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陈越论自立
仓促北伐不可取,听着陈越的分析,钱枫林和单明磊沉默了。
“难道侯爷就打算守孝三年什么都不干,坐视局势发展吗?”单明磊满心都是失望的问道。
自跟着陈越以来,随着一场又一的胜利,随着平南军不断壮大,单明磊身受重用见识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蓬勃的野心。
他总想怂恿着陈越在这乱世做一番大业,做好能够自立取代大明,这样他也就能做个开国功臣,宣麻拜相位极人臣。
和王寅有着举人的身份不同,单明磊只有秀才功名按照大明体制根本没有当官的资格,离开了平南军他将一事无成。
可是现在陈越交出了兵权打着守孝三年的主意,这让单明磊非常失望。
听单明磊此问,钱枫林也殷切的看着陈越,想弄清楚陈越最终的打算。平南军是独立于朝廷之外的建制,幕府众人早和陈越一荣俱荣,说什么各司主事,其实根本不在朝廷编制,也就是陈越的幕僚。
若是陈越果真守孝三年交出兵权,幕府众人也就无事可干。当然以钱枫林的同进士出身当过县令的资历出仕做官毫无问题,不过经历过大的阵仗之后,对当一个县令同知之类,钱枫林已经提不起兴趣。
“侯爷,你刚才说的固然很对,若是按照现在局势平稳发展,大明只需数年就能集聚足够的实力举兵北伐。可是有一点您错了,若是真的能够如此顺利,往日大明拥有全部国土时,也不至于被满鞑,被闯贼打的满地找牙,也不至于沦落到现在这个境地。
足兵足饷,天下大半的土地都掌握着不用缴纳税赋的士绅手里,商税更是不能指望。虽然有侯爷您奠定的四海商行盐行为朝廷赚钱,可属下敢断言,凭着朝廷官员们的贪婪,用不了多少时间,四海商行、盐行也会被玩废,再也为朝廷弄不到多少银子。
到那时,何来足兵足饷之说,朝廷又拿什么去北伐?
侯爷,难道您对这一切都不管不问吗?”
钱枫林接着单明磊的话问道。
“我知道钱兄和石坚兄的意思,可是举兵自立取代大明的事情我做不出来。
家父死前殷殷嘱托,让我做大明的忠臣,皇帝和朝廷给了家父“忠武”之美谥,在天下人眼里,我陈家就是世代忠良,你让我如何去作出乱臣贼子的事情?那样我有何面目去九泉之下见我父亲!
更不用说公主对我的深情厚谊,和她父亲反目成仇,夺了她家的江山,这让我有何脸面去面对她?
而从北京一路南来,和陛下朝夕相处,若说没有情谊那是自欺欺人。陛下虽然优柔寡断,虽然猜忌心重,可是对我父子却着实不差,对咱们平南军更是看重,视我为中兴大明之柱国之臣。我又岂能辜负他做个不忠不孝的叛逆之人?“
听着陈越的话,钱枫林和单明磊对视着,内心发出深深一叹,果然情意最能束缚人的手脚。
“刚才是从情意来说,现在我再说一下自立之可能性。
虽然咱平南军眼下一枝独秀,是大明战力最强的军队,虽然刚刚收服投降绿营近二十万,虽然外有郝摇旗近十万顺军残余为外援。
可若是我悍然举事的话,绿营众将又有几人能够听从,焉知郝摇旗不会借着大明内乱之时举事重复大顺?本来就没有太多情意,这些人又岂能甘心臣服于我。就算咱们平南军内部,余枫、金声桓等将会跟着我背叛朝廷吗?
再加上满朝大臣视我为敌,也许我能攻下南京,可却没有能力令天下督抚庸服,到那时恐怕就会天下大乱,白白便宜了闯贼满鞑。”
听着陈越的话语,单明磊也不禁脸色发白,心中的野心让他不停的怂恿陈越自立,可很多时候却没想太多,只不过是根据平南军的实力认为举事有很大的可能成功。
“侯爷,大明已经病入膏肓,可您只不过是一个勋贵武将,按照体制根本无法插手朝政,难道您就愿意看到大明想以往那样腐败,然后自己拼命力战前去扑火?”
钱枫林已经知道了陈越的心意,绝对不会反叛自立。可他还是禁不住再次问道,因为钱枫林也有自己的理想,他想着有一天天下能够太平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再也不受鞑虏的欺辱。
钱枫林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他的理想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了理想他当初不惜投降了大顺。在陈越身上看到了削平天下的希望,所以他一直跟着平南军。
钱枫林的见识比单明磊要高的多,早已看出大明病入膏肓,即便此次击败了满鞑若是不改变的话也撑不了多少年。
若是陈越只甘于做一个灭火队员,钱枫林绝对不会再跟从。
陈越看着一脸期盼的钱枫林和单明磊,知道要是一个回答不好的话,恐怕手下人心会分崩离析。这些可是自己的班底,是自己拯救大明拯救天下的希望,若是人心散去再想收拾可就难了。
“二位,朝廷想在南京城外择一山清水秀之地为安葬家父,不过我拒绝了。我是这样说的,家父生前想葬在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
“侯爷的意思是?”钱枫林疑惑道。
“浙江,我想去浙江,去哪里为家父守孝。江浙海贸发达,向北可直达琉球倭国,向南可去大员吕宋南洋诸国。
我想建立一支舰队,以海贸赚取海量财富,挥兵征发大员吕宋。海外有着无数的土地,其土地之广漠不下于大明,更有着无数的子民财富,我们何必只把目光放在大明之内。
大明病入膏肓,非人力能够翻转,我也无法进行改变。可是海外却是未经开发的热土,那里可以任我们驰骋纵横,不受任何束缚,也不受任何掣肘。
跨越辽阔之海洋,征伐无主之地,建立自己的理想国度。他日若是大明有事,便可提十万雄兵追亡逐北,匡扶汉家社稷。岂不必拘于大明完全无法施展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