攻中国,以掠夺更大利润的野心。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抢占了东三省,又侵占了山海关,争夺热河、长城,直到签订《塘沽协定》,策划华北自治。这时候的蒋介石缘何对日本人一让再让,能够让日本鬼子长驱直入中国的领土?原因就是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指导思想作祟。他一心想集中兵力剿共,想等到剿完了共产党,再收拾日本人。可是,事与愿违,日本人不让他实现自己的梦想,将侵略的魔爪向中国继续延伸,他们得陇望蜀,占了长城又想再饮长江水。蒋介石一心想剿灭共产党再扛抗日旗。可是,红军不仅没有被剿光,还长征到达陕北,率先打起了抗日救国的旗帜。此时热心内讧的蒋介石仍痴迷在剿灭红军的梦境里,没有清醒过来。直至爆发了“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bī蒋抗日。蒋介石惶惶觉得自己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之时,在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tiáo停下,蒋介石终于答应六项协议,即:

(1)改组国民党与国民党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

(2)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力;

(3)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

(4)召集各党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

(5)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6)其他具体的救国办法。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五项条件和四项保证。蒋介石被迫同意确立停止内战的国共合作政策。此时,国共两党表面上握手言和,携手抗日,实际上,蒋介石将抗日二字还只是挂在口头上,没有真正放下他“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

早在五年前的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日本海军竟然要登岸保护闸北一带日本侨民,要求十九路军撤退30公里。蒋介石当时想的是,中日矛盾应该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暂且答应了日本人的无理要求。所以,他完全不考虑中国人民的利益,命令十九路军撤退30公里。

蒋介石的软弱给了日本侵略者更大的野心,日本出动飞机,对闸北、真如一带狂轰滥炸,炸死炸伤我许多无辜老百姓。十九路军官兵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反击。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淞沪战役爆发,国民党十九路军击毙敌军万余,bī得敌人换了三次指挥官。明明是胜利者,南京政府竟同日本签订了妥协退让的《淞沪停战协定》。蒋介石让中国人民再次蒙受屈辱。

卢沟桥的枪声,又让蒋介石寝食难安。

7月8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