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回到七零发家做军嫂 > 33.第33章

33.第33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33章

这边沈子夏正担心外头放着的大水缸里头的鱼虾会被张金花发现, 然后趁着他们不在家,偷偷弄走。

于是,等沈贤国夫妻回家,她干脆让对方搬进沈栋材留给他们两家的杂物房去。

说是杂物房,其实就是用点黄土砖和几根棍子撑起来的简易房,只是有个门,能上锁。

看着把水缸被搬进屋子之后, 沈子夏才觉得能松一口气。

晚饭前,沈贤国等沈贤业回来之后, 兄弟俩又商量了一下关于房子怎么修建的事情。

现在两兄弟手里的钱并没有多少,要想建个好房子是不能的了, 只能先将就建小点, 而且两家挨着一条墙, 这样能省下一些砖瓦。

沈贤国打算把房间外面那一个门封起来, 然后再从房间靠边上的地方开个门打通外面建的堂屋厨房等地。

沈贤业也是这么想的, 他们到时候用一条墙分隔两家的堂屋就行了。

至于厨房,现在手头并没有什么钱, 所以两家还是只建一个, 但是会多起两个灶头, 方便炒菜煮饭什么的,等于两家虽然在一个厨房做饭, 但是两家各自用自己的灶头而已。

兄弟俩商量好, 就去生产队找大队长说这事, 现在买什么东西, 都需要批示,需要生产队那边确认,两人就算想要马上建房子,也需要走一下流程。

大队长听说了这事,倒是热心的答应了,并且给他们找了村子几个会建房子的劳动力,至于赚钱所得的钱和工分,大队长那边会记录下来的。

谈妥之后,又算了大概的价钱,两兄弟手上的钱也基本没剩几个的了。

不过幸好,还有几个月就到年底了,生产队赚的工分都是过年的时候再统计分发到每家每户,今年他们分家了,以后生产队里面赚来的钱,都是自己家支出的了。

要不是并不想在这家里待的太久,沈贤国还想着把房子建大点,不过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他就不打算这么做了。

孩子现在还小,还不到结婚的年纪,他和媳妇还能多干几年,给他们攒钱,然后再建个好点的房子,等她们到了出嫁的年纪,有个好娘家房,这样男方也不会看轻他们。

分家之后,很多事情沈贤国也想透了,想清楚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第二天刚好遇上了下雨,本来应该要准备建房子打地基的,下雨只能先放一边。

也有好一阵没下雨了,最近天干物燥,终于下了一场雨,沈子夏觉得整个人也舒服透了,胸口不再闷闷不舒服。

这场雨越下越大,最后冒雨在田里干活的村民也只能回家,大队长让大家休息两天。

不过说的休息,也不是真正的休息,生产队要做的事情不少,零零散散也要做一些,做的人会计算工分,不想做的人,就可以选择休息,但是当天不计工分。

下雨之后,山里路泥泞,加上有些远,沈贤国就不敢让闺女独自走那么远去收笼子,自己穿着蓑衣前去。

看着大雨沈贤国都要出门,刘晓梅好奇伸长了脖子看着。

她问李丽敏,“大嫂,大哥他这是要去哪里啊,下着大雨也要跑出去?”

李丽敏随便的回了句不大清楚,就回房了。

下雨之后,夏夏最容易头疼脑热的了,所以她时刻注意着孩子的情况。

不过看着在屋子里活蹦乱跳的闺女,李丽敏一颗心才算安定了不少。

几个孩子玩在一起,就连沈家玲也来凑热闹玩游戏。

姐妹之间虽然有嫌隙矛盾,但是毕竟还是没长大的孩子,又不是仇人,倒不可能做到对待仇人那般。

不过沈家玲待了一会,就被张文兰叫走了,嘴里骂咧咧着让她赶紧去烧火。

人一走,李丽敏也不好让几个孩子继续玩,而是让他们温习一下知识,几个孩子没读书有的一年,有的两年了,还在,但是捡回来却不容易。

李丽敏倒是读了几年书,懂一丁半点,于是,母女四人,包括沈欢欢也在,五人各自开始学校知识。

沈子夏拿起原主塞在木箱子里头的,有些黄旧,但是却被保护的很好,不会烂糟糟,看的出来,原主也是个喜欢学习的。

不过想来也是,原来的沈子夏时常生病,不能干粗活重活,能做的,不过是多学习知识,尽量当一个有用的人。

这年头,知识是精神粮食,每个孩子都想要学习,而想要学习,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但即便如此,身边不管是沈欢欢还是沈子春沈子秋,都十分认真,简直是求贤若渴。

他们嘴上说不想上学了,可他们怎么可能不想上学呢,不过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故意这么说的。

看着面前的几个人,再对比沈子夏以前学习环境,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现代不少孩子不珍惜学习,因为在他们看来,是一种来自于父母的逼迫,来自于外界施加在他们身上的压力,而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很多事情,都是家长在逼迫,逼迫他们成绩提高,逼迫他们成才,逼迫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他们却不知道,在很多年前,有很多跟他们年纪差不多的孩子,他们想要读书,却没有那个条件,就连二十一世纪,也有不少处于偏僻乡村的孩子想要学习却得不到良好的教育。

可能这就是,唾手可得的,就不会珍惜,难以拥有的,就会想要去抓取吧!

手上的知识主要还是围绕着党和刚去世的伟大领袖决策的一些方针之类。

除了数学是教人怎么算数之外,其他基本都是沾边教育,就连数学的距离,也十分具有时代色彩。

沈子夏已经是经过了十六年教育的人,对上的小学知识倒没有太大的兴趣,反而喜欢看十分具有时代特色的政治课本上的事情。

这些事情,到了后来的年代,很多都会被缩小,把大事件印刷在课本上,至于原来的小事件,都会被渐渐淡忘,所以,沈子夏那个年代的政治课本,可没有那么具有时代特色,反而像背课本一样,没有一点吸引力。

沈子夏把当故事书在看,越看,越觉得津津有味。

李丽敏在一旁注意到三个闺女都看的很认真,想到之前阻止丈夫不让孩子读书,现在想想可真是大错特错,孩子都是想学习的,甚至比她想象的还要渴望。

不过她很快就想通了,反正夫妻两人努力上工挣钱,几个孩子读书还是读的起的,就算读不了高中,至少得把初中的知识学习完才行。

不打扰孩子学习,她出去准备今天的饭菜。

李丽敏洗了两根大番薯,又抓了一大把米煮了一大锅粥,之后又去菜地里捡了一些嫩芽回来,还弄了一盘子咸菜。

只是这菜就那么几根,两家人,九口人,根本不够吃。

李丽敏在发愁,沈子夏正好看完了书出来,就瞧见她站在屋檐下没动。

“妈?”

李丽敏抬头,连忙笑道:“夏夏怎么了?”

“妈你怎么站这里了?下雨都淋湿你的肩膀了。”

沈子夏给她拍拍肩膀上打下的水珠,笑着把人拉进屋子。

刚进屋,沈子夏说了句,“妈,你等我一会。”就跑开了。

过了一会,她手里拿着两抓木耳。

“看,妈,咱们煮菜的时候,放点木耳去,这样煮着好吃。”

“这……”

“还有,再摘点芹菜放进去,一起煮,一样香。”

一般青菜他们都不喜欢连同芹菜一起炒,这味道怪怪的,所以听到闺女这么说,李丽敏倒是有些犹豫。

“这样炒着能好吃吗?”

“能啊,加了木耳,肯定好吃,而且有营养有价值的。”沈子夏知道她担心什么,只能说道:“再说,咱们现在菜也不多,不放点芹菜去,不够吃啊!”

虽然大家都勒紧裤腰带,不敢多吃,但是谁不想多吃点啊。

再说了,现在菜园里头的菜都没有分家,谁家摘不是摘。

这么想,李丽敏也不心疼了,又回了菜园摘了些芹菜回来。

现在厨房基本没了重要东西,各家存各家的东西,门也不用再锁着。

李丽敏转身出去,沈子夏也拿着木耳进厨房泡发。

等她回来的时候,沈贤国也回来了,手里提着个鱼篓进屋。

李丽敏看他一身湿淋淋的,连忙让他进屋,倒是沈贤国摇摇头,指着鱼篓,又指了指杂物间。

李丽敏知道他是要把带回来的鱼虾放好,点点头,让他赶紧放完就回来。

要不是下雨,沈子夏也想跟着去看看这次弄了多少。

堂屋里坐着刘晓梅和张文兰,两妯娌说着东家长西家短,看见沈贤国刚到门口,又转身去了别处,互相看了对方一眼,又想到沈贤国身上还有个鱼篓。

刘晓梅好奇问了一句,“大嫂,大哥这是去干什么了?”

“出去帮夏夏看看有没有鱼吧,这孩子记着外面放的笼子,不放心,她爸干脆去看看,估计抓了小鱼小虾,他爸给她放水缸养着。”

刘晓梅撇撇嘴,这一看就是李丽敏不愿意多说。

那天他们家蒸的虾她还记得。

想到什么,她又笑道:“夏夏去哪里放笼子啊,怎么能抓那么多?家强他们以往去河里只能弄几条小鱼小虾,是不是有什么诀窍?”

在刘晓梅看来,一定是他们弄了什么东西,所以才能抓来那么多鱼虾。

李丽敏不想多说,只模棱两可的说了句,“不大清楚,夏夏自己捯饬的。”

“大嫂这是怕我们知道了吧?”张文兰笑哼道,“你是怕被我们学了去,你们抓不了,这才不告诉我们的。”

“就是啊,大嫂,咱们虽然分家了,但是好歹也是一家人吧,总不能你们一家吃独食,这像话吗?”

李丽敏想说之前家里没分家的时候,你们想过咱们是一家人吗?

不过正好沈贤国放好了鱼虾回来,她也懒得理会他们,连忙迎上去询问。

沈子夏早就着急了,看沈贤国回来,喊了声爸,目光落在杂物房的方向。

沈贤国笑话她着急,但还是老实的告诉她,“都已经放好了,这次不多,没之前多,可能没多少了。”

看沈贤国脸上的笑容,沈子夏点点头,没再多问。

虽然沈贤国嘴上说没剩下多少,但是这么大的水塘,鱼虾当然不可能那么快就被抓完了,不过是对屋子里其他人说的客气话。

张文兰刘晓梅妯娌俩人当然不信这话,互相看了对方一眼,心里暗暗想要去探个究竟。

中午,李丽敏煮了木耳炒青菜,还放了芹菜,然后再加一个咸菜,还用带回来没有活过来的小鱼虾煮了鲜汤。

虽然现在弄了些小鱼小虾,但是都是省吃俭用的人家,自然不敢一口气把所有东西都吃光。

木耳用水泡发开了,咬上去又脆又香,几个孩子喜欢的不得了,就连几个大人也夸赞着木耳放在大白菜里头味道不错。

沈贤业朝侄女竖了个手指,“夏夏可真厉害,咱们以后就不愁没木耳吃了,听说木耳吃了能补血的。”

沈贤国点头,“听说就是补血的,好东西,外头卖的可不便宜,说是产量特别低。”

几个大人想想也觉得是这么回事。

木耳虽然常见,但是不好种植,加上木耳作用大,还能做药,这样一来,价格就容易高。

沈贤国说着,说以后山里看了开始腐烂长木耳的木头都捡回来,这样家里就能经常有木耳吃。

说着,他不忘嘱咐妻子,“夏夏身体不好,咱们没钱买肉,买补品,这木耳好,多吃点也好,丽敏以后做菜的时候都可以放点给夏夏吃,几个孩子也可以吃吃。”

其余三个大人点点头,觉得沈贤国说的有道理。

这雨淅淅沥沥下了几天,一时大一时小,下雨后不好抓鱼虾,这两天沈贤国只傍晚的时候会去看看,听说进笼子的并不多。

沈子夏第三天的时候跟着一起去了,妇女为两人一前一后的走着。

刘晓梅看着门口放着的蓑衣又不见了,站了起来,朝门外看了看,随后又进了房间。

“贤武,贤武……”

沈贤武正在睡大觉。

自从知道自己能去工厂里工作当城里人,在生产队工作的时候他就更不走心了,现在下雨,要么出去找几个村民打牌,要么闷在房间里睡大觉。

被刘晓梅喊醒,他还有些不乐意,皱着眉头,“怎么了?”

只听刘晓梅压低声音,“你大哥他们又出去了。”

“出去就出去了,关我什么事?别吵吵,我再睡会,等会再起。”

下雨天冷了,更是睡觉的好使唤。

沈贤武翻了个身,找个位置继续睡觉。

可刚盖好被子,却又被刘晓梅扯掉,“别睡了,起来,跟去看看你大哥去干嘛了?”

被吵了睡觉,沈贤武火也大了,“你究竟要什么?我睡个觉也碍你了?你要看你去看啊!”

刘晓梅也不气他骂人,“你就不想知道你大哥他们究竟去哪儿弄回来那么多鱼虾?这几天,你哥他天天往外跑,说是去给夏夏放在水塘的笼子收笼,但是你怎么知道他真是去那地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