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畅谈
刘景开口道:“令叔父虽败,不过朱皓在豫章也未必能够长久。——孔明可知道孙伯符?”
“自然知道。”诸葛亮颔首,两人都曾寄居淮南一带,是以他对孙策颇为了解。
“他是乌程侯孙坚孙文台的长子,据说他少年有志、杰出通达,十余岁就开始养名,为父守孝期间结交四方英杰,江、淮一带的名士纷纷前去投奔他,因此深为徐州牧陶(谦)恭祖所忌。守孝结束后,孙伯符投奔袁(术)公路,带兵出征,屡建奇功。”
“扬州牧刘(繇)正礼自入主江东以来,划江自守,与袁公路交战经年不落下风,没想到却惨败在孙伯符之手。”
由于刘繇始终不承认诸葛玄的豫章太守之位,之后更是在背后鼎力支持朱皓,将其一家逐出扬州,因此对于刘繇目前的困境,诸葛亮谈不上幸灾乐祸,但也不抱多少同情。
“孙伯符自跨江以来,战必胜、攻必克,无人敢与他争锋,而且军令严整,未尝掳掠,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江东百姓都愿意为他效死力,旬日之间便得到数万之众,威震扬州六郡,声势一时无两。刘兄的意思莫非是……”讲到这里,诸葛亮若有所悟道。
刘景击掌道:“然。江东必为孙伯符所得。”
诸葛亮心里面十分佩服孙策的才能,却也不认为他一定能够夺得江东六郡,言道:
“故语云:‘百足之虫,至死不僵’,刘元礼乃是汉室宗亲,亦有隽才胆略,虽败于孙伯符之手,但人心未失,以会稽太守王朗、豫章太守朱皓为援,重整旗鼓并非难事。届时孙伯符若不能打破僵局,必将陷入四面楚歌境地。”
诸葛亮不愧是未来战略大家,今年才十五岁,就能够有这样的见识,实为难得。
不过论眼光,恐怕世上没有人能和刘景相比,他断言道:“孙伯符入江东,便如猛虎归山、蛟龙入海,大势已成,无人能制。”
“……”诸葛亮无语,他实在想不通对方这股自信从何而来。
多说无益,时间会证明他是对的,刘景结束这个话题,转而问道:“对了,孔明,你们准备在长沙待多久?”
“原本我们没打算在长沙久留,奈何叔父刚到长沙就病倒了,十余日来始终不见康复,着实令人担忧。”诸葛亮谈到叔父诸葛玄的病情,不免心怀忐忑。
诸葛亮父亲诸葛珪早逝,叔父诸葛玄是如今家族唯一的道:“我与孔明,一在天南一在海北,能够在此结识,这是多么奇妙的缘分啊。”
“何谓缘分?”诸葛亮不解地问。
刘景一怔,这才想起“缘分”乃是佛家术语,而此时的佛教,进入中国时日尚浅,还属于非主流,不为大众熟知。
刘景反问道:“孔明可知佛?”
“略知一二。”事实上不止诸葛亮,整个徐州的人都对佛教印象深刻。
徐州佛教的首领名叫笮融,他仗着和徐州牧陶谦有同乡之谊,而成为下邳国国相。此人任职期间,广兴佛寺庙宇,并且要下邳国百姓日夜诵读佛经,每到浴佛会时,在路旁设席长数十里,置酒饭任人饮食。来参观、拜佛的百姓达万人之多。
前年曹操以报父仇为名入侵徐州时,笮融不敢抵抗,带着信徒手下男女万余人弃城而逃,在往家乡丹阳郡的路上,途经广陵郡,广陵太守、徐州名士赵昱热情相迎,没想到笮融故意灌醉赵昱,将其杀害,之后纵兵劫掠广陵郡,载着一郡财物而去。
面对敌人的入侵,笮融身为下邳相,不仅不做抵抗,反而在背后捅刀,徐州百姓谈到此人无不咬牙切齿,恨不能杀之而后快,连带着佛教徒也被视为贼寇之流。
刘景对此事不甚了解,说道:“缘分乃是佛家之言,‘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人之相遇,即为缘份。”
“缘可一分有二,一为善缘,一为恶缘。善缘者有善因者得善果,而恶缘则相反,种恶因者得恶果。……”
刘景将前世听过的佛家言论一股脑翻出来,他本人是一名无神论者,却不得不承认宗教忽悠人的本事确实厉害。
诸葛亮听到一愣一愣,越是仔细回味,越觉意境深远,拜服道:“在下之前曾拜读过刘兄之作《劝农》,典故人物信手沾来,学识之渊博,非常人所能及。只是在下万万没想到,刘兄不但学贯五经,还精通佛家之言,若非亲眼所见,在下绝不信世间竟有如刘兄这样年纪的博学者。”
“孔明之言过矣。”刘景摇了摇头,说道:“只有如马季长、郑康平之辈,才称得上‘学贯五经’,我这辈子也达不到他们的成就。不过‘白首穷经’实非我的志向,我读书向来不求甚解,会意即可。”
马季长即马融、郑康平即郑玄,两人都是综合百家,遍注群经,可称之为儒家宗师的人物。
马融已经去世数十年,而郑玄至今尚在,当听到刘景说道后者,诸葛亮轻轻叹了一口气。
郑玄是北海郡人,虽属青州治下,却与诸葛亮家乡徐州琅琊郡比邻,两人居住之地相距不过数百里而已。
诸葛亮今年十五岁,刚好处在离家求学的年纪,若是天下没有发生动乱,他也没有背井离乡,此刻或许就会前往北海郡,拜入郑玄门下学习。
听到诸葛亮说起这桩憾事,刘景出言安慰道:“刘荆州为政有方,使治下百姓免受战火之苦,四方大才源源不断汇聚襄阳。孔明你乃是关东望族出身,自身亦有杰出的才华,日后抵达襄阳,还怕得不到名师指点么。”
“借刘兄吉言。”诸葛亮谢道。
这边两人相谈甚欢,坐在一旁的诸葛均却有些闷闷不乐,受限于年龄、见识,他几乎一句话也插不上,只能像个木偶般陪坐。
就这样时间匆匆而过,转眼日中将近,在诸葛均的提醒下,诸葛亮才猛然想起还有正事没做,光顾着和刘景畅谈,险些将为买药的事忘了,真是该死!旋即和刘景告别。
刘景没敢挽留,否则岂不是陷对方于不孝,一路送至市楼门口,他拉着诸葛亮的手依依不舍道:“孔明,你我年龄相仿,志趣相投,能够与你结识,是我之幸也。”
“与刘兄结识,也是亮之幸也。”
“孔明你知我为市吏,日后来市井买药之余,别忘记到我这里做客。”
诸葛亮笑道:“刘兄若不嫌弃,在下定当叨扰。”
刘景又问道:“你们现下住在何处?”
“暂时宿于都亭。”诸葛亮回道。
亭不仅有安定百姓之责,亦是客旅宿食之所,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野亭,野外十里设一亭。一种是都亭,位于郡、国、县治城内,相当于官方旅店。
刘景颔首道:“好,等我休沐出府,必定登门拜访。”
“亮扫榻以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