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首战2
骑在马上跟着大队前进的陈家洛心中阵阵懊悔,我怎么就把那句话说出来了呢?这不是找死么?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他抬眼望向前方的炮兵营,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队伍中的大炮上来。炮兵营的人马看上去大多都有些眼熟,放眼望去十个有八个是自己当初给上过课的红花会会众,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炮兵是技术兵种,熟悉数特别是角函数乃基本要求,能达到这一标准的除了经过戴震和高类思培训的员之外就再无他人了!
红花会目前装备的大炮有个型号,分别是四磅炮八磅炮和十二磅炮,更大口径的十六磅炮乃至十二磅炮尚在研制当中。这是皮埃尔的建议,出自1732年由时任法国炮兵总监让-弗洛朗-德-瓦利埃尔中将所创建瓦利埃尔体系,直到1730年,法国野战军还使用着五花八门的弹药,由法国本土制造或是从外国进口,口径也各式各样。这样的炮兵弹药体系是所有炮兵后勤军官们的噩梦。火炮运输则是另一大挑战,因为那时的大炮通常是为笨重的。比如,一门12磅野战加农炮需要9匹马拖拽,有时甚至要用上小牛。由此可见,这些大炮车是不灵活迅捷的。瓦里埃尔中将精简了各种繁杂的弹药口径名目,以及使加农炮身管与臼炮身管标准化,使弹药与火炮均可以在法国本土被制造。
法国当年面临的问题在清军中同样存在,因此红花会的炮营如今几乎可以说的上是全中国最先进的炮兵队伍了!目前所装备的种大炮都属于野战炮,在使用畜力的情况下基本能够跟上步兵的行进速。到了傍晚队伍就来到距离十里之外的地方安营扎寨,陈家洛率领的一千人就地休息准备明日的战斗。其余两支队伍分别由霍青桐和皮埃尔带领继续前进,他们得到了预订地点堵住恶虎寨的退方可休息;因为他们担任的是次要任务,所以只带了少量四磅炮,这让他们的行进速提高了不少。
到达预定地点后,陈家洛下达了就地扎营的命令,大小军官早就经过了扎营的培训和演习考研,有条不紊的带着属下的士兵迅速将任务完成。没用多久功夫一座防守严密的临时军营就修建完成。营房中升起袅袅炊烟,炊事兵们制造的香味让所有人都馋涎欲滴。
“报告团长,营外有一个叫石双英的人求见!”,刚打算去检查下士兵们的伙食。一名哨兵奔过来向陈家洛报告!
“我出去接他!”,陈家洛举手回礼后跟着哨兵来到营门口,石双英正被一群虎视眈眈的士兵围在中间。陈家洛连忙迎了上去,“十二哥多日不见,一辛苦了!”
“总舵主练得好兵啊!”。石双英这些日一边在恶虎寨潜伏,一边还要处理红花会的内部事务,去军营的机会少了,就连本应该自己负责的军法官也只好临时让他人代替,以至于这些后期入伍的哨兵竟然没认出他来。
“若非十二哥留下的人手严格执行军法,也练不出这些好兵!”,办完手续后陈家洛亲热的拉着石双英的胳膊进了军营,“等这次解决完恶虎寨的事情,十二哥就可以回到军营中专心担任军法官了!”
“此事稍后再说,我此次前来带了恶虎寨最新的情报!”。石双英从怀中掏出一叠纸递给陈家洛,“恶虎寨的地形图和兵力分布图我早就给霍参谋长了,这是最新的人员变化!还有小弟在寨中发展的内应!希望能对此次作战略有帮助!”
这一番话让陈家洛刮目相看,从他口中吐出的新式词汇比临别之时多了不少,可以看出石双英在自己时候也是花了很大的心思去习新知识,陈家洛看了一遍图纸,和之前送来的几份没有大变化,仍旧是几个寨主各自领着自己亲信的人马防守一侧,就是人数比上次少了一些,陈家洛指着纸上的数字问道。“这是为何?”
“启禀总舵主,咱们大军出城声势浩大,有些机灵点的土匪估计是看出恶虎寨落不了好,就带着细软跑了!小弟想着跑的人多了倒是也能给咱们省些力气。故而未曾阻拦!”,石双英依旧是万年不变的僵尸脸,就算是报喜脸上也不见一丝感情波动。
“既然对方情况有变,那么咱们的计划也应该相应调整才是,我去把军官们都召集起来开个会,会上还要十二哥详细介绍下最新的变化!”。陈家洛叫过通讯兵去召集军官,然后在大帐里开始了战前的最后一次会议。
至于士兵们则在吃完晚饭后回到营房开始养精蓄锐准备迎接他们生命中的第一次战斗,杨大柱现在已经是班长了,不知是从未这么早休息过还是临近战斗紧张的缘故,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正打算起身出去撒泡尿,旁边的副班长李有地却比他先起来了。
这家伙估计也是睡不着,杨大柱笑笑跟了上去,走到营房外面李有地轻声问道,“大柱哥,你说咱们明天能打赢么?我可听说那恶虎寨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凶人。”
“战前扰乱军心是要上军事法庭的!”,杨大柱小声呵斥道,说完指了指大营中间仍旧亮着灯光的指挥部,“他们再凶还能凶得过教官去?”
“也是!”,李有地自嘲的笑笑,“别说被他们骂了,就连你一听见教官两个字我都心肝打颤。”,要是和教官比起来,那些土匪似乎也算不得什么了,李有地打定主意,明天上了战场自己可得好好表现一番。上次考校枪法,杨大柱和蒲二弟都因为枪法出众升了班长,弄得自己这个副班长探亲时都抬不起头来,明天可不能在被他们甩到后面了。
杨大柱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当初召集乡勇为的就是打恶虎寨,明天万一要是把恶虎寨打败了,他们这些人岂不是又要回乡种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