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知青教师
!
走进大队院,杨进礼已经满脸笑容地迎了出来:“欢迎啊欢迎!我們村就是缺少你們這样的秀才!”一阵寒暄和问好。全\本\小\说\网咦,這个瓜子脸小孩,我好像在哪里见过?杨进礼第一眼看到李自强就感到非常奇怪。
三个人被支书安顿到大队院内一口两间房的办公室里。三个角落里分别安放着一张“床”:一张是木制的,另外两张是用泥坯新砌成的。床上铺着几张木板,木板上铺着秫秸打成的箔,箔上铺着麦秸苫子。除了床以外,房门正对的北墙边还放了一张办公桌,一把椅子。
“来!你住到這里。”杨进礼首先安排李自强到把行李放到木板床上。這可是他曾经睡过的床呢,就让這个瘦小的孩子住吧。這孩子的家长也真是狠心,怎么舍得让如此可爱的孩子离开家呢!
“因事情仓促,床和席子都没有准备好,你們先将就着住下,以后开春了,我們该购买的购买,改打造的咱們找人打造!”杨进礼說,“你們一向生活在城里,到這里可要学习着吃苦了!”
“我們来這儿本就不是享福的!”李自强从见到杨进礼以来,脸色就很不自然,时不时地瞅着杨进礼,仿佛要看到他的骨子里去。
李自强把被褥搬到一边对刘连說,“刘连,你住這里吧,你的身体不大好。”二话没說,就将刘连的被褥搬到了木床上。
“呵,小家伙,你很有气度啊!好样的!”杨进礼连声称赞,“這样吧,今天我接着把你們的工作安排一下吧。這位大个子……”
“我叫齐敬山。”
“好,齐敬山,你块头大,体力应该不错,你就到第一生产队干活吧!兼任着一队的记分员。你們俩……”
“他俩叫李自强、刘连。”平子在一旁一边指一边說。
“哦,李自强和刘连到我們小学里当老师吧。”杨进礼說,“我們学校里孩子多,班级多,老师只有两个,你們来了就好了!”
支书安排妇女主任黄飞琳暂时负责他們三个的伙食。
次日老早,齐敬山就到第一生产队出工了。他块头虽大,但年龄和力量都还不够,杨思源安排他和杨平在一起劳动。
早饭后,李自强和刘连来到了杨庄小学。
杨庄小学就在大队院后面,位于杨庄的中心地带。没有院落,只有一排房子,数一数共有十间。每三间一口教室,共有三口教室,剩下的东头一间是老师的办公室。
杨庄小学原来共有两个教师。杨庄有名的老先生杨士君是小学的校长,当然也是教师,五十多岁了,从抗日战争时期就开始教学,是一个远近有名的老学究。另一个教师叫张德,三十多岁,据說是黄河北的人,多年前带着老婆孩子逃荒流浪到杨庄,杨进礼见他能打会算,便留他下来当了杨庄的小学教师。
杨庄小学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各有一个班,每个班有十多人到三十多人不等。五个年级分在三口教室里,其中两口教室里有两个年级的学生上课,只有毕业班五年级,单独分在一口教室里。
“小学有五个年级,至少应该有五个教师。”李自强說。
“咳,我們两个人干了很多年了!”杨士君說,“在這个年级上完课,学生练习着,我們再给另一个年级上课……”
“我們俩常年站着,累得都得了腿病,”张德說,“老杨的关节炎还很严重,他经常疼得冷汗直冒还在坚持上课。”
“不坚持不行啊,那么多的孩子眼巴巴地等着我們……”杨校长說,“你們来了就好多了……”
“咱們学校有五个年级的学生,却只有三口教室,”刘连說,“那不便于教学!”
“没办法,大队就這么点房子。”杨校长說,“再說,我們教师少,分成五个班也看不过来。”
李自强点点头,這是他第一次到农村来,第一次感受到农村孩子上学的不易:“如果能再有一个教师就好了!那样五个年级有五个教师,也能看得过来,课也能上得好了!”
“我向支书提一提试试!”杨校长說。
杨校长领着李自强走进五年级教室。二十多个孩子仰着脸,一个个黑豆豆的眼睛里充满了求知的渴望。看上去,他們大多数都有十四五岁,有个别的身高马大,仿佛年龄比李自强还大!他們使用的所谓课桌,不过是在土台子上放着一条宽约三四十厘米的木板而已,木板两头用铁丝穿住,拧成圈压在泥石砌成的石礅上。至于凳子,有高的,有矮的,有黑的,有白的……五花八门,显然是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来的。
“同学們好!”李自强說,“我姓李,以后同学們叫我李老师好了!”大家忽然笑了起来,没想到来的老师竟然会這么小。
“安静!安静!”杨校长敲了敲讲台,那是一个土台子上放着一块水泥板,“這位李老师,刚刚高中毕业,文化水平相当高!相当高!大家以后要好好向李老师学习!听明白了吗?”
“明白!”
杨校长走了,李自强开始上他的第一节课了。
“首先,请同学們拿出语文课本、练习本和笔……”
“哈哈哈……”学生又笑了起来,只笑得這个年轻的李老师莫名其妙、面红耳赤。看到老师窘迫的样子,孩子們的笑声很快沉寂下来。
“李老师,我們杨老师說过,‘笔’不能读bî,太难听了;应该读béi。我們已经读习惯了。”
哦,李自强感慨万千,看這些孩子受的是什么教育!
“从现在开始,我們上课都要使用普通话!”李自强說,“下面我們学习第一课《海上日出》……”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