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地瓜煎饼
!
香甜一回到家就忙里忙外,准备晚饭后烙煎饼:什么泡糊子,准备鏊子、竹皮子、油抹布、干透了的柴草……
等她一切准备就绪,孩子們风卷残云,糊粥、菜都已经吃得差不多了。/www、qΒ5。com\這个时候香甜才顾得上过来简单地吃上几口。
香甜喜欢依在门框上,看着孩子們津津有味、狼吞虎咽地吃饭。她的嘴角还会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她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思成啊,你走了,我也能使孩子們吃上饭的,你放心好了!”
晚饭后,香甜要烙煎饼了。
山东的煎饼闻名全国,但是外地的朋友真正吃过地瓜煎饼的恐怕就不多了。地瓜煎饼虽然不如别的干粮中吃,但制作工序却很麻烦。
在那个年代,鲁南山区大多数地方只种地瓜和花生两种作物。地瓜学名甘薯,原产于美洲,宋时传入中国福建地区,明朝时代引种到黄河流域。由于地瓜耐干旱,易成活,产量高,适应性强,因此在鲁南山区得到了普及,成为当地人民的主粮。地瓜的高产,为明清时期中国人口的大量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可以說地瓜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立下了汗马功劳!
秋天,是地瓜的收获季节。红的、白的地瓜圆滚滚的,令人馋涎欲滴。地瓜可以煮着吃,但长年累月煮着吃是不行的,且不說吃多了会厌倦,单說那地瓜的保存也很不容易。人們大多用礤床子把地瓜擦成片,晒干,這就是所谓的“地瓜干”了。只要天气晴朗,地瓜干晒得充分,保存起来就不是问题了。這些地瓜干就是人們翌年的口粮。
冬春季节,人們可以把地瓜干碾成小碎瓣,烧地瓜糊粥,也可以把瓜干洗净凉干后,送到面粉房粉碎成面粉,然后用瓜干面粉烙煎饼吃。
烙煎饼的鏊子一般是一个直径七八十公分的圆形厚铁板,中间略微隆起,周围有弯下的边际,边上还有稍稍突出一点的三条腿。有房间的可以用砖石垒个匡子,把鏊子支起来备用;但是很多家庭当年没有多余的房间,烙煎饼的时候,只好临时用几块砖头把鏊子支起来使用,這就是所谓的“地鏊子”了。
烙地瓜煎饼,首先把瓜干面粉倒进一个大盆,加进去适量的水,和均匀,不能留有疙瘩。然后,用一个布袋将面糊装起来,扎紧口,放到一个平坦的大石板上,再在布袋上加一些石块压紧,使面糊中多余的水分从布袋中流出来,流出的水甜甜的暗暗的浑浑的。等水流得差不多了,就可以把糊子从布袋中倒出来了。倒出来的面糊,水分不多也不少,刚好可以把它团成团。妇女們把這成团的面两手捧起,在不热不凉的鏊子上挨着滚上一遍,鏊子上就留下了一层不厚不薄的煎饼。接着,用一个长长的竹皮子捻一捻,使煎饼平滑易熟。稍候片刻,鏊子上就发出一阵煎饼的香气。看看煎饼的四周要翘起来,用薄竹皮一起,伸手就可以把煎饼揭下来了。
煎饼烙得好不好,烧鏊子是关键。烧鏊子,不能用煤炭火,也不能用木柴火,那样火太旺,煎饼容易煳;当然,鏊子太凉了煎饼熟得慢,煎饼潮湿不中吃。烧鏊子的最理想的燃料是柴草。
香甜每天晚上吃过晚饭,都要用“地鏊子”烙煎饼。烙煎饼绝不是个好活!她蹲在鏊子前,一边烧火,一边滚面团烙煎饼……一干就是一两个小时。
香甜每天都要烙上几斤面粉的煎饼,只累得她腰酸背疼腿抽筋,夜里也休息不好……可是,第二天,煎饼还不够孩子們吃的,平子拿到学校里吃的更没有。這使香甜非常难过。
老让杨平在学校里挨饿也不行啊?该怎么办?怎么才能多烙一点呢?香甜经常想,想着想着就說了出来。于是,平子慢慢地学会了烙煎饼……
香甜說:一个个大老爷們,像女人一样烙煎饼,人家会笑话的!平子說,我不怕!谁愿意說谁說去好了。是啊,别的一切都是不重要了,吃上饭才是最重要的!
杨平看到娘烙煎饼那疲惫的样子,常常想:什么时候烙煎饼也能机器化呢?正是小时候的這个愿望,使他长大后发明了机器煎饼机,這是后话暂且不提。
香甜在她家那三间草房里,天天烙,夜夜烙,直把那土夯的墙壁熏得黑漆漆的,有的地方还发出了油油的亮光,仿佛挂上了一层黑色的油墨。
這是香甜烙地瓜煎饼的见证啊……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