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当年
只是永宁末年,大宁与春来国交恶,双方几乎断了贸易往来。
朝廷虽然没有明令禁止商人不得与春来国做生意,但是很多商队还是自觉的停止了与春来国的生意。
而他们商队,抱着侥幸心理,再一次在冬天来临之前,去了春来国一趟,因为想着这是最后一次,所以几乎将整个商队能够拿的出来的银钱全部都拿出来了,购进大批皮毛。
进货的过程和以往一样,都是熟人了,很顺利,并没有因为大宁和春来交恶,而故意为难他们这些大宁的商人。
他们那时还感叹,这春来国人也不错,大宁和春来闹的那么僵,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他们这些大宁商人到春来国竟然还能被礼遇,实在让他们心下很是舒服。
生意做的很顺利,他们购得了足够多足够好的皮毛,那个时候,去春来国做生意的商人所剩无几,因此,他们的生意几乎没有竞争对手,要比往日好做许多,价钱还被他们压下了近两成。
整个商队的人都喜气洋洋,离开春来国的时候,几乎看到了满箱的金银,这一趟可以抵以往五六趟。
他们一路几乎是马不停蹄的赶到了京城,没有像以往一样,在经过的城镇也停下转卖,他们知道因为春来和大宁的关系,去春来国的商队骤减。
如此,他们的皮毛必定紧俏,在京城说不定会供不应求。
如此,他们又怎看的上望青城苍城这些地方的生意,真正的有钱人,真正有钱的商家,还是京城以及京城以南的地方多。
他们用了比平日更快的时间赶到了京城,情况不出所料,他们的皮毛的确很紧俏,得知他们手中有来自春来的皮毛,那些以前他们根本搭不上话的大商贾,如今像是变了脸一样,不仅对他们笑脸相迎,更有甚者,主动找到他们投宿的客栈,亲自上门与他们相谈,条件更是宽厚到以前他们想也不敢想的地步。
整个商队欣喜若狂,他们挑了又挑,选了又选,货比三家,终于挑中了两家商家,无论是势力银钱甚至人脉都要比其他商家更厚实的两家,将皮毛兑给了他们。
谁知,就在一切就绪,银子即将到手的时候,那两家商家进行最后的检查,却发现绝大多数皮毛都有腐烂的迹象,即使很多还没开始腐烂,但是懂行的人一看,便知道这些皮毛撑不过一个月,就会化为一滩滩污水。
沿北商队的人大惊失色,明明在路上的时候,他们察看时还是好好的,哪里会想到会遇到这种情况。
如此,他们不仅要退还定金,还要赔偿对方银钱,毕竟之前协议都已经签好了,是他们没有按时交货,无论是什么原因,是他们违反了协议,他们就有责任赔偿对方的损失。
本来这次去春来国进货,就是用了商队能用的所有银钱,现在货物出了问题,他们又哪有银钱来赔对方。
最后好说歹说,对方才延缓了两个月,准许他们先回老家,筹集银钱,对方势大,背景深厚,并不惧他们逃跑,他们也不敢不守信用,毕竟都有妻儿老小,钱财没了可以再挣,若是得罪权贵人物,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常年做生意,关键时刻保人不保财这一点他们还是知道的。
来京城的时候有多么的兴高采烈,回去的时候便有多么的沮丧失落。
方掌柜心里想着永宁末年发生的事,因为那一场事情,他们回去,从家里取了积蓄,大家凑一凑,又各自借了一部分,终于凑够了还债的数目。
只是经此一事,沿北商队也就不复存在了,他们这些商队的人,几乎个个元气大伤,没办法,只能各自找新的营生,渐渐的,被生活所磨,联系的也越发的少了。
至于那一批皮毛,当时他们并不舍得扔,本想着将之运回望青城,看看还能不能救回来一些,事实证明,这都是奢望。
路程尚未走到一半的时候,所有的皮毛几乎都烂光了。
如今皇上问起十八年前他们到京城的事,莫非是那两家势力极大的商家挑出来的,意在指出当年明明大宁和春来不和,他们身为大宁的子民,竟然还去春来国做生意,将腐烂的皮毛运回大宁,想要以腐烂的皮毛谋得不义之财,与春来国共同坑害大宁的百姓。
方掌柜想的越多越深,心里便越发的害怕。
若是因为这事,不知他们喊冤有没有用,当年他们虽然的确也是不知情的,可是这事情都闹到了皇上跟前来,他们说不知情,皇上会相信吗?有人证明他们不知情吗?还是那些春来国的商人会为他们证明。
算了吧,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不可能的。
方掌柜的理智告诉他若是真是因为这件事,那么今日他们死在这里都算是幸运的,只要不牵连家人就行。
他想要去看看同伴,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只是他的头垂的很低,根本不敢去看。
耳边却听到同伴磕磕巴巴的回答声,“回……回皇上的话,草……草民等人,在…………在……永宁末年的确……的确来过京城。”
同伴回答了,方掌柜便闭紧了嘴,等着皇上的下一个问题,下一个问题或许就是直指皮毛或者春来国了。
“那朕问你们……”
皇上的视线在下方扫了一下,他忽然有些紧张,怕这一次等来的又是失望,他已经问了三个商队了,俱是否定的答案,他不想再听到“没有”“不是”“没看到”之类的回答了。
“都将头抬起来!”皇上忽然命令道。
方掌柜等人一愣,立刻又反应过来,即使害怕,但根本不敢违令,忙抬起了头,有人发觉自己因为太过用力,头抬得过高,一下子便看到了坐在龙椅上的皇上,一窥龙威,顿时吓得面色惨白,忙又垂下了头。
方掌柜却也只敢平视前方,根本不敢仰头看向高高在上的皇上。
“永宁末年八月,你们从京城北城门出了京城,一路北上,朕问你们,这一路上,你们有没有发现你们驮货的马车中藏了一个孩子?一个两岁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