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英雄无双 > 外记 四十六 西北守神人

外记 四十六 西北守神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向司马炎自我推荐平定西北动乱的人叫马隆。

马隆,字孝兴,山东济宁人。在西晋时期,山东主要被青州、徐州、兖州管辖,马隆就生活在兖州。史书上说马隆从小就智勇双全,特别爱出风头,属于很有个性的人才。史书对于马隆的祖先们完全没有记载,从此可以看出马隆不是士族出身、或者起码不是大士族出身,所以按照当时的正常情况,马隆出人头地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甚至会像他爸爸、爷爷一样,连记载都不会有。事实上,马隆年轻时候就是因为没有家族势力,虽然很努力,但是也看不到任何上进的希望。

公元251年,也就是马隆还年轻的时候,他的父母官、兖州刺史(黄河下游南岸)令狐愚推翻司马家族的阴谋被司马懿发现,可是发现的时候令狐愚已经死掉了,司马懿就命令手下把他的尸体挖了出来,放在大街上作臭肉干。令狐愚的尸体在街上晾了好多天,全兖州的人都怕受到牵连,没有一人敢为他收尸,唯独马隆扯谎说自己是令狐愚的门客,才把令狐愚的尸体弄到自己家来。

弄来了尸首,马隆自己出钱给令狐愚办了丧事,立了墓碑,在坟堆旁边还上松柏,像亲生父母一样给这位前任父母官服丧三年,期满后才回了家。兖州人都觉得这个小伙子是个挺厚道、挺有心的人,从此对他刮目相看,马隆的名声,也就因此响亮了起来。

如果猛的一想,马隆和令狐愚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却冒着生命危险去给他收尸守坟,这不是神经病么?但如果我们仔细研读东汉以来的历史,就会发现到处都充斥着这种所谓的耿直人士。官方越是恨之入骨的人,他们越是要敬仰,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捞取进入官场所必须的名声。马隆的行为,仍然是东汉以来博取名声的标准做法,只不过,他这么做也确实是被逼无奈,因为他想做官,可是他出身寒微,走常规的官员推荐路线肯定一辈子都会默默无闻。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一举成名,马隆也只好冒着生命危险去搏他一把,希望用这种非常规方法来让人们注意到他。幸运的是,马隆没有因为令狐愚被司马懿杀掉,而且还全州扬名,被州立的武猛校尉(州部队警卫团团长)聘为从事(参谋)。马隆的拼死一搏,终于成功了。

马隆没有势力,也不认识任何中正和地方官,所以在好不容易走完了仕途中的第一步之后,他却仍旧只能窝在家乡原地踏步,这一窝就是将近二十年。就在马隆自己都快要对自己绝望的时候,公元268年11月,在东吴、大西北出现问题的时候,司马炎在全国颁布了一道诏书,让所有太守以上的官员,每个人都推荐一些有能力、有品德的人做官,人数不限。直到这个时候,兖州才推举了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马隆,并对马隆的军事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说他是良将之才。于是,马隆到首都洛阳去报到,不久被任命为司马督(皇宫禁卫司令)。

虽然到了洛阳,可是马隆的职位仍然特别不起眼。为什么这么说呢?司马督这个职位,在当时只是个第六品的军事官员,而且还是个闲职,几乎没有什么实权。马隆好不容易混到首都才发现,辛辛苦苦奋斗这么多年,原来自己还是一个无名人士,一个,他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一位位士族出身的子弟,几乎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平步青云,而自己只能羡慕、嫉妒、恨而已。

然而,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西北连续十年的少数民族起义,让当年跟随钟会、邓艾消灭蜀国的一位位名将接连战死,西晋的文官武将已经胆战心惊,唯恐被调到那里。马隆默默的注意着西北形势的发展,默默的研究着西北民族起义军的战斗方式和这支军队兴起的原因,心中的计划也越来越清晰。现在的马隆,就像一只不起眼的幼虫,默默的等待着冲破蝶蛹,化身为蝶的那一刻。

马隆听说杨欣到凉州走马上任,料定杨欣必定失败。果然,还没到一年,杨欣就全军覆没,凉州省会武威(甘肃武威)也被攻陷,凉州至此完全和西晋中央失去了联系。

此时的西晋,把主力军队全放到了长江防线上,各路名将也都驻扎在长江北岸地区,根本不能乱动,否则会导致对东吴帝国作战计划的全盘混乱,同时,西北军区的西晋将领和军队又基本死光光马隆在朝上听到了司马炎无奈的叹息,他知道自己的时刻到来了,对于他来说,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也许只有这一次,也许只有这一搏。所以,他站了出来,让满朝的士族大臣第一次把目光集中到了他一个人身上。

司马炎仔细看了看眼前这个自告奋勇去闯西北的人,过了一会儿才认出来。啊!叫马隆是吧,认识认识,这不是那个司马督吗。

司马炎很厚道,怕马隆只是一时脑热,结果也是有去无回,就很委婉的说:“你有决心有信心去闯西北,我当然很高兴,你要是有办法,我为什麽不用你?可是能不能先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听听啊?”

朝堂上的大臣们也都看着这位不知名的马隆,眼神里充满了鄙视和嘲笑。

不知天高地厚的瞎子!拿着脑袋出风头的傻子!

马隆不是瞎子和傻子,他当然知道那么多比他官衔大得多的士族老爷们心里是怎么想的,但他心里已经有了主意,所以他装作不知道,昂着头继续说:“我打算招募三千名勇士,不管他们是从哪儿来、从前是干什么的。只要我挑中就归我,我就领着这些人去西北,一个树机能都不够我打的。”

司马炎哈哈大笑,行!有种!作为一个皇帝,自从登基以来,来来往往这么多的大臣,他都没有看到过几个有血性的,司马炎的激情也被马隆点燃,就在元旦朝会的第二天,他就任命马隆当讨虏护军兼任武威太守,让他全权负责挑选士兵。

消息传来,全洛阳城都炸了锅。凭着门第混起来的士族大臣们一致认为,马隆这个不知名的小子竟然当着皇帝的面儿,凭着满嘴的牛皮,就能混大

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再说马隆是什么东西!?他爸爸是谁?他爷爷是谁?他连门第都没有嘛,根本就是个乡下的野小子嘛!他能和那些已经战死的名将们相比吗?人家那么多的将门虎子都有去无回,他一个马隆能行吗?

,面对秃发树机能的民族起义军,司马炎陷入了无人可派的尴尬局面。

于是,在短短几天之内,司马炎就收到了无数官员们的来信,个别还为马隆的事专门找司马炎上访,观点非常一致,那就是,朝廷目前兵精粮足,不应该搞那种破格提拔和编外招兵的特例,马隆是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江湖骗子,根本不值得相信。不过司马炎倒是认准了马隆,凡是反对马隆的意见一概不听。而马隆这边,已经风风光光的走马上任,开始选兵了。

马隆主持的这次选兵,绝对是特种兵大海选,对身体素质要求的严格程度,绝对不次于今天的全国大力士运动会。马隆的标准很简单:你以前是土匪也好,是流氓也罢,只要没进监狱,只要能拉开六十公斤重的弓和九十公斤重的巨弩,你就是我的人,你就可以来我这里当兵。

消息一传出来,洛阳附近的英雄好汉们都来凑热闹。从早晨到中午,一共招了三千五百人。马隆看着这些满脸横肉的肌肉男,发出了满意的感慨:“行!足够啦!”就又请求亲自到皇家武器库里去挑选兵器,武器库的武库令(洛阳军械库主任)也知道了这个吹牛的马隆,故意刁难他,不让马隆在兵器库里乱翻腾,马隆一着急,就和他吵了起来。御史中丞(大监察长)知道了这件事儿,就立刻向司马炎告了马隆一状,说马隆在兵器库里瞎折腾。

司马炎把马隆找来,问他怎么回事儿,没想到马隆反而是满腹委曲:“我们马上就要去战场上拼命了,可是武器库却只发给我曹魏帝国时候已经生锈的废铜烂铁,皇上就指望我用这个去打仗吗!?”司马炎一听,马上下令,让马隆任意挑选武器库里的兵器,什么顺手就拿什么。在一切准备妥当以后,马隆领了三年的粮草,拜别了司马炎,在洛阳城还在张灯结彩过大年的时候,默默的领着三千五百个特种兵,向遥远的凉州(甘肃)出发了。

这是一次孤胆独行的出征,目的地,是当时的凉州省会武威(甘肃武威)。马隆从首都洛阳,一路经过了长安,继续西进。从此,在这将近一千公里的路途上,马隆将再也不能依靠任何人,因为这段漫漫征途已经再没有任何友军可以依靠了。除了马隆自己的这支特种部队以外,能见到的任何武装人员,都只会有一个身份——民族起义军、敌人。

马隆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只有敌人。马隆感觉自己像一个进入狼窝的猎人,走到哪里,敌人就跟到哪里。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稍有不慎、全军覆灭。

可是马隆不怕,因为他有的不只是决心,还有信心。

下面出场的,是马隆一手设计的、西晋最为先进的活动式陆路战斗堡垒、坦克的最原始雏形——扁箱车。

扁箱车,是一种底盘比较狭窄的战车,它的底盘形状是马隆按照八阵图来设计的,由于底盘较窄,可以很容易的在狭窄的羊肠小道上行走,受地形影响很小。在底盘上面,安装了木屋。如果遇到敌人,马隆就带领特种兵们钻进扁箱车,疯狂的从炮眼(严格的说,应该是箭眼)里往外射箭。起义军伤不了躲在木屋里的马隆士兵,但是马隆挑选出来的大力士加神箭手却可以像打活靶一样向起义军自由射击,起义军成批成批的成了刺猬,马隆这里却基本上没什么伤亡。

再厉害的士兵也要休息。马隆走到开阔地带的时候,如果遇到敌人进攻或者晚上偷袭,就让弟兄们把扁箱车围成一圈儿,在车的外围插上削的尖尖的鹿角,马上就形成一个坚固的营地。起义军想尽办法,也冲不透这种由奇怪的车组成的堡垒,只能急得发狂。

《晋书》还有一则不太靠谱的记载,说马隆在碰到敌人的时候,除了钻进扁箱车,还在道路两旁堆上磁铁。当时军人穿的盔甲都是铁做的,所以起义军只要一靠近马隆,就立刻被贴到磁铁上不能动弹,想跑都跑不了,只能成为马隆部队的固定活靶,马隆的手下穿的都是犀牛皮做成的皮甲,来去自如,一点儿也不受磁铁的影响。起义军不明白马隆的人为什么就不怕那个能吸人的大铁块,十分恐怖,私底下把马隆部队的战斗力传得越来越离谱,好像这伙人都是神兵天将似的,马隆的威名,也在大西北随风传荡。

马隆利用磁铁这个事情,现在未经证实,如果属实,马隆恐怕就成了中国第一个把磁铁引入战争的科技战大师了。

就这样,马隆率领这支让起义军打也打不着、偷袭也偷袭不了、又恨又怕的扁箱车加神射手军,在11月,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凉州省会武威附近的温水。秃发树机能率领主力军队挡住了马隆,准备决一死战。结果被马隆打的找不着北,只好放弃了武威。马隆继续挺进,终于进入了被起义军控制了将近一年的武威,在已经确实控制住城池之后,马隆赶快派使者,去向司马炎报告这个大好消息。

自从马隆西去之后,已经将近一年音讯全无,朝廷里更是小道儿消息满天飞,说什么的都有,最八卦的消息就是马隆早已经全军覆灭了。身在大西北的马隆并不知道,就在这个月,司马炎已经发动了几乎全国各路军队都参与了的灭吴战争,这段时间,这位皇帝的主要精力已经全部投入到了灭吴上面,大西北和马隆,他已经快要忘记了。

公元279年11月的一天深夜,西晋首都洛阳皇宫。

这是个安静的夜晚,皇宫里连猫叫都很没有。突然,司马炎的屋外传来了近侍的喊声:“陛下,马隆的使者到了!”

什么?马隆?司马炎一下子醒了!不是做梦吧!真的是马隆!?马隆没死啊!?司马炎一个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连夜召见了马隆派来的使者,询问了马隆在将近一年里的日夜厮杀,这一千多里地的漫漫征程。

司马炎感慨万千,整整一夜,他都在聚精会神的听着使者的讲述,没有丝毫困意。他知道,使者虽然讲得像故事一样精彩,可是这个故事却是真真实实的,是马隆和他的士兵,用鲜血和生命编织的。司马炎现在可以自豪的宣布,我们赢了,凉州又回来了。

第二天天刚亮,司马炎就召集文武大臣,向他们宣告了马隆传来的捷报,十分欣慰的对他们说:“假如听从了诸位的意见,今天就没有凉州(甘肃)了。”在大臣们的一片惊叹声中,司马炎下令,授予马隆一级少将军衔——宣威将军,赐给马隆皇帝三级符节——假节,让他代表中央政府,全权管理凉州事务,而他手下的特种兵们,也都按照军功被授予了相应的官职、爵位。

而马隆这边,自从到了武威之后,就马上和民族起义军中的各个部落进行联系,积极的弥补和少数民族部落之间的裂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在马隆收复武威的当月,和民族起义军首领秃发树机能同属鲜卑部落的首领猝跋韩和且万能,就率领一万多顶帐篷的族人离开了起义军,归顺了马隆。不久,马隆又和羌族首领没骨能达成和解,并联合没骨能,找到了秃发树机能的主力,在一场并不太激烈的战斗以后,秃发树机能兵败被杀。大西北少数民族起义军失去了领袖人物,顿时土崩瓦解,纷纷向马隆投降,不愿投降的,也都各自逃生去了。持续十年之久的秃发树机能动乱,至此终于结束了。

马隆终于成为了西晋的一代名将,为了回报他的功劳,司马炎再次对他和手下加官进爵。从此,马隆继续驰骋在广阔的大西北,为西晋守卫着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而在他成功的背后,我们也不能忘记慧眼识英雄的司马炎,是他成就了马隆,挽救了失控的大西北。

马隆收复凉州(甘肃)的意义到底有多大呢?我们从两方面来说。对于整个西晋,马隆收复凉州之后,司马炎终于摆脱了两面受敌的危险局面,可以一心一意的进行伐吴的工作,反对伐吴的大臣们嘴上常挂着的借口也没有了,整个西晋的主战派逐渐占据了有了优势,最终使得司马炎马上就下定决心伐吴,统一了全国;对于凉州来说,在此后近百年的时间里,不管中原地区的战争有多疯狂、多激烈,除了十年之后的一次大规模少数民族起义,这里就再也没有发生大的战争,这对于整个凉州乃至于西域(新疆)之后近百年的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秃发树机能的起义军,实际上是非常松散的部落和散户的联合体,其中既有鲜卑人、羌人、氐人,也有汉人,有成一个整编部落的,也有一个村一个家族的。因此,秃发树机能虽然是名义上的最高领袖,但有时候很多起义军也不一定听他的指挥,各个部落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时候甚至会背叛起义军,军令不一、各自为政,是秃发树机能起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之后的马隆,继续在大西北奉献着青春年华。司马炎统一全国以后,又给马隆派到了更遥远的西部——西平郡(青海西宁)。

当时的西平郡,因为十年的民族起义,已经完全荒废了,西晋当地的驻军,也早已经逃的无影无踪。司马炎又任命马隆当平虏护军、西平太守,率领他当初挑选的特种兵部队(当然现在早已经不止三千五百人了),恢复西晋在那里的驻防。

当时在西平附近,有一个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叫成奚,总是来侵扰西宁城,可是他的老窝非常险峻,马隆打也打不进去。于是,马隆命令士兵都扛上锄头,在城外种地,时间一长,成奚认为马隆没有攻打自己的胆量,就放松了警惕,结果被马隆打了个措手不及,死伤过半,从此以后,西平郡就真正的平静了。

公元290年,司马炎临死之前,在晋升马隆为一级侯爵奉高县侯,加封东羌校尉。

那时候,马隆镇守西北已经十年,各族百姓对他都特别服气,他镇守的地方,一直都没有发生大的战乱。司马炎死了以后,当时有一个略阳太守(甘肃甘肃天水东)叫严舒,和当时实际控制朝政大权的司马炎的岳父杨骏是亲戚,想取代马隆,就说马隆已经岁数大了,生活都快不能自理了,不适合再镇守边关,杨骏就以皇帝司马衷的名义把马隆召回了洛阳,让严舒取代马隆。西北的少数民族部落一听说马隆走了以后,马上集合起来,准备自己单干。杨骏一看这严舒根本镇不住西北,赶紧又让马隆官复原职,才使得西北没有发生大乱。

此后的马隆,一直镇守着凉州,最后在任上去世,完美的完成了西北守护神的使命。马隆因为发明了最早的坦克扁箱车,而被后人评价为西晋优秀的兵器发明家,他把自己发明的新式武器和阵图编成了一本书,叫做《风后握奇经》,不过很可惜现在已经失传了,但是他的故事和精神,却一直流传下来,千年回荡在大西北,激励着后世那些希望建功立业、血洒边疆的好男儿,再次踏上苍凉雄壮的西北之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