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7.第867章 孤注一掷(三)
一是不顾一切拼命闯营,把王妃的话传给宇文初知道。但这样做的风险在于,王妃并没有真凭实据,只凭主观猜测,很可能是虚惊一场,闹个大笑话。演练等同于实战,严肃性很强,闹事的人绝不可能轻松跑掉,王妃是挂念夫君,又远在京中,当然不会有什么大错,他这个传话的人却是不知轻重,没有分寸,活该受罚。
二是慢慢等待,和看守营门的小兵磨洋工,等他良心发现放自己进去;再或者是等到演练结束,面见殿下把王妃的话传到。这好像是最稳妥的选择,但若是万一危险即将发生或者正在进行中呢?
叶修绝望地挠了自己的头发两把,再抬起头来,他就下定了决心,他带着手下打马从另一个方向绕行,准备从军营侧边冲杀进去。
此时,床弩上的几个火头兵仍然在看热闹,有人在不远处扯着嗓子大骂起来,大意是说,很快就要到开饭的时候了,这些窝囊废火头兵不赶紧去做饭,还在这里晒什么肉干?
于是大家都默默地溜下了床弩,准备去做饭。唯有老黄没有离开,他表示他刚才从床弩上下来时东西掉了,而且是他媳妇儿给他的念想,他必须找回来。
老黄平时人缘不错,另外几个伙伴都没有刁难他,而是让他赶紧去找回来,他们会帮着把他那份活儿一起干了的。
老黄憨厚地感谢了小伙伴们,留在了床弩下。床弩周围已经没有了其他人,清净又安宁,他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点将台上的某位将军把后续的人手和戏码安排下来,他也没有白等,很快就有一队士兵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床弩附近。
他们的动作很快,先是在床弩附近的泥地里挖出了两根早就埋在下面的弩箭和捶击扳机的打铁锤,再将火药绑在了弩箭前方,他们分工合作,动作麻利,不过半盏茶的功夫就已经将弩箭装载到位,弦紧臂张,蓄势待发。
老黄沉着地走到了发射手该站的位置,他看着王藏锋的护心镜反射出来的银光,默默地将弩箭的方向调整了又调整,瞄准了目标。
日光是如此的猛烈,所有人的脸上都浸出豆大的汗珠来,但是没有人敢催老黄,因为这件事若是办成了,便将掀起惊天骇浪!也只有办成了,他们这些人才能有一线生机。
校场上的喊杀之声震耳欲聋,这里却是死一般的寂静,终于,老黄长出了一口气,他抡起那把大铁锤,对准了床弩的扳机,准备击打下去。只要铁锤落到扳机之上,弩箭就会发射出去,准确无误地射中摄政王。
“叮”的一声脆响,是铁锤击落在扳机上的声音,弩箭破空而出,呼啸着向着远处的点将台撞去。是的,是撞去,带着雷霆之势、带着引信正在冒烟的火药高速撞去,一切似乎都成了定局,老黄将手挡在眼睛上方遮住了强烈的阳光,他揪着一颗心,紧张又释然地看着点将台。再过一个呼吸的时间,他就能完成这桩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弩箭从发射出去再到落下,其实不过就是眨眼的功夫而已,而且弩箭巨大,箭头又绑着火药,杀伤力和杀伤范围都很广,哪怕就是摄政王发现不对劲想要逃走也不能。
有人提议道:“我们应该给闵将军行个礼。”因为正是这位从始至终忠于正乾帝,忠于太皇太后和正乾帝子孙的闵宏文将军隐忍地获得了摄政王的信任,再全力操作完这一件精心策划的暗杀事件之后,为了不打草惊蛇,他还舍生取义、不怕死地陪坐在点将台之上,准备陪着摄政王一起共赴黄泉。
但就在这个时候,点将台上突然混乱起来,那位提议行礼送别闵将军的人的话甚至才开了一个头,点将台上的人就已经四散开来,疯狂地往下跳。
宇文初的反应是最迅速的,其实叶修并未来得及通知到他,他只是听见有人在侧面大声喊他并且辨认出了那是叶修的声音,他再抬头,就看到了王藏锋眼里掩饰不去的杀意和紧张。
于是他使劲拉了宇文信一把,当机立断冲下了点将台。刚冲下点将台没跑两步远,弩箭就到了,火药的爆炸力和弩箭带来的强大冲击力把他和宇文信等人的椅子炸成了齑粉。飞溅出来的碎末击打在他的脸上,血液立刻就崩了出来。
一切不过是瞬间。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卫队和将军们混乱不堪,谁都不知道是不是还会有下一轮攻击,人人都在找掩体以便护住自己,还有人在找宇文初和宇文信,也有人反应迅速,带着人杀气腾腾地朝校场旁边的那块空地冲杀过去。
勇猛的王藏锋没有逃走,他勇猛地抓起一杆长枪朝着宇文初和宇文信冲了过去。他武艺高强,身强力壮,并且带着必死的信念,于是那一瞬间,他宛若修罗临世,非要取走宇文初的性命不可。
他非常自信。以他看来,这位养尊处优、看上去文质彬彬的摄政王就算是有一手好骑射功夫,也不可能有他这样一身好武艺。所以今天他就算是不能杀死宇文初,也一定能让宇文初留下点纪念品来。
但是出乎王藏锋的意料,刚经过了一场狼狈逃窜的摄政王并没有慌乱无措,他很镇定地把华阳王推到一旁,同时拔出佩剑挡住了枪。和王藏锋比起来,宇文初的确不能算是勇猛无敌,但是很灵活,同时很冷静聪明,总是能猜到下一枪将会刺向什么地方,并且灵巧地闪躲开去。
围拢过来的侍卫越来越多,王藏锋知道自己今天不可能完成任务了。他绝望地看了宇文初一眼,调转枪头准备朝自己的心口刺去,不成功便成仁,到此为止吧。
有人磕开了他的枪,他听见宇文初说:“你一身武艺,不应该死在这里,不管你为什么杀我,我都觉得你不杀几个匈奴人就死实在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