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异世奇遇录》
众人听了话后大吃一惊,“真的吗?”
一名书生激动道,“多谢娘娘恩典,草民定当努力学习,以回报娘娘恩德。”
叶琉璃笑道,“你们别感谢的这么早,本王妃可不像家里那败家王爷往外送粮送银子,授鱼不如授之以渔,银子没有,活路也许有一条,就看你们愿不愿意走了。”
众书生连忙追问,是什么活路。
叶琉璃道,“如果这一次话本的销路不错,本王妃便要倡导私家书坊,也就是说,由你们自己来印制制作话本,装订成册后只要没什么质量问题,悠远书坊便会帮你们销售,销售多少,便给你们多少银子。你们白天读书,下午或者晚上抽出几个时辰带领家人制作装订,不就将家中开销以及读书需要用的银钱赚出来了吗?”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连连称是。
原本叶琉璃还以为会经历一番唇枪舌战,说服书生不要期待天上掉馅饼,脚踏实地的好好工作,用自己的劳动赚了银子花着也安稳,却没想到,众书生听说贤王妃娘娘帮他们找到了活路,还能赚来一家老小的银钱,都极其欣喜,更是千恩万谢。
叶琉璃也很欣慰,溱州百姓这般淳朴,她更要努力让大家吃饱饭了。
出了百民书院,叶琉璃等人又来到程浩中的竹笙书院。
与百民书院比起来,竹笙书院就好像个民宅一般,只是个三进院子,其中有一间还是程浩中家人居住。
与其他几家大书院的夫人比起来,程夫人可就寒酸得很了,衣裙虽然干净,但却有几块补丁。见高高在上的贤王妃竟然亲临竹笙书院,很是激动,请安之后,便低着头不断将裙摆上的补丁捏住,不让人看见补丁。
叶琉璃通过程夫人的穿着便笃定的,她之前拨给程浩中的款项,他全部用来修缮书院,一文钱也没贪污。
实际上,叶琉璃拨出的款项不少,有些院长多多少少留下一些,叶琉璃也能体谅,毕竟人人都希望家人能过上好日子,只要别耽误正事,留个几十两甚至上百两,叶琉璃都是默许的。
然而,程浩中怕是一文钱都没留。
顿时,叶琉璃对这看着话本长大的书院院长心生佩服。
程浩中将的贤王妃一行人安置在了自家院子的厅堂,更让程夫人沏了平日里他舍不得拿出的好茶,“草民感谢王妃娘娘,正是因为王妃娘娘,竹笙书院才能撑下去,家父在天之灵,也能得到宽慰。”
叶琉璃道,“程院长,这些虚话咱们便不说,关上门是自己人,你说些掏心窝子的话吧。”
程浩中立刻也严肃下来,“娘娘请问,草民知无不言。”
“你认为,在书院找书生写话本可行吗?”叶琉璃问。
程浩中道,“不可行。”
玉兰和玉珠都吃了一惊,心道,能读书写字的只有书生,不找书生还能找谁?
叶琉璃听了这个回答,笑意却加深,眼中有了赞同和欣赏,“说说原因。”
程浩中也不谦虚,道,“就如娘娘刚刚在百民书院所说,这些书生都是瞧不上话本的,他们的目标在科考!改变人的行为容易,改变人的想法难,这种科考思维是根深蒂固难以更改的。”
叶琉璃叹了口气,“本来我还想给书生们一个发家致富的机会,既然他们办不到,以后写话本的人才,也只能从外面引进了。”只要有足够的银子,这都不是事。
程浩中道,“王妃娘娘想在外招募人才也可,但若相信草民,草民愿推荐一些人。”
“哦?你要推荐谁?”叶琉璃追问。
程浩中神秘兮兮一笑,“自然是话本的同道中人,娘娘您有所不知,实际上城中有这么一批人专门喜欢看话本,有些人家中贫苦,有些人家中相对富裕,咱们这群人时不时聚会交流敢想,有能力的朋友便购了话本,借给没能力购买的人。这些人不都能写话本?”
叶琉璃惊喜,狠狠一拍桌子,“程浩中你不老实,有这些好手为什么不早早介绍,害我浪费不少时间。”
程浩中立刻起身跪倒,“娘娘恕罪,真不是草民不说,而是娘娘之前寻的都是那五大书院的才子,草民怕娘娘看不上这些话本朋友。”
叶琉璃叹了口气,“什么叫看不上?而是我不知道!每个行业、每种爱好都有这么一个圈子,然而我刚来溱州,人生地不熟的哪知圈子在哪,至于寻五大书院的书生,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罢了。”
说着,叶琉璃的眼神闪了闪,“程院长你先起来,本王妃却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程浩中起身,无比恭敬,“娘娘请讲。”
“以后你的竹笙书院改变下办学方向如何?”叶琉璃问。
“办学方向?”程浩中不解。
叶琉璃纤纤玉指隔空指着书院入口的方向,“我能看出你对科举没兴趣,而什么样的将带什么样的兵,你书院的学生怕都对科举的兴致不高,既然如此,何不干脆就招非科举的学生?而教学内容也改一下,不学什么四书五经,就学各种话本,你亲自授课如何?”
程浩中目瞪口呆,“这……也行?”
叶琉璃笑道,“科举是为了当官,当官是为了发财,而写话本也能发财,比科举费力气小、收益快,虽然许多迂腐固执或者志向远大的书生看不开,但总有看得开的。有一个,你们便招一个,就专门培养话本作家,如何?”
程浩中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好!草民是愿意的,四书五经草民学的不好,但这话本草民敢说很有一套。”
叶琉璃道,“待第一批话本销售情况反馈回来,不用大赚,只要小赚,咱们就开始出版第二批。第二批就用你写的话本,到时候稿费什么的自不会少。”
程浩中连连磕头谢恩。
……
就这样,第一批由散人逍遥的话本《异世奇遇录》在南赵国以及周围几个小国试着出售,却没想到,这名气被一炮打响,此书成了震惊文坛的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