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兵临英国
王宫会议室内,英国大臣们争论不休,文官主和,武官主战,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维多利亚手中。
“哎!”维多利亚深深探口气,自己的现在每天头疼不已,她做梦也没想到战事会打到现在这种程度,盟军会如此的惨败,更没想到中华帝国会强横到如此的地步,本来还想维持不胜不败的局面,争取和谈,随着法国的投降英国也陷入非常危险的地步。
“好了,大家不要吵了,事情分两面进行,先派人与中华帝国接触,看看他们提出什么样的条件,如果可以接受,这场战争没必要进行下去了,如果条件苛刻,那就抗争到底!不过不管如何还要继续加强海防工事的修筑,尤其是伦敦的防御,还请迪斯雷利爵士多多费心!”
迪斯雷利道:“请女王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确保伦敦的安全!”
“另外,请格莱斯顿阁下继续发动国内的贵族和百姓,购买债券,筹集资金,首相大人号召国内的青年参军,继续征兵,军工部门也要加快武器的生产速度,总之,各位先生,现在大英帝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大家一定要携手合作,一起努力让国家度过这个难关!”
“是,女王陛下!”
维多利亚手段就是厉害,两派的争论被她很快化解,众官员没了分歧,各司其职。
看着离开的大臣们维多利亚再次叹气,英国再也不是几十年前的世界霸主了,如今海外的殖民地只剩下非洲,没了便宜的原料供应地以及倾销市场,国内的经济已经乱成一团,再加上战争的因素物价飞涨,底层百姓已经怨声载道,如果不早些结束这场战争,英国必然会步入深渊,这一切都落在她的肩膀上。
“如果阿尔伯特还在就好了!”维多利亚想起自己的亡夫,越想越觉得自己非常孤单。
英国称霸世界近百年,搜刮了全世界不少的财富,底蕴深厚,尤其是那些贵族们,他们绝不会放任英国完蛋,所以对于国家是倾力支持,继续购买债券或者捐钱,有了钱英国就可以征召更多的士兵保卫领土,截止目前英国又重新集结近六十万军队,其中七成集中在伦敦周围。除了这些还有一支实力不弱的海军,而且本土作战,军工体系完备,这些也是英国将领们拒不和谈的底气。
四月五日,敦刻尔克。法国北部的港口城市,距离巴黎两百四十多公里,距离伦敦却只有一百八十公里,这里地处欧洲轴心,可以辐射欧洲五国的首都。它是法国的第三大港口,也是个工业城市,主要行业有钢铁、化工和造船。这个地方是刘峰定下的,因为他对这个城市非常熟悉,在另外一个时空二战时这里发生了一次影响整个战局的战役,就是敦刻尔克大撤退,当年三十万英法盟军从这里逃脱德国的虎口,保全了抵抗法西斯的精锐力量。
刘峰选中这里的原因就是因为距离英国最近的登陆点只有四十海里,舰队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抵达英国本土,飞艇和飞机可以从这里直接起飞轰炸。
现在港口一定已经被腾空,整座港口还是非常大的,有七个可供大型船舶停靠的深水泊位,四个干船坞和长达八公里的码头,港口航道通畅,大型船只可以自由航行。
刘八率领中华近七成的主力战舰抵达敦刻尔克,还有数以百计的运输船,以及四十五万大军。
港口一座四层大楼内,刘八和中奖讨论进攻英国的计划。
“太上皇,经过勘察以及情报分析登陆的航线有三条,第一条通向英国的城市多佛尔距离最近,只有四十海里,第二条通向坎特博雷,长六十海里,第三条通向朴茨茅斯,距离一百二十海里。”丁汝昌指着会议室的沙盘说道。
侯军看着三条航线道:“英国人和法国曾是对手,对于这些航线肯定非常熟悉,防备必定森严!”
丁汝昌答道:“没错,根据侦查他们在第一、第二条航线上布置了很多水雷!”
朱大海冷笑一声,“他们是想我们进攻朴茨茅斯!”
朴茨茅斯是英国最大的海军基地,也是最大的军用造船厂,距今已经有四百年的历史,它见证了英国海军从弱到强的演变,可是说是英国华军的象征,这里集中了英国七成的战舰。
刘八说道:“看来他们是想在朴茨茅斯与我们的海军决战,那里据说有四百年的历史,可想而知英国人将那里经营的程度,必然会坚固异常。我们的目标是进攻伦敦,用最快的速度迫使英国投降,没必要进攻一个防御完备的海军基地,所以这次进攻就选择第一条航线,立刻排出所有的扫雷舰,开辟航道。侯军、大海,你们二人负责狙击英国海军,我负责掩护大军登陆,五天后,进攻伦敦!”
“是!”
随着刘八的一声令下,中华海军动了起来,朱大海和侯军率领八十艘战舰封锁多佛尔海峡,多佛尔海峡,是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海峡,这里是欧洲最重要的海上航道,封锁这里,就阻止来自朴茨茅斯的海军支援。
二人除了数量众多的水面舰艇外还有三十五艘潜艇支援,如此力量英国海军休想阻止中华大军的登陆。
多佛尔海峡,十六艘扫雷艇来回游弋,用拖网寻找英军的水雷,英国舰艇很快前来阻拦,他们派出轻型护卫舰阻挠扫雷艇作业。刘八早有准备,也派出了轻型驱逐舰阻挡,两边的轻型战舰开始交锋,中华的驱逐舰速度快,火力强,并且是钢壳一体战舰,防御力强,英国的轻型护卫舰根本不是对手,几番交手之下损失惨重,最终放弃。
另一边,英国海军也曾想冲破中华战舰的封锁线,不过双方都有顾忌,没有进行决战。英国海军知道不是中华海军的对手而且他们不想将最后的海上力量葬送所以只是牵制和骚扰。中华方面则是有意保存英国的海军,用来牵制正在迅速崛起的德国海军。
就这样,中华和英国在多佛尔海峡对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