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 第二十五章 四处求援

第二十五章 四处求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李辅、邓贤都是修真中人,当夜便御剑而去,他们却不知,司马懿早知对方不计一切代价搬救兵,一直密切关注着新城的一举一动。李辅、邓贤方飞出新城,他便知道了。司马懿因此早就安排了二子随时侯命,李辅、邓贤刚一出城,二人便各追一人而去。

次日夜,两人陆续赶了回来,各自将跟踪的结果如实向司马懿汇报。

司马昭跟的是邓贤,邓贤进了西蜀直去了李严的府邸,因进了西蜀地界,司马昭也不敢贸然跟进,猜测此子该是去搬救兵了;司马师跟踪的是李辅,一路跟到蜀山,司马师本欲再跟,幸而他深通阵法,看出其中玄机,未敢轻易入阵。不过,看其大阵非是易与,估计该是近百年来兴起的蜀山剑派。

司马懿听完二子的汇报,心中已有算计:

“看来孟达此子多半与蜀山剑派有关,那蜀山剑派虽然崛起百年颇有名声,不过蜀山之外并无根本,难有作为,不必理会。倒是李严,切要小心,告诉申仪密切关注西蜀消息以防其用兵。”

却说邓贤进了西蜀军营,径自去见李严,李严见邓贤亲来,不由惊道:

“莫非孟贤弟出了什么事了?怎么叫你亲自送信来了?”

邓贤向李严一拜道:

“叔父,司马懿已派大军围了新城,舅父特令我来向叔父求援,还请叔父马上出兵啊!”

李严闻言肩头一震:

“什么?司马懿竟然这么快,前后不过十日,怎的竟已围了新城?到底什么情况?”

邓贤不禁叹道:

“根本就没有十日,听说司马懿一日当作两日用,八天便赶到了新城。司马懿得到消息都没有上报朝廷,便亲自率军征讨,看来其早就算出舅父有心归蜀,是铁了心要灭新城,可恨其还给舅父去信安抚,可谓用心奇险。”

说话间,已将孟达的亲笔信呈了上去,李严皱着眉头展信细看。

孟达的信并不长,大致只说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孟达先说了件喜事,自己阵斩徐晃,这却大出李严意料之外。要知道那徐晃乃是天神临凡,有封神大功,李严从未想过他会折于孟达之手,这却着实是件喜事。

第二件事则是说了当前新城情况,书中直言司马懿八日便赶到,用兵奇快。现下兵力数倍于己四面围城,自己是插翅难飞。李严知道孟达爱兵如子,若是他自己倾刻间便可归蜀,只是以他的性情,是不可能丢弃他的爱将的。两人都知道,若是孟达真的独自逃了,司马懿盛怒之下,迁怒于新城兵马的可能性也是极高的。何况若是孟达这么逃回蜀国,日后可谓是前途尽毁,势要受尽白眼。

第三件事则说了他自己的想法,劝诸葛亮趁势北伐,来救新城,直取长安。

李严看完,对孟达在这等紧要关头仍能做出如此深思熟虑颇感敬服,只是他信中要自己劝说诸葛亮北代,实在是太看得起自己了。现在诸葛亮虽未与自己翻脸,但对自己必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怎么可能听自己的呢?

李严问邓贤:

“你觉得以你们现在的实力,还能守多长时间?”

邓贤沉思片刻道:

“守上十天应该不成问题,十天之后就不敢保证了。”

李严深吸了口气,问道:

“可有信心守上半个月?”

见邓贤犹豫着不说话,李严道:

“半月之后必有援军!”

邓贤抿了抿嘴说道:

“既如此,我必会让我舅父坚守半个月的。”

李严拍了拍邓贤,鼓励般深看了他一眼,这才道:

“时间紧急,我现在要马上去成都去见诸葛亮,就不留你了,你一定要与你舅父坚持住呀。”

邓贤重重点了点头道:

“叔父放心!”

邓贤回新城赴命暂且不提,却说李辅回了蜀山,李辅毕竟涉事未深,并没有留意到有人跟着自己,便直接进了蜀山。

走过青松翠柳的曲幽小径,但见一座小筑呈现在眼前。

除非一些教派活动或逢要事,郑隐师祖一直同几名弟子在这小筑参道,很少出去,平常的教务也都有座下四大弟子来做,谁都知道未来的掌教必在这四大弟子之中。

来至小筑百米之外,李辅停住脚步,深深一躬道:

“三代弟子李辅参见师祖!”

不多时人影闪过,一名蜀山四代弟子出现在了眼前,向李辅一拜道:

“李师叔好!”

李辅也还了一礼道:

“敢问师祖可在?”

对方道:

“李师叔来的不巧,师祖已经闭关了。”

“什么?”

李辅大惊:

“前些日子我还奉祖师之命下山去找六师叔,怎的今日就闭关了?”

那名四代弟子道:

“祖师昨夜参悟道法便闭关修炼了。”

李辅喃喃无语,心中抖然升起一个不祥的预感,似乎冥冥中有什么东西已经注定了一般。

李辅既然见不到祖师,知道留之无益,驾了飞剑便下了蜀山。回过头,但见蜀山青山莽莽,云雾缭绕,仙气盎然,但李辅已经没了下山时的那种意气风发,对师叔的憧憬与崇拜也早已如过眼云烟一般散得干干净净。

在李辅、邓贤急急往新城赶的时候,李严已经匆匆收拾行装赶往成都去见诸葛亮了。

次日正午十分,诸葛亮正与马谡、马岱、蒋琬、费诗、李恢等人议论北伐事宜。对于北伐,诸葛亮已经做了充分的考虑,进行了多方准备,此时正打算向刘禅提议北伐。

正商议间却听李严求见,众人都不由一愣,李严之前两次向诸葛亮进言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此次前来不知道又要生什么事端。但诸葛亮却是心下雪亮,环顾众人,知道大家心思,微微一笑道:

“此次正方前来当是为孟达一事。”

诸葛亮正要说请,费诗却道:

“孟达小子昔日背叛刘璋,后又背叛先主,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为什么这么受人欢迎?真是无法理解!”

诸葛亮看了眼费诗,却是低头不语。

马谡却道:

“孟达虽然行事为人所不齿,但毕竟是新城太守,丞相此次为北伐做了充分准备,若能得其助力亦非坏事。”

费诗摇头叹道:

“只怕真到那时候,没准反为掣肘。”

诸葛亮轻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这才道:

“请尚书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