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聚众闹事
京城的风云变幻,与徽州息息相关。
顾文君还没有等到陛下的回信,就已经迅速地开始行动起来。
第二天一早,徽州每一条街巷都贴了一张告示。因为这本来就是面向读书人的,所以哪怕寻常百姓认不得字,也无关紧要。因为书生们之间肯定会口口相传。
一传十,十传百。
消息自然就散播出去了。
“顾文君顾公子要在徽州开堂论改制了!”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考前机会,这次错过可就再也遇不上了,赶紧的!”
“会试冲.刺!想不想再前进一名?想的话就快来参加顾公子的论会!”
顾文君深谙宣传和营销的重要性。虽然在这古时候,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是那样速度太慢了,她也没有那个耐心和时间等。
所以她便立即用上了一些现代媒体的手段。
首先,她提笔写了十几张邀请函。对象自然是没有具体名字,因为顾文君想要号召的是所有的考生学子。
黑墨铺陈,一手灵动劲道,笔锋交错的好字跃然纸上,只是第一眼便能吸引好字爱书的书生们。
瘦金体在这个时代的魅力毫无疑问,早就为人称颂。
这也成了顾文君的标志之一。
当然光是她自己写的,还不够,其他书生们也要帮忙誉抄,“人为复印”增加数量。但不是要抄邀请函,而是抄送“心得感悟”。
不错。
顾文君就是假意造势。当自己已经提前开过一次论谈会,编出来讲义和纲常,再模仿听众的语气,撰写对于论谈会的想法。
她脑海里涌现无数种思辨,笔下便写出来好几篇。《论现有选官制度的利弊》、《关于改革官制和如何落实的思考》、《制度创新:如何推进和运行朝廷的管理制度》……
用现代论文的逻辑模式思考,顾文君文章中的敏锐是这个时代其他书生们望尘莫及的。
所以这些本应该接过来誉抄的书生们,一拿到手反而自己捧起来读得忘乎所以,差点看得入迷耽误了计划。
蔡金是看得最投入的。
还好是由阿武负责监督,他是护卫,自然是不看这些文字的。
所以能心无旁骛地催书生们抄字,竟然还引出了阵阵怨声。
就是一早知道了计划,也情不自禁地被顾文君的才思敏捷和辩论议题深深吸引,更不用说那些还没有见过顾文君的秀才书生了。
简直是在大街上哄抢着发放的纸张。
这广告效应是无可比拟的!
顾文君这是做什么?她在会试前开班讲座答疑解惑。
这要是放在现代,简直是相当于是一个名气大的专家要在高考前开一个冲.刺培训班,不仅免费讲解,还不限报名人数。
这不仅是临考的考生们趋之若鹜,就是还没轮到自己考试的读书人,也要赶着过来听一听顾公子的“高见”!
可想而知,这样的事情在这个时代何止是闻所未闻,根本是绝无仅有!
徽州的考生和读书人几乎疯了。
“顾文君这是要把自己会试上的答题透露出来吗?他疯了不成?该不会是在耍我们吧!”
“虽然说会试的议题向天下公示了,可顾文君在考前开论谈会胆子也太大了?这算是光明正大的舞弊吗?”
“管顾文君怎么想的,反正他要讲我们去听便是了。赶快,否则去晚了,占不到前面的位置。”
有热忱响应的。
自然也有人觉得不屑怀疑。
“那顾文君才成名多久,也敢开这种谈会?只不过是得了一些哗众取宠的噱头罢了,真以为自己是什么圣贤名士吗!我倒要去戳破他的谎!”
“顾文君也就是运气好给皇上留下了几分印象,侥幸有了名气而已。他本人是真才实学还是都能空有虚名,还真不一定!得去看看。”
“乳臭未干的小子,毛都没长齐,尽会搞这种虚张声势的花样!看他到底要做什么!”
无论是信,还是不信的,服还是不服的,全数涌到了徽州的贫民窟。就连官府也是措手不及,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
他们惊愕地看着那邀请函上的地址,冷汗直流,“糟了,顾文君真要捅出大篓子了——”
“快!赶紧去禀报周大人!”
这下,周大人派来盯梢的下属们,也是深感不妙。
顾文君要把所有人都引到贫民窟里去?他是疯了吗,他到底要做什么!
无论官府人员如何着急。
但是响应顾文君的人潮实在过于汹涌了。
功名利禄最动人心,就是想拦也拦不下那些争相涌向顾文君的书生们。
然而这些人按照指示奔赶到了地方,却大吃一惊。
顾文君的号召力果然非同一般,魅力非凡。他们自以为来得早了,到了地方才发现还是来得迟了。
因为这里已经有不少人了,不止有外地赶来的考生们,更有不少徽州当地的读书人,全部都挤到一起,自然是人头拥挤,摩肩擦踵,围成了一个圈。
而后来者,只能被栏在最外圈。
中间坐着的,便是霁月清风眉目如画的顾文君,无论是面无表情还是浅浅一笑,每个细微动作都是风采照人。
顾文君向阿武投去一眼,阿武便用力往地上摔了一口碗。
“啪!”一声响亮清脆的皲裂让人头耸.动、喧哗吵闹的景象一静。
确定这些人都安静了,能听到她讲话。顾文君这才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感谢诸位捧场,在下也是今年会试的考生之一,这次论谈会本意是想让同窗间相互探讨,互相学习,并非我自以为是,各位完全可以抒发自己的看法,也不用听我一家之言。”
她这番话,就是做了个铺垫,以便之后把自己摘出去。
当然,有顾文君在,谁还要自己上去讲,谁还要听别人讲的话。
众人立即说:“不用这些,就是要听你的。不是要讲选官改制吗?”
“快点讲会试议题!”
群情激动之下,顾文君却看向一处,点了点头示意。
不消片刻,便有一群群人从紧闭的房屋里走出来,这些人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好像是来自极贫之地,与徽州格格不入。
急切的书生们一愣,声音像是被掐住似的戛然而止,瞠目结舌。
等等!
这里不还是徽州境内吗?
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的“难民”?没听说近来哪里闹灾了呀!
顾文君却拍了拍手,“请各位稍安勿躁,等这些百姓们帮忙摆好桌椅,讲会就开始了。”
破旧的木桌,还有缺腿少胳膊的椅子凳子被拉了出来,实在不够的,就用一块木头扔到地上。
真是穷酸到极点,让那些习惯笔墨纸砚伺候,还有美人添香的书生们看得茫然发怔。
恍然像是从繁华的徽州到了哪个贫困山区!
可是顾文君分明说,这些都是徽州的百姓呀!
所有人都不禁面面相觑,困惑不解。一个女童跌跌撞撞地扶着一张小木凳走过来,连忙被人扶住。
有人问:“你是哪里的人?”
那女童乖巧答了:“我就是徽州人呀,从小我就生活在徽州。”
“不可能!”
“真的,不信的话可以问我爹——你看,那就是我爹。”女童指了个方向,正对着一个残了胳膊,艰难搬桌的汉子。
有一个徽州本地的书生睁大了眼睛,惊诧极了。“那不是之前在城里卖木具的!我家在他那儿订过一张八角桌的……”
他声音越来越低,似乎是察觉到什么。
这真的都是徽州百姓!
那瘦弱的女童还懵懵懂懂问:“你们来这里做什么呀,是顾公子让你们来的吗?你们可以常常来吗,我想为顾公子做事,这样有饭吃……”
童言童语最能刺痛人心。
单纯的话里蕴藏了多少残酷的事实。这里的人甚至吃不起饭!
因为钱都交了税,付不起就被赶到这里,什么钱都没了。
这就是徽州所谓的“繁华”!
说一千道一万,远不如眼见为实。
在众人的怔忪里,顾文君撩开衣袍一角,坐在人群包围圈的中心。她长吁了一口气,缓缓开口。
“凭空探讨,总是毫无根据的。京城衙令杨大人抄斩的事情,大家都听过,无论怎么想,但也是京城的事情,总觉得遥远。”
“不如,我们就以这脚下的徽州为例,切切实实地讲一讲,为什么要改革官制!”
气氛霎时间一肃。
即便是之前再怎么看轻顾文君的,也是变了态度,竖耳倾听。毕竟都是读书人,又不是傻子,看到此情此情景,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有些当地书生,是本就知道,只是没有关注,亲眼看到才受了冲击;更多的,是真不知情,乍然看到整个人都是为之一振。徽州繁荣昌盛的表面下,竟然隐藏着这样的实情,怎么会如此?!
而顾文君就是要闹大!闹得周大人再也装不下去,闹得撕破所有的假象。
没有人知道顾文君的完全计划,但他们隐约知道,顾文君这是在做一件大事。
甚至,很有可能会是一件流芳百世,了不起的大事!
顾文君一开口,所有人都听得很认真,只觉得鞭辟入里,没有一句是多余的废话。有人怔怔然出神,有人大吃一惊,更有人当场拿了笔,边听边写。
然而一道冷喝骤然传来,“慢着!”
打断了顾文君的谈论。
为首人带着一群官兵强行闯到贫民窟来,大声道:“顾文君,有人告你聚众扰民,寻衅滋事!本官特来查抄,你还有什么话要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