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天马行空四部曲 > 第二十八章 天地不合,德尔菲神坛

第二十八章 天地不合,德尔菲神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笔者少年时,印象深刻的第一人应该不是金庸,虽然小时候看过他的书,但忘了差不多,只是电视一直重播..杨过、小龙女、令狐冲、郭靖、东方不败、独孤求败..。

提少年时期是因為这一段岁月,笔者非常苦闷,指心灵上,笔者发现自己根本与眼前的世界不合嘛!

合不来又不能走,一适应它,二改变它。一个格格不入的世界,不快乐的,活著是不快乐的事儿,虽然外表上自由自在,内心却无比的忧鬱。笔者喜欢用幽鬱。

笔者的父母一天到晚都在外面打拼工作赚钱养家,而笔者一天到晚都在外面,败家。庆幸没做坏学生,因為笔者不屑恶人。

渐渐的笔者喜欢发呆,空白的思考著,思考一堆没有标準答案的问题。比如為什麼医生没有职业道德去行善呢?做这个职业就是有良心的人才能做,怎麼你们是為了赚钱才选择做医生?

老师也是、法官也是..,后来少年的笔者预言、预估未来必定会出事的,果不其然,笔者的世界出了一堆又一堆没德没品的人族,最近还发生黑心油、黑心食品,残害了许许多多的人。

当做官就是要贪才做的观念形成时,就知道未来腐化了。然后呢,现在网上看些年少的人在说话,都不知道该笑还是吐雪了,幼稚无知的一大堆。

发现他们都没认真研究自己,只会怨声载道或怨天尤人的。怪东怪西就是不怪自己。如此的社会,内心必定软弱了。

扯远了,年少时印象最深的第一个人是苏格拉底(希腊文:Σwkp?tη?,拉丁文:socrates,前469年─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和其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為希腊三哲人。

他被认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没有留下著作,其思想和生平记述於后来的学者—主要是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同时代的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剧作中。

柏拉图的《对话》一书记载了苏格拉底在伦理学领域的贡献。

苏格拉底对於西方思想最重要的贡献或许应该是他的辩证法(用一个问题回答一个问题)来提出问题,这被称為苏格拉底教学法或詰问法,苏格拉底将其运用於探讨如神和正义等许多重要的道德议题上。

这最早的记载是出自於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对话录上。苏格拉底通常被视為是西方政治哲学和伦理学或道德哲学的奠基之父。也是西方哲学的主要思想根源之一。

苏格拉底认為每个人都生活在实在中,但有些人认识不到自己逻辑上的错误,因此有各种错误的想法。

苏格拉底用一系列的问题协助一个人或一群人来判断他们的信念,例如神或正义是否存在的问题。指出他们的回答中的漏洞。藉此让他们认识的自己逻辑和认识上的错误。

这种方法是属於假说消除的被动方法。随著受测者承认更进一步的假说,在消除之前的假说的过程中必然產生矛盾。这种方法是用於逼使一个人检视他自己的信念和这种信念的真实性..。

苏格拉底经常说他的智慧是来自於体悟到他自己的无知。

苏格拉底可能认為做坏事是无知所造成的后果,做坏事的人必然没有比他人聪明。唯一一件苏格拉底经常宣称拥有的知识是对於爱的知识。并以此联繫他对於智慧的热爱—例如对於哲学的热爱。

他从来没有宣称过他拥有许多智慧,他只不过是比别人更了解到:一个人要追求智慧就必须先热爱智慧本身。

苏格拉底相信人们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专注於发展自己的本能,而不是去追求物质的富裕。

他总是鼓励别人注重友谊关係和参与社会的共同体,苏格拉底相信这是使人们共同成长的最好方式。

他的行為也都实践了这些原则:到了最后,儘管他有机会可以逃离雅典,但苏格拉底仍接受了他的死刑判决。

他认為私自逃跑是破坏了他的共同体的决定;而如同以上所述,苏格拉底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也无人能够指摘。

苏格拉底教学中的一贯思路认為人类的确拥有某些美德。这些美德代表了一个人最重要的人品,而之中最居前的则是哲学或智慧的美德。

苏格拉底强调美德是所有事物裡最宝贵的东西;一个人最理想的生命是将其一生奉献用於寻找上帝。真相被隐藏在阴霾处之下,而哲学家的任务就是要揭露出他们所知的竟是如此之少。。

一个人要真正做到至善,而不是仅仅依据他的意见行动;一个人必须了解不变的至善本身。

苏格拉底相信理想存在於一个只有智者才能了解的世界,因此有人主张苏格拉底相信只有哲学家才有这种能力统治其他人。

苏格拉底所相信的政治理念究竟為何,一直是哲学界最大的争论之一。多人同意的一种说法是苏格拉底并不相信哲学家可以担任国王的概念,因為苏格拉底始终拒* www..com绝进入政界或参与任何形式的政府运作;他经常指出他不可能去干涉或指挥其他人要如何生活,因為他根本就还没有彻底了解他自己。

哲学家只是热爱智慧的人,而且也不是真的具有智慧。

苏格拉底对话录是一系列由柏拉图和色诺芬所写的对话记载,记载了苏格拉底与其他当代人物的对话、或是苏格拉底与他的学生之间进行的讨论。

在对话录裡,学习似乎是一种回忆的过程。

《认识你自己》,这句话原是刻在德尔菲(delphi)神坛上,苏格拉底把它当做自己的哲学方法,他常在街头及市场与人聊天,从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句开始,一直往后追问探索,深入一个字的原义,一步步的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

知道了自己的无知之后,才算是真的认识了自己,这也才是最高的知识。

苏格拉底要人们跳离日常生活中的思考模式,进一步地了解自己思想的本质。

人活著如果只是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那麼人已失去了他独特的天赋。因為人本身是会思考的,但自己所认為的、看到、听到,甚至於先前所发生的,都不一定是自己想像中的样子,除非人能更深切地了解自己。

苏格拉底喜欢与别人谈话,并迫使对方承认自己无知,在对方真正承认自己无知之后,也等於真正準备好去接受正确知识,这时他就开始带领对方进行概念的追求。

他认為在日常生活中,遇见的都是单独的、个别的东西,但我们有一种能力,把这些类似的东西用一种名词去概括它。

也就抽出他们的共同概念,这种概念即是一种共相。有了这种的共相的概念后,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没有见过的事物,也会用这种这种概念去概括他。

苏格拉底认為这种共相的发现,是哲学分析、综合工作中最基本的法,否则思想根本无法成立。

再者,因為有这种思想歷程,虽然在脑裡的知识是共相、普遍的,外在世界存在的东西是个别的、单独的,但我们可以在言谈思想之中,用我们的思想与外界相通,因為人类思想中原本就有这种分门别类的能力。(未完待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