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你们海军就是这么不要脸的?
近卫军要在国内的几个战略重镇驻军,现有兵力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得扩军,不过扩军这个简单,经费到位什么时候扩军都可以,一切按部就班来就行了,
近卫军在扩军,而这并不是为了对外征战,而是因为帝国的对外战略导致陆军大扩军,迫使近卫军为了保持战略平衡,也是跟着扩军。
这不得不说,也算是大唐帝国内部的一个内耗了,而且还是李轩故意搞出来的内耗。
但是这种内部的牵制却又是一个大国所必须的!
一个大国里没有各种派系或斗争,那简直是无法想象的,甚至是不正常的,相反,有派系,有斗争,这才是正常的,而且是能让人感觉到安心的。
如果大唐帝国里的臣子们相互没有斗争,那么李轩就得担心他们密谋准备推翻自己了。
为了维持国内军力的平衡,近卫军要扩军,但是扩军是要钱的,所以宣平二十二年的财政支出预算里,近卫军的军费就是多了不少,这让原本就为军费而争吵的陆军和海军嗅到了危险的感觉。
然后一个个就是相继跑到了李轩面前哭诉,说陆军困难,海军更困难,军中将士都吃不饱饭了之类的,生怕哭的晚了,这钱都被内阁那边拿走了。
要知道,内阁那边可是在搞什么交通战略呢,而且还搞出了什么火车、轮船补贴方案,以刺激国内的火车、轮船的快速发展,一个个都是天天哭着喊着要提高明年的经费。
而大唐帝国的财政支出预算,永远都是不够用的,甭管这一年的财政支出预算有多少,但是到最后各部门汇总上来的支出预算,总是会超支。
因为大唐帝国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哪怕是没花钱的地方,那些大臣们为了争夺经费,也会搞出一大堆需要花钱的计划来。
这种情况下,这财政收入不管多少,那都是永远不够花的。
不过呢,李轩也是知道下头的臣子们经常有事没事就哭穷骗经费,所以该给的给,不该给的他从来也不给。
这些年,李轩就是控制着各部的经费,然后用财政收入的结余偿还了庞大的国债,好不容易才在去年把国债彻底还完呢。
这不用偿还国债了后,财政情况也是宽松了不少,毕竟过去这些年里,基本上每年偿还国债的本金和利息加起来都是从超过千万了,统一初期为了发展军备和基础建设,加上当时国债的信誉度也不行,没什么人买,为了吸引人们购买国债,当时发行国债的时候搞的比较狠,数额大,利息高。
统一初期,为了筹集资金发行的部分五年期国债,年息甚至能够达到百分之二十以上,基本上五年后就是双倍奉还!
早期国债的利息太高,也是导致后续大唐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发行新债来偿还旧债,并每年都支付高昂的利息。
这前后不过十几年,大唐财政支出的国债总利息,实际上已经是超过了国债总本金的数额了。
从立国初期开始到宣平二十年,大唐财政一共发行各种类型的国债约八千万元,宣平二十年后没有继续发行国债。
而这些累计八千万元的国债,所产生的总利息已经是超过了一亿元!
每年偿还国债的利息和本金,都是让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如果不是因为国债而导致财政背负了沉重的报复,李轩也是不会在过去十几年里,不管怎么样,也是咬紧牙关坚持每年偿还国债的本金和利息,同时也是尽可能的不借国债了。
幸运的是,得益于帝国的工商业发展迅速,农业恢复良好,这财政收入越来越高,在宣平二十一年的时候,财政收入已经是突破了一亿九千万元。
而不出意外的话,明年,也就是宣平二十二年,财政收入突破两亿大关不是问题!
在财政收入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才是能够在初步满足国内发展需求的的情况下,持续偿还国债,如今总算把累计超过八千万的国债本金以及超过亿元的国债利息给还完了。
还完国债后,李轩才是觉得帝国的财政状况好转了不少,这样也能够做其他一些事情了,毕竟还完了国债,每年至少能够腾出来上千万资金呢。
然而即便是钱多了一些,但是那些臣子们也都是知道现在钱多了,一个个都是狮子大开口的,这也要钱,那也要钱。
而李轩的办法一向来都是把骨头扔出去,让他们狗咬狗,自己稳坐钓鱼台!
这,也是每年预算支出会议上,内阁和军方,内阁各部,陆海军之间等几乎所有机构,都是为了经费而进行激烈争吵的原因。
如果说李轩直接定下了财政支出预算分配的方案,那么大家也就不用吵了,不管多少,用着就是了。
偏偏李轩从来都不亲自确定,非要给出一个总额后,让各部门自己去争吵。
而明年,也就是宣平二十二年的财政支出预算,总额是一亿九千万,因为财政收入预算是两个亿左右,但是按照传统,是会扣留一部分充当紧急经费的,这部分或是用来救灾,或者是用来充当战费,又或者是做其他一些事情,是不会纳入财政支出预算里的。
明年预扣的紧急经费是一千万,如此也就只剩下一亿九千万让各部门去争夺了。
而这一亿九千万里,又是先把皇室经费给扣除了,然后是各部门的最低限额的行政经费也是给扣除了。
因为上面这些,都是基础经费,属于减无可减的那种,如果真要削减,那么军人、官员、官府雇员等吃公家饭的人,他们的薪资可就没着落了。
所以这一部分,向来也都不是争夺的目标,因为大家都不是简单人,也是会调查的,所以各部门用多少必须经费,那也都是透明化的,根本没办法争。
他们争夺的重点,乃是扣除了皇室经费以及各部门的最低经费后的剩余部分,而剩余的这一部分数量可不少,足足六千万呢。
盯着这六千万的机构多了,比如说工部,他们的水利工程还没有搞完,而且还在搞什么交通战略,准备修铁路,官道,疏通河道,这里头的每一样,那都是吞金巨兽,所以人家一张嘴就是三千万,直接把这些钱砍了对半。
不过礼部的官员们也不是好惹的,他们下属的教育司向来也是吞金大户,每年花费的教育经费也是不在少数,最近两年礼部的核心工作,就是完善国内的基础教育以及基础技术教育。
基础教育自然就是小学教育了,想要把小学教育普及到更多的人口,如此除了建设更多的官办小学外,还得降低学费以及书杂费等,不然的话,广大的贫寒之家的子弟,根本上不起学,哪怕只是小学。
而基础技术教育,则是指中专。
礼部的教育政策,向来都是紧跟圣天子的步伐,圣天子说要普及小学教育,他们就搞小学普及教育。
圣天子说要办若干所一等大学,他们就只搞了七所一流的综合性大学,符合圣天子说的‘若干’二字,不会只有那么几所,也不会有十多所。
圣天子说要大力开办初等职业教育,让广大学子能够有一技傍身,他们就毫不犹豫的在各地开办中等技术学校,类似于后世的中专。
这种学院和以往的技术学院不太一样,因为以往的技术学校,属于高等技术学校,招生是从预科学校里招生的,虽然是类似于后世的大专,但实际上也是属于帝国的高等教育范畴之内,各地的大专院校加起来,其实也没比普通的大学多到那里去。
大专和大学,在大唐帝国里,都是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而对于高等教育,大唐帝国的方阵向来都是精英化教育,宜精不宜多。
而现在的中等技术学院,则是从中学生里招生,他们的课程都是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各类技术人才。
基本上,大唐帝国的教育政策,都是紧跟圣天子李轩制定的计划再走,那就是普及基础教育,大量培养各类基础,尤其是理工科的基础人才,挑选一小部分精英,培养为高级人才。
这种模式可以称之为金字塔教育,又或者称之为精英教育!
这种模式下,绝大部分普通人顶多上个中学甚至只上个小学,那么就回家种田或者去进工厂打工了,缺乏文化的他们,在帝国里头充当的是农民和工人的角色,而且这些人因为没有收到高级教育,所以也是不会和那些什么知识分子一样,天天想着造反之类的,他们会很老实的种田进工厂,为帝国添砖加瓦。
少部分普通人,则是可以读完中专,这些人将会成为整个社会里的中坚力量,他们具备专业知识,能够胜任中低层的技术以及管理工作。
不过呢,他们依旧缺乏接受了高等教育所带来的一些视野!
再有少数一部分,则是上了大专或者普通大学的话,这些人将会成为帝国上层建筑的主要群体。
再过来,则是极少数上过名校的名牌大学生,接受全面高等教育的精英,他们将会构成大唐帝国这个金字塔的最顶尖的一个小群体。
在这种教育体系下,因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不会太多,为了避免社会对这种专业人才产生缺口,这才有了中专学校的出现。
最近两年建设大量的中专学校,也是礼部的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而且人家礼部办的是教育,这喊出来的口号都是响亮的很,说什么百年育人,为了帝国的繁荣昌盛,这教育是不能落下的,然后一张口,就是说要八百万的专项经费!
看着内阁的人不要脸的说着一个个大计划,陆军和海军的将领也是忍不住了,海军的将领直接把一份厚重无比的档案拍在了桌上,上面写着‘大唐海军全球战略第一次五年期发展计划’。
然后只见这人道:“你们要多少经费做什么,我们海军不管,也管不着,但是圣天子亲自批下的五年发展计划所需的款项,却是必须给海军留下来!”
但是很快一旁的陆军将领就是露出一丝讥笑:“去年不是刚给你们海军拔了专项造舰经费吗?拿同一份计划书来要两次经费,你们海军就是这么不要脸的?”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