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西凉鄙夫 > 第二四八章、有利则图

第二四八章、有利则图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墨守成规。

从这个成语里,可以看出墨家的固执。

生长在他们骨子里的恪守,只要认为是做正确的事情,哪怕身死族灭也不会犹豫半分。

但当先辈的辉煌,在沉寂数百年的今日,被华雄给提出来,还问及他们是否愿意再续的时候,他们眼眸里尽是狰狞。

他们本来都死心了。

以组织严谨,人人不畏生死,类似于军事势力的墨家结构而论,就不可能得到统治者的喜爱。

就如当年他们助力秦国崛起,四海一后被清算。

但他们的固执,却宁可沉寂消亡,也不愿更改先辈定下的内部规则。

不像儒家,秉承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在迎合汉武帝的统治主张,取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成就后,还一直源源不断的将诸子百家去芜存菁融入自身,形成如今的天下皆儒。

譬如昔日的纵横、阴阳、兵家等等。

所以呢,墨者听到华雄的询问后,第一反应就是愤怒。

他们觉得,华雄是想让他们放弃自己的理念融入儒家,成为儒家的一部分。

就算不是这个,也无非是想让他们墨家再走一次老路,和昔日助力秦国崛起一样帮助华雄,然后迎来清算。

没有别的可能了不是吗?

他华雄又不是当今天子,有什么权力、有什么能耐能让墨家学说显于世人呢?

“将军莫做谑言!”

初春甚寒的时节,依旧着麻葛短衣的墨者,深深的呼吸了下平复心情,才满脸肃然的回道:“我等墨者,以清贫立世,以兼爱助人,着眼实际,从不做无谓妄想。”

语气决绝,掷地有声。

也让席间的气氛,一下子就有了些弩张剑拔。

旁边的李俊,心中不由苦笑不已。

不是前来邀功以便以后能继续传承下去的吗,怎么刚开口就直接针尖对麦芒了呢?

但他也无法指责些什么。

墨者在人情世故上的不懂变通,是性情使然。而华雄如今尊为将军之位,和他先生阎忠一起尽掌武都权柄,想让内部变成一言堂,也是情理之中。

想了想,便拱了个手,半是劝半是利诱的打圆场,“墨家学说沉寂已久,墨者常年遗世独立,只专心于器械的专研,言辞冒犯之处还请将军莫要见怪。恩,军械署刀兵甲衣的锻造和曲辕犁、筒车的反复调试,皆赖他们辛勤之功。”

华雄听了,不由莞尔。

对墨者的性情,他又不是不知道,怎么会有怪罪之说?

况且,想让人出力,就得有容人之量嘛。

古往今来,有那个睚眦必报心胸的人,是能成事的?

“李从事言过了。”

摆了摆手,以眼神示意李俊放心,华雄徐徐而言,“墨者多次相助与我,我怎么会有见怪之说?今日提及想让墨家学说显于世人,并非戏耍于你们,乃是想知恩图报耳!”

说完,不等墨者的反驳,就将心中所想给说了出来。

邹鲁谚曰:“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当今儒家长盛不衰,成为大汉的唯一显学,根基是在仕途之上。

以经学传家,教导世人,能得到朝野的敬仰。

譬如当今四海扬名的大儒郑玄,在黄巾之乱时居于乡里,仅靠名声就让黄巾贼寇绕道而行,不敢去惊扰。

而以经学入仕,则是世家豪强“富而思贵”的追求。

通过让家中子弟出仕,来庇护家族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虽然说,有许多大儒依旧秉承着“修身齐家治国”济世的高尚理念。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儒家也慢慢演变成为仕途的垄断,形成了钟鼎之家的传承根源。

如此一来,过于理想化的墨家陷入沉寂,也不出意外了。

食五谷杂粮,藏七情六欲。

人终究还是保留了动物的本能,一心为公者寡,谋求私利者众。

但在大汉朝,读不起书的黔首百姓,比传承经学的世家豪强要多得多。

这些生活于底层的人儿,和尤重艰苦实践的、“短褐之衣,藜藿之羹,以自苦为极”的墨家理念一脉相承。

所以,华雄对墨家的建议,是将根基植于芸芸众生中。

他打算在武都设立“百工署”,专注于农具、兵器、工具等器械的改造研究,让墨者来主事引导,形成共赢的局面。

对于华雄来说,百工署的研发,能让他麾下兵马有更加精良的军械,治下之民能收获更多的粮秣。而对墨者来说,他们可以通过主事百工署,将墨家学说广泛传承,避免遗世独立太久而消亡。

至于以后双方理念不同而爆发冲突,那就就事论事,慢慢磨合吧。

反正没有事到临头的时候,谁都不敢保证会做出什么决定。

华雄语毕,墨者就陷入了沉默。

他们有些心动。

传承先辈的思想与学说,是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也有些担心。

今日华雄提出来的合作,和当年墨家入秦国没什么区别,谁都不敢保证华雄以后强大了,会不会翻脸不认人。又或者,墨家学说的影响好不容易再度昌盛了,华雄迫于儒家的压力,会不会就改弦易辙不愿支持了,甚是态度转为打压。

武都李家和墨家利益同体多年,因而李俊也当仁不让的问出了这一层担忧。

对此,华雄也准备好了腹稿。

最长久的联盟,是让合作的利益,一直大于撕毁盟约的代价。

华雄打算依托墨者,建立情报系统。

墨家分裂后,西方之墨虽然以擅于专研器械著称,但也没有失去“以侠客的身份行侠仗义”的坚持。

许多西方墨者,至今还有游侠各地的传统。

因而华雄让他们在游侠四方的时候,顺便收集各方势力的情报。

如此一来,墨家就能涉及到华雄的军中机密,形成双方长期相互依靠下去的基础。

毕竟华雄以后想要抛开墨家,也要掂量掂量,能不能承受得起自己底细被墨家给全给兜出来的反击。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华雄还打算请李俊来主事情报系统。

这次,墨者不等李俊开口就拱手作别,声称此事他做不了主,要回去给墨家的主事人鉅子禀报。

从脚步的急切和行礼的恭敬中看得出来,至少他是心动的。

而李俊看着他的背影,满嘴的苦涩。

以他对墨家的了解,知道当代鉅子拒绝不了华雄的诱惑,也知道自己李家算是被拖下水了。

因为李家和墨家纠葛太深,一荣俱荣,让他拒绝不了主事情报系统的差事。

但是军中情报是机密,非亲信不可参与!

他李俊参与了,不就等于自己李家被彻底绑上华雄的战车?

至于拒绝,那就别做念想了。

破家县令,灭门令尹。

手握兵权的华雄,都想让武都李家从此消失,随便捏造个罪名就可以做到了。

唉.......

罢了,事已至此,多思无益。

至少,自己李家在这次权利过渡中,算是无损失的渡过了。又或者,华雄的仕途能继续顺畅,说不定能让李家以后更进一步。

心里自我安慰了一番,李俊也寻了个理由辞别归去。

华雄将之送至门口,看着他离去后,就整理衣冠,转往太守官署去见已经到任的阎忠。

本来,他是想请阎忠入住他府邸的,师徒本为一体嘛。

但阎忠拒绝了。

“你我都有官职在身,职责不一,老夫搬过去不妥。”

他是这么说的,直接入住了官署内。

其实大家都知道,阎忠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想帮华雄树立起权威。

让其他人明白,师徒关系是私,官职职责是公,有些征伐之事他这个先生不会参合,只有华雄说了才算。

徒步约莫一刻钟,华雄到了官署前,先让看门小吏前去禀报,然后整理衣冠等候。

他来寻阎忠,主要是为了三件事。

其一,是春耕将近,关于曲辕犁和筒车的试用。

民以食为天嘛。

为了谨慎起见,作为新型农具需要在不同的土地上反复的实验几年,得出是否能增收或节约人力物力等结论后,再大规模推广给黔首百姓使用。不然的话,万一造成减产或者颗粒无收,被千夫所指还是小事,害无数黔首百姓饿殍,那是真正的造孽。

会被雷劈的!

阎忠作为太守,农桑之事如何安排章程,由他来定是最好。

其二,则是关于临洮华车那边。

自从朝廷给华车封侯被授予官职后,陇西郡内的参狼种羌许多小部落,陆陆续续都派人来接触,想依附在华车的羽翼下。

这是西北羌胡的常态。

实力不足的时候,为了生存的需要,就会寻找一棵大树来乘凉。

被剥夺西凉叛军大首领的王国,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已经日薄西山。就算他能打下抱罕占据完整的河首之地,以后也无法抵御韩遂与马腾的觊觎之心。

况且,以如今的局势前去依附他,也会沦为战争的消耗品。

左右都看不到有利可图,这些小部落就想起了,华车也是出身参狼种羌,并且已经成为汉军的一部分,身后有武都郡作为依托,是能庇护他们繁衍生息的。

至于华车以后会不会征调他们参战,这个不需要考虑。

如今投靠任何一方势力,都免不了参与战事,何必去纠结?

既然如此,投靠系出同源的华车,不是更令人放心吗?

本来,这种事情华车是可以擅专的。

但收了几个小部落之后,却引发了无数小部落群起效仿,让他不敢再收,直接作书让人送来了武都询问华雄意见。

没办法,他如今的兵力无法压制太多人。

另一方面,则是担心这些依附过来的小部落里,有王国派过来的奸细!

华雄思来想去后,便有了主意。

他想将这些小部落,全部打散安置在望曲谷,和大汉疆域之外的西顷山以南:已经迁徙归来武都的白马羌,原先的栖息地。

将这些人放在身后,想闹事或者当奸细都难以得逞。

并且,他想让阎温过去主事。

阎温这些年,一直在羌道长庞柔的麾下当县吏,已经积累了许多处理政务的经验。而且以他是阎忠家中子侄的身份,可以让那些小羌胡部落不敢造次。

对于这个提议,阎忠听完,就颔首允了下来。

随即,又抚摸着胡须而笑,轻轻谓之,“狩元有心了。”

望曲谷和白马羌故地疆域很大,对比羌道都逊色了。

如今华雄将羌胡部落迁徙过去安置,以后就能上表朝廷,以归附的名义设置县或道,成为大汉朝扩大疆域的盛事。

作为主事人的阎温,也会迎来赞誉有加。

华雄此举,相当于以权谋私,报答西县阎家长期以来一直支持的恩情。

所以呢,阎忠想了想,便来了个投李报桃。

遣人送信回西县,让阎家家主从家中,挑选一女许给华车为妻。以姻亲的关系,让华车和阎温两人的配合更加亲密无间。

其三,是关于百工署和情报系统的建立。

当华雄将方才与李俊、墨者商议的事情,事无巨细叙述了一遍后,阎忠就揪着胡须,陷入了好久的沉默。

他是大户人家出身,也是儒家学说的得益者。

对于墨家学说的思想,虽说没有厌恶,但也谈不上喜欢。

“先生是否在担心,墨家与李家会由此坐大?”

看到阎忠许久没有开口,华雄便试着问了句。

“不是。他们既然是依附,再怎么坐大都无法反客为主。”

阎忠摆了摆手,然后就目光炯炯,反问了一句,“狩元,这就是你以前说的,不破不立吗?”

不破不立,是当初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华雄提出来的看法。

当时阎忠因为怂恿皇甫嵩南面称制不成功,弃了官职归乡里隐居。他对大汉朝的看法是积重难返,便想辅佐一人踢开刘姓汉室,从上至下改革,整顿时弊,让四海再度升平。而华雄则是认为应该推翻不断制造弊病的基础,打破以前的规规框框,将一切重新洗牌。

那时候,他们两人因为理念相同,所以才成为了师徒。

如今华雄想扶持起墨家,让他们学说思想有机会发光广大,阎忠将之看成“不破不立”做法的执行,也不意外。

现在是儒家的天下嘛。

想扶起墨家,势必会打破一些规矩。

被问的华雄,当即愣了愣,随后才露出了笑容,侃侃而言。

“回先生,雄对儒家与墨家,并没有什么喜恶之分。如今举国叛乱烦扰,我只想不拘一格收拢一切助力。将墨家扶起来,也是只想着它会有利于武都郡的民生,以及军中器械的打造。如果先生将之看成打破一些规矩,也算是吧。”

的确,有后世灵魂的他,对儒家也好,墨家也罢,都没有喜恶之分。

取决喜恶的标准,是对自己是否有利。

阎忠听闻,再度陷入了沉默。

半晌后,就直指事情的关键,“你扶持墨家,怕是会让人诟病中伤。”

好吧,这是在担忧一些食古不化的老学究,会跳出来指责华雄违背“士农工商”的世理。

想扶持式微的墨家,肯定要授予一些官职的。

到时候,士人们会觉得,华雄在侮辱他们,将一些工匠之流的地位,抬到了与他们比肩的地步。

“先生无需担忧,这点我也想好了。”

看到阎忠不再纠结儒墨之分,华雄心情大好,当即露齿而笑。

........................

三日后,原先的武都军械署,更名为“百工署”。

并向所有人宣告:不论出身,不拘门第,不管是在农桑、格物、还是锻造等方面有一技之长者,皆可入署为吏食俸。

署前左右门楣,还挂着取自《论语·卫灵公》的两句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也就是说,奸诈的华雄,这是挂着儒家的皮,做着墨家的事。

当时阎忠看了,嘴角抽了抽,就转头离去,来了个眼不见心不烦。

而成为百工署主事的墨家鉅子,则是脸色黑黑的,在心中祈祷着三个月的时间能过得快点。

因为从墨子开始,儒墨两家就因为理念不同,彼此针锋相对。如今他主事的官署,竟然挂着儒家的言辞,这是对先辈的亵渎!

如果不是华雄信誓旦旦的许诺,三个月后就取下这两句话;并且解释这是权宜之计,为了让墨家学说能顺利宣扬的忍辱负重,他早就翻脸走人了。

对于他们的反映,华雄是不知道的。

他如今,已经与姜叙赵昂两人,率领武都义从和敢死营,前往沮县驻扎了。

落营的位置,是祁山道和陈仓道的交汇处(历史三国时期上,诸葛亮修筑武兴关隘之处)。

对外声称,是在那边操练兵卒,顺便护两道商贾来往的安全。

实际上,却是想做好谋取汉中郡的准备。

不过呢,他不知道的是,沮县秦姓氐人部落,因为他的陈兵于侧,连忙派人前去河池的窦姓氐人联系,商讨之前所议之事。

在东狼谷群盗被灭之际,他们两家就私下联合了。

而在沮县的西边,另一支很弱小的、栖息地横跨武都和广汉属国两地的符姓氐人,则是陷入了纠结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