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英雄无双 > 第六十三章 临危受命

第六十三章 临危受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南下之路连续兵败,失去妻子又失去两个女儿,可谓人生中最低谷的时候。在夏口,刘备见到了江东使者鲁肃并同意诸葛亮与鲁肃一起至柴桑(今九江西南)谈论结盟事宜。

“子敬兄,孙破虏麾下诸贤我虽早有耳闻,却均未曾谋面,还要烦劳子敬兄一一介绍一番……”

船自汉水转入大江,水面一下子开阔起来,风浪也急了三分两岸的悬崖峭壁上树丛茂密。时值入秋,枯黄的叶子在江风肆虐下纷纷拖离枝杈,打着旋儿飘入江心。顺水行船,小舟拉满了帆,行得极快,以这般速度,用不了两日便可过夏口,到柴桑也只不过三日多一点路程。诸葛亮是荆襄本地人,平日里没少了坐船,因此此刻虽然微感不适,却丝毫没有北方人上船的窘态。他站在甲板上一面欣赏着两岸的风景,一面对站在他身侧的鲁肃开口问道。此次江东之行,决定得颇为仓促,刘备临行之前也没来得及多做交代,只对他简单地说了一句:“一切以破曹为上,诸事皆可议之!”对于自己主公的窘迫处境,诸葛亮感同身受,如今曹军已然占据了江北的全局形势。刘备被迫退居夏口,兵不过两万,其中近万人是未经训练的新兵,上了战场只怕也只有被宰的份儿。面对曹军的庞大军事压力,刘备独木难支,如果江东的孙权在这个时候不能伸出援手,仅凭刘备手中这点力量,在曹军的分进合击之下只怕支撑不了一个月。如此险恶的局面,一线生机只在江东。因此刘备下决心无论孙权的条件多么苛刻,也要硬着头皮应承下来。以促成双方的联盟。惟其如此,诸葛亮更加感到肩上地责任重大。刘备越是如此说,自己此番在江东越是要拼命维护左将军的利益。无论如何不能让刘备在未来的荆州局势当中成为孙权的附庸,那样的话即便赶走了曹操,也没什么意义了。江东的情况诸葛亮是知道一些的,孙权这个名义上地江东之主实际上主要依靠张昭和周瑜一文一武两位重臣的支持才得以坐稳了位子。江东士族当中对这位年轻地破虏将军不以为然的人大有人在,因此孙权在做出重大决策之前的谨慎是可想而知的。要学做苏秦张仪。首先要知己知彼,这是诸葛亮的初步打算。因此船一上江面。诸葛亮便扯着鲁肃开始询问江东的内情。

鲁肃倒也豪爽,丝毫没有被探窥内情的不悦,微笑着说道:“不必客气。江东上下,大体分为三个派系,相互之间倒也并非泾渭分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体如此。

“孙文台老将军麾下旧将不少,例如黄盖、韩当、程普,此皆江东军中地柱石之将。其中程德谋颇有心计,此人在江东老将当中资历不算最高,但却是个首领,此人平日里少言寡语,遇事老成持重,不争功。不争利,在文武两面都吃得开。孙将军也颇敬重于他,只是此人在军事上能力平平,智谋勇略均非出众。诸将中最为勇悍者乃是黄公覆,此人久经沙场,浑身上下刀疤箭痕不下百余处。临阵经验丰富,应变速度也快,难能可贵的是偌大年纪,每战必亲自上阵,敢冒矢石,不避锋镝,堪称江东第一猛将……

“孙伯符将军麾下的淮系文武又是一派,这一派在江东幕府中地位颇高,主导着江东军政局面,孔明知道的周公瑾张子布。都属这一系人马。张子布是个认死理的腐儒。治事行政均是一把好手,在江东五郡威望极高。即便是孙伯符将军在世之时,以小霸王的威名,都不如他的名声响。不过此人心胸不广,眼界狭隘,容不得人。当初我初到孙伯符将军麾下,和此人颇有些龃龉,他看不上我,我也不喜欢他,所以那时候我宁肯去做山贼也不肯在他主持的幕府中做事。周公瑾乃是我地至交好友,也是江东如今真正的中流砥柱,他在资历上比不得程德谋、黄公覆等人,但其才识气度,就连孙伯符将军也要自愧不如。此人风流儒雅,极通音律,在军事上更是天生奇才,无论马军步军、水战陆战,没有他不通晓的。表面上看自从孙伯符将军死后他便远离江东幕府中枢,一直在外领兵练兵,实际上这正是其过人之处。他和张子布同为孙伯符将军的顾命重臣,却不像张子布那般事事以托孤老臣自居,凡事隐忍,绝少涉入幕府政争。此人天生好静,不喜言辞,但只要其说话建议,孙仲谋必言听计从。孙将军毕竟年轻,对他颇有倚赖之意……

“还有一批,便是顾雍、步骘、陆逊这些本地士族。孙伯符将军在时,对这批人打压得厉害。如今张子布行权,他们的日子才好过了些。这些人里值得一提的不多,大多是些庸碌之才,只有陆伯言这个年轻人还值得一提。此人娶了孙伯符将军地女儿,目前任将军府签书房主簿,在我手下用事。陆逊没有一般江东士族子弟身上那种骄横自大的毛病,为人谨慎,心思细密,极富谋略智慧,遇事不慌,沉得住气。依我看来,此人现在虽然寂寂无名,假以时日,其成就未必在公瑾之下。公瑾也颇赏识他,据说私下曾以兵法相授,此事我没有问过公瑾,也不知是真是假……”

诸葛亮哈哈大笑:“说来说去,子敬还是漏了一派……”

鲁肃一愣:“哪一派?”

诸葛亮含笑道:“孙破虏的首席谋主,周公瑾的生死至交,难道你鲁子敬不算一派么?”

诸葛亮这一说正点中鲁肃所说的。孙权刚接位的时候的政治地图是这样的,三股政治力量:淮泗军事集团,或者是淮泗将领,我们算它红色;“宾旅寄寓之士”,或者说是流亡北士,算它黄色;江东世家大族,或者说江东士族,算它蓝色。红色代表着枪杆子。黄色的流亡北士代表笔杆子。蓝色的江东士族代表钱袋子。一个政权要巩固,这三个“子”你必须要抓在手上,枪杆子、笔杆子、钱袋子,缺一个都不行。而孙权本人又是一个十八岁的小孩子,这个时候周瑜站出来支持他,作为淮泗军事集团的领袖站出来支持他,枪杆子就到了孙权的手上,这事情就搞掂了一半。然后张昭呢,他是流亡北士的一个代表,他站出来支持孙权,就意味着流亡北士有可能支持孙权。但是我们要讲清楚,这个时候还主要是张昭和张纮,其他人没来,但是张昭他这样做他起到了一个表率作用,起到了一个模范作用,起到了一个带头作用,所以后来像诸葛瑾啊、步骘啊、是仪啊,严畯这些人,陆陆续续也到了孙权的将军幕府,那么笔杆子就抓到手上了。那么剩下的就是蓝颜色的钱袋子,孙氏政权毕竟是在江东建立的,江东建立的政权如果得不到本地人的支持,你是不能持久的。又一个人的意义了,这个人就是鲁肃。鲁肃是周瑜推荐的,周瑜去跟鲁肃说,当今之世,我们要选择一个好的老板,应该选孙权,如何如何,鲁肃就跟着周瑜到了孙权这里。这件事情意义非常重大,四个方面鲁肃的意义是:第一鲁肃是江西人这一点他和淮泗军事集团有共同语言,都不是江东人。第二也是“宾旅寄寓之士”,就是他也是一个流亡的、依托于权贵的这样一个士人,他依托的是周瑜。所以,在这一点上,他和张昭这些人有共同语言。第三点呢,鲁肃是不喜欢袁术的。袁术原来要任命鲁肃做东城县的县长,鲁肃拒绝了,这才跑去依附周瑜。所以他在政治立场上,他是和袁术划清界限的,这一点他和江东士族又有共同语言。就是鲁肃是一个和三股政治力量都说得上话、都有共同语言的人,这是他的身份。第二是他投奔孙权的时机。我们知道孙权接班的时候是非常地困难,而鲁肃此刻早就到了江东。我们要知道鲁肃到江东来跟谁来的?跟周瑜来的,但是他到了江东以后他不依附孙策,这一点很重要。就按说你是周瑜的人,你就应该跟着周瑜去帮孙策嘛,他不去。有一条史料说鲁肃和孙策见了面,但是这条史料靠不住,已经被历史学家考证过了,应该是没有见面。孙策去世以后,鲁肃不打算投奔孙权,他打算投奔谁呢?他打算投奔一个叫郑宝的人。那鲁肃宁肯去投奔郑宝也不投奔孙权,说明当时流亡北士或者“宾旅寄寓之士”这些人不看好孙权,他们是犹豫观望态度,不急于表态,当然也没有反对,不像江东士族那样反孙权,是个中间力量。但是这个时候鲁肃一下子站到孙权这儿来了,这是一个信号啊。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鲁肃就叫做来得巧。而且来了以后跟孙权大谈什么呢?“建号帝王以图天下”,跟孙权谈起做皇帝的事情来了,这个支持力度是相当可观的。这是时机。

第三个是途径。一般地说,“宾旅寄寓之士”进入孙权政权也是靠“宾旅寄寓之士”来介绍推荐,比方说严畯就是张昭介绍的。而鲁肃这个第二政治势力的黄色人物,是那个红色人物推荐的,这也特别。而且鲁肃进入孙权幕府以后担任的职务是什么呢?武职。开始还是做宾客了,就当了一段时间的宾客,后来出任武职。我们知道孙氏政权一般就是说,武以周瑜为首,以淮泗将领为主;文以张昭为首,以流亡北士为主,基本上是这样一个系统。鲁肃是一个中间人物。这就打破了孙氏政权的格局,表现出一种前两股政治势力合流的趋势,所以这个意义是很大的,同样的是这种颜色的是吕蒙。

鲁肃听了诸葛亮的话拍了拍脑袋,也笑道:“勉强算是吧。我既非两位孙将军的旧部,亦非江东本土士人,在江东无党无派,每日在将军府内领一份闲食,既无威望亦无权力,说我算一派,却是有点言过其实了。不过仰仗着孙将军信用。为他谋划点事情,随时以备顾问咨询罢了……”诸葛亮摇了摇头:“岂止……你鲁子敬这一次的荆州之行,实在是扭转乾坤地大手笔呢!”

鲁肃目光炯炯地看着诸葛亮,坦然笑道:“你道我不知你家左将军故弄玄虚?什么苍梧太守吴巨,刘豫州拿这话去哄小孩子吧!明明是他盼江东救兵盼得望眼欲穿,却还要故作矜持,放不下他左将军的架子。当真可笑。就算我鲁肃可欺,难道他以为孙仲谋将军也可欺不成?”

诸葛亮含笑摇了摇头:“子敬也莫要介意。你来雪中送炭,我家将军实是感激不尽的。当时大公子刘琦在座,江东与荆州毕竟是世仇,结盟一事,当着大公子的面,却是不好由我家主公先提起地。而且子敬说地救兵,也不尽然是救我江夏吧。这何尝不是救江东?”

鲁肃哈哈大笑:“左右我也不在意这些,这一番荆州之行能将你老弟请回柴桑,也总算是不虚此行。话又说回来,刘豫州对曹军兵力、战力的评估,对我家将军来说还是颇为重要地。毕竟远离战场,曹军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我们谁也没有见过,孙将军便是真个要和曹孟德开战。也要事先侦查打探一番军情,知己知彼,大事方好决断。孔明仔细,只怕到了江东,除了孙仲谋将军之外,公瑾也要盘问你一番的。小心不要被他问住!”

诸葛亮满不在乎地笑道:“只要江东诸公肯与我家将军协力破曹,敌情自然是要共享地……”

鲁肃表情严肃起来:“曹操南下荆襄,虽然针对的只是荆州一家,然则受到威胁的却不止荆州一家。不要说黄祖已经死了,刘景升也已经不在人世了,就算此二公皆在,我也一样要劝我家孙将军与荆州练手抗曹……”

鲁肃叹了口气:“不过十几年的时间,曹操东征吕布,南灭袁术,荡河北。定辽东。如今连荆州都被他夺去大半。若是放任其四面征伐,只怕用不了多长时间。其便可以聚天下之力以下江东了。如今局面和先秦颇为相似,面对虎狼之秦,六国若不能合纵自保,便只有落得一一被击破灭国的凄惨下场了。孙将军之所以肯派鲁肃前往荆州,正是这个原因。江东基业,承自父兄,他不愿意拱手让人。我家孙将军,可不是襄阳那位糊涂的二公子……”

诸葛亮淡淡地道:“只怕有意于荆州的,不止只有曹操吧?”

鲁肃昂起头笑道:“现在说这话还为时尚早,更何况,在刘豫州心中,荆州被我家孙将军所得,远好过荆州为曹操得去吧?”

诸葛亮点了点头:“说得没错,不过若有朝一日真个赶走了曹操,诸事还要从长计议,切不可因为急于争夺土地,而自乱阵脚令曹军所乘……”

鲁肃点头道:“正是如此。荆州有九个郡,沃土千里,就算是两家一起吃也足够吃地了。切不可因为利益纷争耽误了破曹大计。”

诸葛亮沉思了片刻,悠悠问道:“子敬请直言,面对曹操十数万大军,你难道真的半分都不怕么?”

鲁肃笑了笑,指着前方的大江转弯处慨然道:“天下宝器,有德者居之,要成就霸王之业,没有点胆子怎么成……孔明你便要进入我江东的防区了……”

诸葛亮抬眼望去,只见天水之间,一艘高大宽阔的斗舰正在缓缓驶来,船上迎风飘扬的旗子上写着斗大的一个“孙”字。

江东,江东,未来江夏的命运,荆州地命运,甚至天下的命运,此刻便全部寄托在大江下游的这片膏腴沃土之上了……

柴桑会不会成为第二个襄阳呢,在这风雨飘摇的建安十三年,孙权这个年仅二十七岁的江东领袖,又将何去何从呢?

这一刻,诸葛亮的目光呆呆地凝视着江东……

这一刻,行军路上地刘备目光热切地眼巴巴地注视着江东……

这一刻,曹操那忧虑警惕的目光,也在关注着江东那位年仅二十七岁的权势者的一举一动……

这一刻,天下人的目光,开始向江东聚焦,一场空前惨烈的大战,即将展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