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费恒顿悟
不远处费恒站在一处地基外,脸上布满了震惊的神色。
这些人是不是疯了?这可是债券啊,不是货真价实的金钱。
一旦太守府不守约,那么他们手中的钱岂不是成为了废纸,到时候血汗钱又应该找谁去要?。
十万金很少吗?为什么一个个都露出生怕得不到债券的神色。
心中泛起无数疑惑,费恒连忙走向一名正在休息的工人。
如果不是自己错了,就一定是这些来至于昌河镇的人错了。
昌河镇?昌河镇不是太守的起家之地吗?。
“这位兄台能冒昧的问一个问题吗?”费恒对着那人躬身一礼,随后开口询问。
那人见费恒打扮,便知他是富贵人家子弟,于是连忙还礼:“穷苦人家还有兄台,公子有话但问无妨,小人若是知道必言无不尽”
“既然如此那便先行谢过”费恒恭恭敬敬的说着。
由于神态和蔼,不仅给那人留下了好印象,就连周边正在忙碌的人也都露出赞许的目光。
好一个世家豪族子弟,颇有几分太守当初的气概。
“你们真的打算用太守府的债券充当工钱吗?”
“拿债券一年后可以多2钱,我们为什么不用债券?而且就算急用钱,100钱的债券也可以买到100钱的东西,那这债券和100钱又有什么区别?”
“你们不怕太守府毁约?当时候不兑换债券,你们的血汗钱岂不是化为乌有?”
“毁约?”
不仅是那人就连周边正在忙碌的男子同时大笑了起来。
“你们说太守会毁约吗?”
“笑话、太守怎么会毁约”
听着众人的这番话,费恒的嘴唇不由得动了动,不甘的说着。
“我是说如果”
“不可能”
一人不耐烦的大声说着,手中的铁锤不停的挥舞,大滴大滴的汗水从脸上滑落了下来。
“告诉这位公子,我们来至于哪里”
“昌河镇”
“告诉这位公子,我们以前是做什么的”
“从中原逃到昌河镇的难民”
“告诉这位公子,昌河镇好吗?”
“好”
费恒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时候才明白为什么太守入主豫章郡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大规模将昌河镇的人口迁移到豫章郡府。
“知道沈川商会吗?这是太守用自家的私财,组建的商会。后来经过太守的大力支持,又将商会并入了镇长府,名下商铺覆盖昌河镇各个街道,如今也随着迁移来到了豫章郡府。如果沈川商会认可债券,说能用债券买到东西,那么这些债券就是实实在在的钱”
“债券、这可是价值十万金的债券,不是一家商会就可以吞下来的”
“公子知道我们昌河镇有多少人口吗?十万人、足足十万人,每人一金就是十万金”
“十万人?”
费恒的心中翻江倒海,太守不是无根的浮尘,他有着属于他自己的根基。
也就是说关于这条中心商业区的规划,也不在是一句妄言。
一旦十万人云聚在这个地方,一旦这个地方堆积了数之不尽的商品,一旦这里有了大量的人口。
那么这里难道还发展不起来吗?这些房子难道还是无人居住之地吗?。
假若这里变得繁华,那么他必将吸引四周的人口,从而完成太守描述的繁华盛景。
“知道一栋房子多少钱吗?”
“知道这片中心商业区有多少房子吗?”
“有了我昌河镇即将赶来的十万人口,你们还认为这些房子卖不出吗?”
一连串的问题在费恒的耳边响起,恍惚间感觉这十万金好像并不是什么大事。
脑海中快速思索,一些东西逐渐清晰了起来。
不可否认债券是有优点的。
如果能带着一张薄薄的纸片,就可以买到100钱的东西,那么为什么要带100枚铜钱?。
同样假若能带着一张薄薄的纸片,就可以买到1金的东西,那么为什么要带1金亦或者10000枚铜钱。
数目庞大的交易,必然伴随着山匪的劫掠,如果换成了一叠纸片显然更加容易携带和运输。
有了十万人的认可,债券也就成了钱。
现在纠结的不是买不买,而是应该怎么买。
“这不是费公子吗?”郭大胖慢悠悠的走了过来。
看着走来的郭大胖,费恒一愣连忙躬身一礼:“见过……”
“见过使者”费恒喊了一声。
郭大胖满不在乎的挥了挥手,对着他说着:“什么使者?现在本大胖已经被太守罢免了,你喊我郭大胖就好”
“使者说笑了”费恒尴尬的笑了笑。
郭大胖上上下下的打量着费恒:“听说你去功曹府当书左了,不知费大人来这里有何公干?”
“没有、只是闲来无事四处走走”费恒小心翼翼的说着。
目光环视乘机岔开话题:“据说此地的房屋出售,不知应该如何购买?”
“两种办法、第一种是等中心商业区修建完成之后,在开始抛售。第二种就是购买债券,用债券购买还未建造完成的房屋地基,等建造完成之后你们就可以直接入住这些房屋以及商铺”郭大胖随口解释。
费恒认认真真的听着:“不是说用债券购买有优惠吗?”
“这件事情你就要询问郡丞府了,可不归我郭大胖管,我想无非就是减免一些赋税的问题吧”郭大胖说着。
费恒郑重一礼:“多谢相告,我这就前往府中说服家父购买债券”
“既然如此那我便替太守多谢你们的鼎力支持了”郭大胖回复。
费恒连忙谦虚:“应该的、应该的,身为本地豪族理应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好说好说”郭大胖对着费恒笑了笑。
费恒再次一礼,转身往费府的方向大步走去。
如果把债券单独拿出来看,确实很不靠谱。可是若把债券、中心商业区以及十万昌河镇人口连在一起,那么这件事情就变得大不一样。
必须抢在其他人还未反应过来之前,将这些债券拿到手中,然后尽可能多的购置房屋。
等那些昌河镇的居民入住之时,便是源源不断的财帛。
十万人的衣食住行,那可是一笔惊天大买卖,更何况这里还是整个豫章郡的郡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