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 第320章 在学术界,想法是最不值钱的

第320章 在学术界,想法是最不值钱的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段时间里,陆舟一直都有在关注同行们的动向。

在arxiv网站上,关于空心碳球与硫单质混合复合材料的论文整体呈现了上升的趋势。

虽然生物和化学这些偏向工科的领域,一个创新的想法并不是决定性的重要,因此学者们将论文投稿在arxiv上占坑的热情,也远不如纯粹数学、理论物理、计算机科学这三个方向,但这种词条增长的趋势,还是直观地反映出了学术界的风向。

与此同时,通过专业的学术搜索引擎进行检索,也能明显的发现,最近关于空心碳球的成果正在不断涌现。

不过相比之下,这些成果并不具备hcs-1那样的开创性。

当然,也不排除各大研究机构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为了更大的野心,把阶段性的成果压在手上没有发表,正秘而不宣地憋着大招。

毕竟像是优美科、日亚化学这样的企业,虽然很乐意在专利授权成本低于违法成本的情况下与陆舟展开合作,但显然还是更热衷于将专利权握在自己的手上。

从上次与卡罗迪特的会面,陆舟便看出了些端倪。想都不用想,比利时的实验室肯定已经开足了马力,准备抢下这个高地。

如果是这样的话,陆舟就得加快速度了。

……

三月中旬,从《科学》那边收到了过稿的回信之后,陆舟和远在金陵的杨旭约了个时间,开了个简短的视频会议,商讨下一步研究计划。

在会议开始之前,陆舟将hcs-1的相关资料发到了杨旭的工作邮箱里,其中有已经投稿期刊发表的数据,也有暂时还没公开的。

也正是因此,视频通话一开始,杨旭立刻便问道:“你和我发的邮件里面是?”

陆舟言简意赅说道:“新的实验计划,相关的资料都在邮件里,样品不久之后也会寄到。简单来讲,我需要你帮我尝试寻找能够稳定合成hcs-1材料的方法。”

萨罗特的实验室中制得hcs-1材料的方法,存在比较大的偶然性。甚至在严格意义上来讲,hcs-1只是反应中的副产物,通过离心分离以及进一步提纯才得到。

哪怕不考虑hcs-1材料本身有限的工业应用前景,就冲着这低效的生产方法,也很难实现工业化生产。

除非有人愿意为了一块锂电池支付数十万美元,并再花一笔不菲的费用去处理成堆的废料,从经继续的角度来讲,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促使hcs-1材料有两条途径,一条是改进制备方式,压缩生产成本。另一条便是,改进材料本身。

有着hcs-1作为参考,沿着现有的思路继续研究下去,找到更合适与硫单质进行混合的hcs-2甚至是hcs-3并不是很难。

综合这些原因,陆舟在为金陵计算材料研究所制定研究方向的时候,设置了两个方向。一个是对hcs-1材料的工艺改进,一个是对hcs-1材料本身的改进。

他对金陵计算材料研究所的要求和萨罗特实验室的要求不同,后者是为了完成系统任务研究那个拓扑折叠的笼状分子。

而前者则是着眼于现实,即解决穿梭效应。

这是新能源行业的需要,也是国家新能源战略的需要。无论是出于个人的研究兴趣,还是对华国能源局的承诺,陆舟都会在这方面努力下。

杨旭伤脑筋地说道:“你给我出了个难题。”

陆舟笑了笑说:“我相信你能做到。”

杨旭:“除了模糊的方向之外,有更具体点的思路吗?”

陆舟想了想,说:“思路到是有一点,我说你记一下,就不再另外发邮件了。”

杨旭认真点头,拿出了纸笔。

陆舟喝了口水,继续说道:“葡萄糖。”

两人之间沉默了大概半分钟。

杨旭愣了下:“……葡萄糖?”

陆舟点了点头:“没错,在具体点,将前驱体从聚苯胺和聚吡咯的共聚物改成葡萄糖。”

这是他和萨罗特讨论出来的结果,至于是怎么讨论出来的,自然是经过了大量的计算和实验以及一些必不可少的“科学直觉”。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不靠谱,但比起“试错法”来说,至少还是有一些理论依据的。

虽然这些理论,还有待证实。

不过听在杨旭的耳中,却是让他的眉头狠狠抽搐了下。

“没了?”

陆舟摊开了手,用肯定的语气说道:“没了,就这些。”

难怪不用发邮件,就这点内容确实没那个必要。

杨旭在心中吐槽一句,收起了桌上的纸笔。

顿了顿,陆舟继续说道:“类似的研究不只是我们在做,据我了解的就有比利时的优美科,以及日亚化学。我们是在和国际上的化工巨头竞争,我知道任务很艰巨,但我希望你能克服一下。”

杨旭忍不住说道:“如果这真的是一个有潜力的方向,当时你不应该在研讨会上说出来。”

陆舟做了个无奈的表情:“当时的情况有点特殊,而且我也没想到,他们会这么耿直地把研讨会上讨论的内容这么大张旗鼓的宣传。”

还有一句话陆舟没说。

最让他没想到的是,被公开了也就罢了,竟然还有这么多人都当真了……

……

空心碳球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方向,而作为一个有潜力的方向,从来不缺走同一条路的竞争者。

在学术界,光是一个新颖的想法,是不值钱的。

除了优美科、日亚化学这些国际化工巨头之外,还有很多研究机构在做着类似的研究。其中有与企业合作的,也有走纵向课题从国家那里拿钱的。

比如,王海峰教授便是其一。

就在陆舟和杨旭交流着技术性问题的时候,远在折大的他同样也在忙碌着项目上的事情。

不过他忙碌的倒不是实验,而是实验的准备工作。

大概两个星期前,实验室的课题终于确定了下来,以空心碳球/硫复合材料为正极,解决多硫化合物从正极向有机电解液扩散的问题。虽然他很不喜欢陆舟,却也不得不认同,空心碳球确实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方向。

现在申请经费的开题报告已经交上去了,不出意外的话,这几天就能看到结果。

身为科研老板,现在需要他做的事情便是确定更具体的研究方向,给科研劳力们分配研究任务。

然而就在这时,他的博士生刘宏,正拿着一本崭新的期刊,一脸便秘的表情从实验室外面走了进来。

那样子,就仿佛是有话要说,却又不知道该不该说的好。

看了眼自己的学生,王海峰微微皱了皱眉,问道。

“发生了什么事?”

刘宏犹豫了下,最后还是下定了决心。

“教授……我们的课题,似乎和人撞车了。”

听到这句话,坐在办公椅上的王海峰,差点没被自己的口水给呛到。

“啥?你说啥?撞车了?”

什么玩意儿?

这怎么可能!

这课题都还没申请下来,怎么就撞车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