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记 二十七 东吴豪族
!
三国时期,有很多大家族,比如曹氏,刘氏,孙氏(这个以后会专门说的),夏侯氏,诸葛氏,司马氏。司马氏从司马懿,司马孚这*始成为了中国第一大家族,除了这些外还有袁氏,荀氏。
但是在孙坚,孙策未进入江东前就有四大家族,便是虞魏顾陆,吴郡四大家族便是顾陆朱张。其他的如全氏,张氏,周氏,鲁氏,诸葛氏等这些都是外来家族。
孙策带孙坚尸体退入江东,被江东本地人反感。比如魏腾,违背了孙策的意旨,激怒了孙策。孙策为此火冒三丈,大发雷霆,找了个由头决意要杀死魏腾。下属们见孙策发怒,都非常害怕,不敢去劝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解救魏腾。吴夫人知道后,就站在了水井边要跳井自杀,侍从报告了孙策,孙策急忙前来看望母亲。这时吴夫人倚扶着井沿对儿子说:“你刚刚立足江南,好不容易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很多事务尚在草创之中,根基还没有稳固。当务之急是要礼贤下士,舍弃他们的过错,表彰他们的功劳,这样人们才会来投奔你。魏腾功曹办事遵守法度,尽职尽责,你今天要是杀了他,那么明天大家就会背离你而去。我不忍心看到你大祸临头,还是先投井自杀了省心。”孙策听了母亲的诉说,心中大为震惊,马上省悟了过来,领会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于是立刻释放了魏腾并对其礼遇有加。魏腾的家族也是会稽郡的望族之一,他们在会稽郡乃至江东地区都有较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孙策刚刚据有江东,处于开基创业之时,根基还没有稳固,势力还没有壮大,会稽郡以及江东的一些大族,有的还处于敌对顽抗的状态,没有完全归顺;有的还处在徘徊观望之中。孙氏要想立足江东,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才是永久之计。对于魏腾的处置,孙策就算一怒之下杀了他,在那个动乱的时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其影响则会是很大的,它会影响到一些大族的归顺去就,甚至激起更坚决的抵抗。吴夫人能清醒地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以及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能及时地现身说教,义释魏腾,这对稳定江东的民心有很重大的影响。
孙策,孙权为了巩固江东政权不得已,让本土人出仕。顾家顾雍从政,为吴国第二任丞相(首任孙邵)。朱家朱桓从了军,儿子是东吴后期主要将领朱异,父子二人为东吴做出极大贡献,朱桓还协助陆逊击败曹休。陆家之祖陆康被孙策攻击庐江所杀,幼子陆绩,有“怀橘陆郎”之典故,后官至东吴郁林太守。从孙陆逊和陆逊之子陆抗将陆家发扬光大,东吴四英将之一,晚年任吴国丞相,陆抗也成为了东吴后期的大都督,张家代表是张温,张温虽然作为吴国特使与蜀国交好,但被孙权所杀。
虞家代表就是虞翻,著名的经学家,以前跟王朗混过,孙策攻击王朗,王朗被曹操征召走了,但是虞翻投靠了孙策,他的经学理论影响极大。
江东孙吴的势力有三股势力,一股是以孙坚、孙策为首,程普、韩当、黄盖、周泰、蒋钦等人为主军事旧部,称作“江北军将”
军部代表人物就是周瑜。
第二股势力是“宾旅寄寓之士”,就是从北方逃难的一些人,孙权的老婆步练师也是其中一个。张昭、诸葛瑾、步骘、张纮、严畯、是仪,全柔等人就是流亡名士。虽然他们不是个集团,分散各地,但是也算一股政治力量。
第三股势力便是江东世家大族,陆家,顾家,张家,虞家,魏家,朱家。
三股政治力量:淮泗军事集团,或者是淮泗将领,我们算它红色;“宾旅寄寓之士”,或者说是流亡北士,我们算它黄色;江东世家大族,或者说江东士族,我们算它蓝色。红色代表着什么呢?枪杆子。黄色的流亡北士代表什么呢?笔杆子。蓝色的江东士族代表什么呢?钱袋子。一个政权要巩固,这三个“子”你必须要抓在手上,枪杆子、笔杆子、钱袋子,缺一个都不行。而孙权本人又是一个十八岁的小孩子,这个时候周瑜站出来支持他,作为淮泗军事集团的领袖站出来支持他,枪杆子就到了孙权的手上,这事情就搞掂了一半。然后张昭呢,他是流亡北士的一个代表,他站出来支持孙权,就意味着流亡北士有可能支持孙权。但是我们要讲清楚,这个时候还主要是张昭和张纮,其他人没来,但是张昭他这样做他起到了一个表率作用,起到了一个模范作用,起到了一个带头作用,所以后来像诸葛瑾啊、步骘啊、是仪啊,严畯这些人,陆陆续续也到了孙权的将军幕府,那么笔杆子就抓到手上了。那么剩下的就是蓝颜色的钱袋子,钱袋子能不能抓到手呢?
孙氏政权毕竟是在江东建立的,江东建立的政权如果得不到本地人的支持,你是不能持久的。蜀汉政权灭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得不到本地士族的支持,就是益州士族总是持一种怀疑、抵抗、不合作态度。孙权要在江东站住脚,继续争取江东士族的合作,也就是说用北京大学教授田余庆先生的话来说,孙权必须实现孙氏政权的江东化。我们回过头来看孙权建国,大家就会知道,最后他一文一武,他的丞相和统帅都是什么人呢?丞相是顾雍,统率是陆逊,全部换成了江东士族,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孙氏政权最后“泛蓝”了。所以“泛蓝”就是江东化。
周瑜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是江北人,与周瑜等人有共同语言,他又算逃亡士人,与张昭等人有共同语言,他又不喜欢袁术,江东人不喜欢袁术,他所以又跟江东士族有共同语言。
他是三股势力都有共同语言的人,所以孙权也是在周瑜死后,让鲁肃成为大都督的人选。其次就是凌统、甘宁、吕蒙不仅表现出淮泗将领和流亡北士这两股政治势力的合流;而且更进一步来看,既然流亡北士可以进入以淮泗将领为主的军事系统,那么,江东士族将来岂不是也可以吗?这就使孙氏政权的三股政治势力——淮泗将领、流亡北士、江东士族有了合流的趋势。所以吕蒙成为了鲁肃的继任者。
孙权的用人与曹操、刘备不同。曹操是以智,刘备是以义,孙权是以情的。孙策将位置给了孙权,周瑜以兄弟情义对待孙权,张昭以叔侄情分辅助孙权,孙权又对周泰,太史慈等人以兄弟相称,吕蒙与鲁肃关系登堂拜母,陆逊与吕蒙知遇之恩。
到了太子与鲁王的党争,又成为了手足相残,有的人受了处分,有的人罢了官,有的人被处死或者逼死,有的人升了官,有的人没事儿。被逼死的陆逊吴郡吴县人,被流放罢官的顾谭,吴郡吴县人,被处死的吾粲,吴郡吴程人,也就是说有事儿的都是江东人。没事儿的是谁呢?诸葛恪升官,他是什么人?他是流亡北士,诸葛瑾的儿子,升官的还有步鸷,临淮淮阴人,流亡北士,吕岱,广陵海陵人,流亡北士。没事的是仪,北海营陵人,流亡北士,没事的滕胤,北海剧县人,流亡北士的后代,而且后来和诸葛恪一起还做了孙权的顾命大臣。
孙权在这儿是以什么划线,不是以拥护太子,还是拥护鲁王来划线,他要整的全部是江东人,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朱据,朱据也是吴郡吴县人,而且朱据和陆逊都是吴郡四大家族之一,吴郡四大家族:顾、陆、张、朱,朱据这儿会也没事,朱据当然后来也挨整了,但是那是后来的事情,因此我们又得出一个结论来,这次孙权就是要整陆逊,而陆逊挨整是在什么时候呢?是在他当了丞相一年以后,而陆逊我们知道一直是东吴的上游统帅,在长江上游的统帅,驻守武昌,就是现在湖北省的鄂州,前线总指挥,孙权的前线总指挥是四任:第一任周瑜,第二任鲁肃、第三任吕蒙,第四任陆逊,所以东吴四大英将,陆逊这个地位是很高的,很重要的。然后又当了丞相,不折不扣叫做出将入相,一人而身兼文武二职,军权和政权都掌握过了,何等重要的人物为什么要整他?那么也只能猜测,那么我猜陆逊挨整是这样几个原因:第一他是士族,第二他是江东士族,第三他是江东士族当中最大的士族,四大家族之一陆家的人,那么第四他还是江东士族当中在孙权政权里官做得最大的,权力最大的。
孙权怕接班人驾驭不了陆逊,太厉害了,他儿子将来继承了帝位管不了这重臣怎么办,等等原因。
全琮是全柔的儿子,孙鲁班嫁给了全琮,全琮的家族也成为吴国的名门;但全琮本人并不因此而骄横跋扈,仍然以十分谦恭的态度对待他人。
家族名单:
全绪,全琮长子,官至扬武将军、镇北将军。
全寄,全琮次子。
全怿,继承父爵,后降魏国,官至平东将军,封临湘侯。
全端,随全怿一同降魏。
全吴,全琮幼子。
全祎,全绪子,后降魏
全仪,全怿兄子,后降魏
全静,后降魏
全端,全琮从子(《资治通鉴》误作亲子),后降魏
全翩,全琮从子,后降魏
全缉,全琮从子,后降魏
全尚,全琮族子,被孙綝所杀
全纪,自杀
全惠解,孙亮皇后
可以说全家也是名门望族。
诸葛家族是以诸葛瑾和诸葛恪为主,可惜诸葛恪被灭族。张昭与张肱是算徐州北方士族,凭借与孙氏的关系也居高位,算名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