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八莫城防
这么一来失去了缅甸伪军的支持之后,日军更是无力对付这些活动于丛林中的缅甸抗日武装,这使得现在缅甸到处都冒烟,时不时就冒出一两支新的抗日武装,对日军发动各种袭扰活动。
以至于日军现在在缅甸很多地方,不得不收缩他们的触角,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度不断的遭到削弱。今天这些偷袭劳工营的人,自称是什么缅甸抗日救国军,日军倒是也不怎么怀疑,特别是在暴乱结束之后,日军清理劳工营的时候,发现了两具日军的尸体上,都插了一支箭,一个日军的咽喉被当场射穿
,使得他当场毙命,另一个日军则胸部中箭,等发现他的时候,他也已经身亡了。
而且日军还发现,这两支箭的箭簇上,似乎沾了剧毒的毒药,见血封喉十分毒辣,这就更让日军不再起疑。
因为他们认为到现在还使用弓箭的,绝对不会是什么正规军,没有正规军还会用这种原始的冷兵器,只有一些地方武装,因为弄不到足够的枪支弹药,才会使用这种原始的冷兵器作为武器。
从这两支箭上看,这应该是缅甸的地方武装的配置,故此他们也不再起疑,直接便把这件事给扣在了那支缅甸地方抗日武装身上。还有另外一点,也又证实了鬼子的猜测,那就是他们在两个当晚被打死的日军身上,发现了很多小伤口,从伤口情况来看,像是被猎枪打中的,而正规军之中,不可能装备猎枪,于是这就更加让日军笃信
,这是缅甸地方武装所为。
这一切几乎都是按照方汉民的设计进行的,小鬼子果真被他误导了,一头栽倒了沟里面。
不过小鬼子却忽略了两个细节,一个是日军没有仔细搜查劳工营的地面,未能找到猎枪子弹的弹壳,如果找到的话,鬼子就会发现,这不是普通的猎枪,而是美国造的霰弹枪。
缅甸地方武装,是基本上不太可能装备这种武器的,就算是有,也应该是美国人提供的,数量十分稀少。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这两支箭,这两支箭不是普通的箭,为了保证精度,方汉民专门找人帮忙,箭头是机制的,不是手工制造,另外箭杆也是精心车削出来的,这也不是普通人可以轻易做出来的。
鬼子自以为聪明,但是在细节上,这一次却犯了教条主义错误,结果错过了查清真相的时机,被彻底带沟里了。
于是那个负责劳工营管理的日军军官,也被当场撤职查办,成了倒霉鬼。不过这三个被撤职查办的家伙,却意外的因祸得福,那就是当他们被撤职查办之后,被直接送往了仰光,接受处罚,躲过了未来的八莫战役,要不然的话,他们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会死在八莫战役之
中。
而这次的事情,虽然让他们灰头土脸的被赶回了阳光,但是却意外的保住了他们的性命,让他们最终活着回到了日本,也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
日军为此派出了不少兵力,开始散开到周围的山林之中,去搜捕那些逃亡的劳工,这件事暂且不说了。
方汉民在炸了机场,又偷袭了劳工营,救出了不少劳工之后,并未离开八莫,而是继续向着八莫城区靠近。
们在精心的伪装之下,昼伏夜出穿过日军层层防御,渡过了不少小河溪流或者是湖泊水坑,借助各种地形和自然环境的掩护,成功的靠近到了八莫城区外面。
这岂是就差不多算是钻到了鬼子的肚子里了,只是还没有进入到城区罢了。
方汉民也没有猖狂的带人钻到城区里面,因为现在战云密布,日军对八莫城区的控制已经十分严格了。
在进出城区的各条道路上,日军都设了岗哨,对过往一切行人进行盘查,只有住在八莫的当地人,才能出入城区,而且也不是随随便便想出就出想进就进的。
另外对于外来的人员,他们更是盘查的非常严格,甚至到了严苛的地步,盘查之中只要稍有疑问就立即抓人,将其投入到八莫设立的临时监狱之中进行严刑拷问。
所以别看方汉民本事再大,这个时候想要混入城区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是能混进去,想要出来也难,更不要说带上武器弹药或者是通讯设备了,那根本是门都没有。
方汉民也不做这种无谓的冒险,把目标定在城区外围,只要把城区外围的日军工事分布情况给弄清楚就行。
至于城区内的日军防御工事的布置和构成,那就只能说声对不起了,等仗打到城区内的时候,到时候就靠的是新一军自己的本事了。对于八莫城区外围,方汉民主要侦查的是八莫北部区域,南边西边主要有范星辰他们三组人负责,只要他们各组都顺利完成任务,那么就基本上可以较为彻底的把八莫城区外围的日军工事分布情况给搞清
楚。
透过草丛,方汉民探出望远镜,对着日军的阵地逐寸进行观察,不放过任何可疑之处,一只手则在一个本子上,不停的把发现的日军工事标注在本子上,绘制出一张张的地图。
正在这个时候,几头水牛朝着他们走了过来,一个当地人溜达着跟在水牛后面放牛,这一个土坡不是日军阵地范围,所以这个时候允许当地人在这一带放牛打草,时不时的会有人来这里。
但是这也是这一带唯一一处可以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八莫城东方向日军城外阵地的地方,方汉民只能冒着暴露的风险潜伏到这里对日军阵地进行侦查。
当看到几头水牛走过来的时候,方汉民收起了望远镜,然后悄然缩入到了草丛之中,旁边跟着他的吕小山也缓缓的缩了回来,两个人静静的趴在了草丛之中。水牛似乎对于他们两个也毫无察觉,溜达着走到了他们藏身的草丛这边,低着头开始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