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八零章 林鸿飞的心声
一开始的时候,冯国安并没有将林鸿飞的话太当一回事,他只以为是林鸿飞在发癔症胡说,但当他听林鸿飞说完自己的涡桨公务机计划、大型喷气式公务机计划以及在伊尔—62基础上进行的超大豪华型公务机改装计划之后,他的嘴巴都合不拢了,“兄弟,我没听错吧?你打算以tu—134b为基础,发展出支线飞机和豪华公务机两个系列?你还打算以伊尔—62为基础发展大型民航飞机和超大型豪华公务机?”
“是啊,”林鸿飞点点头,“反正我觉得,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之前运10那种一步到位的办法,不能说不好,但我觉得超出我的能力了,兄弟我想的简单,先把飞机的机身和机翼这些结构与空气动力方面的东西搞好,以后在搞好发动机就行了,至于操控系统啊、航电系统啊这些交给别人就行了……你看,咱们国内的几大飞机制造厂,也没有一个将自己飞机上用的所有东西都包圆,自个儿打包生产的吧?”
“我想着,初期先使用外国人的发动机,等我们自己的高性能d—30发动机制造出来之后,就可以使用我们自己的发动机了……冯大哥,我给你说啊,我量了一下tu—134b机翼到地面的距离,这飞机的下单翼下的太狠了,从地面到机翼的距离太小,cf6系列和v2500系列的发动机风扇直径太大,装不上,其他的大涵道比发动机要么就是尺寸太大,要么就是动力不足,都不行,只能装d—30这种小涵道比的涡轮风扇发动机。”
“不过伊尔—62以。cf6—5a的发动机可以下挂在伊尔—62下面,说起来伊尔—62飞机其实挺漂亮的,就是重心后移的太厉害了,也不知道当时那脑残设计师是怎么想的,但将发动机挂在机翼下面,前面再加一个大约2吨的油箱,重心基本上就配平了,好好改改,就是一个很不错的能够做越洋飞行的窄体客机,等我们吃透了技术。就可以在伊尔—62的基础上设计我们自己的大型宽体客机了,先是200吨级的,以后等发动机推力上来之后,再来400吨级的……”
“我都想好了,只要这次能够和索洛维约夫设计局把d—30ku/kp发动机的事情谈下来。我说什么也得把发动机适情维护技术开发出来,将d—30的油耗降低到比同等推力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最多只高10%……没办法。大旁通比发动机在节油方面就是比小旁通比发动机有优势……但是这玩意儿便宜啊。考虑到发动机采用发动机适情维护技术,以及采购成本的因素,但就商业的角度来讲,应该有相当的竞争力了。”
林鸿飞就像是一个神经病一样在这里唠唠叨叨的说这个不停,冯国安也像个神经病一样,在听一个神经病的唠叨。但他心里却在一个劲的想要抹眼泪……
一开始他还只是惊讶,惊讶的无法想象,连国家都放弃了民航飞机的发展计划,林鸿飞竟然打算靠着自己一己之力将共和国的民航、不!不是民航。是航空事业扛起来?这是你一个人能够扛得起来的事情吗?
但是现在,这已经不止是让他感到惊讶,更多的是让他感动,他是真的想哭,感动的心里一揪一揪的:当整个国家都放弃了自主民航飞机的发展的时候,竟然有还有一个人,一个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近乎灯蛾扑火一般的在为了共和国的航空事业努力。要知道,以他林鸿飞现在的成就,他完全可以什么都不做,现在就可以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了,靠着之前的功绩以及他的背景,他可以一路稳稳地走到部级国企领导的位置,在临退休之间捞一个正部级待遇退休。
相信100个人当中,有99个会这么做吧?可没想到,他林鸿飞偏偏不!
冯国安觉得,自己恍惚间看到叫做林鸿飞.吉诃德的人,骑着一匹瘦的掉毛的老马,手里拿着一杆枪头都生锈的破枪,妄图挑战正在缓缓旋转的高达15米的巨大风车巨人。
是该说他狂妄自大呢,还是应该说他“举世皆醉我独醒”?
如果说他狂妄自大,可他每一步的操作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收购安东诺夫设计局已经停产的安—14和安—28的专利,收购扎波罗什进步机器制造局放弃的小型涡桨/涡轴发动机的专利和技术,让他有了生产轻型多用途运输机的能力;收购tu—134b和伊尔—62专利和技术,让他最起码有了生产大中型机身的技术;
从公司开始盈利之后就开始近乎疯狂的收购前苏联在材料方面的研究资料、与中科院金属材料研究所、中航工业航材院以及即将成立的工程院合作成立材料研究实验室和航空实验室,让人看到了他对材料这种基础行业的重视和巨大的投入力度;
航空研究实验室的成立让人看到了他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明确目标;
购买d—30ku/kp发动机的技术专利,意味着他要解决共和国航空工业的“心脏病”问题……原来不止是飞机,这小子连飞机最重要的核心:发动机都考虑到了;
他走的每一步,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明确的目的性,而他在美国的投资设厂,更是堪称其中的点睛之笔:让他可以成功的获得国内根本不可能得到的高精密加工设备和材料,可以让他生产出更精密、质量更可靠、性能更稳定的发动机,最重要的是,在美国,他可以无时无刻的接触到世界最先进的航空设计理念……
可要命的是,他还没有停止对先进的电子技术的追求,他似乎意识到了,电子技术对航空工业到底有多重要;
所有的这些都是要花钱的,不,花钱已经不能用来形容搞这些花钱的速度,用烧钱来形容才比较合适。
可偏偏,这小子是共和国最大的摩托车技术输出商,是共和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商和出口商,是共和国最大的高端自主品牌轿车生产商……其实没有第二家,就他一家而已。
可是这小子还是不满足,他就像是一只蜘蛛一样,在汽车市场上的触角开始伸向了中级轿车和更高级的豪华轿车、中小型卡车、大型半挂商用车、工程机械、矿山用车……还将触角伸出了国外,开始同国外汽车列强平等的合作,这意味着这些项目会给他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意味着连最后一块短板也被他不上了,他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航天事业的研究会因为自己不足而停顿下来。
冯国安很明白,林鸿飞的计划如果成功,对于共和国的航空业意味着什么,对于共和国的空军又意味着什么:
对于共和国民航,这意味着共和国天空中飞行的再也不是外国公司的民航客机,就算购买外国公司的民航客机,也不用签订一系列的这样不许那样不许的不平等条款,再也不用忍受换一个硬币大的小零件都要10万美元的盘剥……到时候自己就可以挺直腰板对波音、麦道和空客的那些一副骄傲无比的嘴脸的销售人员们说,我们有自己的民航飞机,我们不用你们的,就算偶尔买几架你们的,也是出于国家政治的需要;
对于共和国空军而言,意味着我们将会有自己的大型战略运输机、大型战略轰炸机,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将几十吨重的坦克空投到几千公里的“热点”地区,谁敢惹我,我就敢给你丢下几十吨几十吨的炸弹……心情高兴了丢几十吨,心情不高兴了再丢几十吨,心情不好不坏还丢几十吨;
与此同时,他终于彻底明白了林鸿飞为什么宁肯搅黄这50架飞机的租赁生意,也要将马老爷子他们送出国去……这根本就是林鸿飞拿着8000万美元生生的砸出来的一个学习150吨级大飞机制造过程的宝贵课程啊,往常里,哪怕砸钱也找不到这么一个学习的机会,更没有人会这么教你,这个机会对于共和国的航空工业有多重要,简直难以估算!
冯国安也终于理解了前阵子林鸿飞为什么因为d—30发动机的事情和国内的某些部门闹的不可开交也不愿意放手,现在宁肯搅黄这50架飞机租赁的生意也要让某些人低头,原来原因在这里!
他林鸿飞是真的急眼了!
在商业上,他不怕任何对手,他已经完成了自己所能够做到的一切,再也没有人比他做的更完美了,可偏偏国内还有人在扯他的后腿……
冯国安忽然觉得自己的心口一阵阵的发堵,他想说你林鸿飞根本没有必要这么做,你现在取得的成绩还不够耀眼吗?你现在就算什么都不做,别人也会将你顶礼膜拜,你完全没必要的,可当他看到林鸿飞眼中的倔强和坚持,心里竟然更多的是感动和骄傲:操!老子有这么一个兄弟,真他妈值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