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四川独立
笔趣阁 www.bishige.com ,最快更新重生之我是蔡锷最新章节!
湖南,贵州边界的战事仍在继续,护**在湖南一度受阻,袁世凯仍然还在做最后的挣扎,不过在四川方向确实打不动了。曹锟,陈宦不想打,张敬尧想打又没能力。
到了四月份,全国的形式开始明朗起来,广东龙济光被迫宣布duli,而后浙江的朱瑞被赶下台,换了吕公望为都督,浙江duli。紧接着冯国章致电袁世凯,劝其退位。北洋巨头张勋也不再买袁世凯的账。
墙倒众人推,袁世凯众叛亲离,可袁世凯仍然在大总统的位置上挣扎,企图作最后一把努力。为了促使袁世凯退位。各省护**代表在广东肇庆成立中华民**务院,军务院抚军长为唐继尧,抚军副长为岑chun煊,抚军有刘显世、陆荣廷、龙济光、梁启超、蔡锷、李烈钧、陈炳妮、戴戡、罗佩金、吕公望、刘存厚、李鼎新。秘书长为章士钊,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为梁启超.....
一时间南方人才济济,直追北方北洋zhengfu。紧接着陕西陈树蕃宣布倒袁,起兵讨伐陆建章。
国内形势的剧变让平时喜欢投机取巧的陈宦一阵手忙脚乱,感到袁世凯大势将去后,陈宦深知以此时的形势无法再拖下去,取得了冯国章的默认之后,便开始调兵遣将,将冯玉祥自叙州抽回,沿资,简布置。以防驻军在的张敬尧第七师残部,李柄之第十三混成旅西犯。另一方面又让雷飙以少数部队接防自流井,对外号称四个梯团。刘云峰梯团得以兵不血刃重占叙州。另外紧急招兵买马,新建杨志澄一新兵旅。陈宦自忖一切布置妥当之后,便公开发布电文,宣布**。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袁世凯已经是快下岗的人,见陈宦背叛自己,发起火来也丝毫不慢。收到陈宦在四川宣布duli劝己退位的电文,袁世凯立即授川军第一师师长周骏“益武将军”,督理四川军务,取代陈宦。四川督军这个职位诱惑力还是很大的,周军二话没说领了袁世凯的情,与王陵基一起率兵驱陈。
陈宦这次宣布**的时间一再推迟,作下诸多布置,自忖万无一失,没想到自己倍加防范的曹锟,张敬尧没有异动,反倒是名义上还是自己属于的周骏竟然跳出来发难。起初陈宦还不放在心上,毕竟起时倒袁已经成为民国主流,周骏逆大势而行,既师出无名,手底也就一个不满编的师。真要是打起耿,陈宦也不怕周骏。
不过陈宦到底有些书生意气,自以为一个jing卫团,和新编的杨志澄旅便能轻易将周骏抵挡在外。不料杨志澄的新编旅其中相当多的军官士兵都是王陵基原来的旧部,简阳一战,杨声澄旅几乎一触及溃,大量士兵军官临阵倒戈。简阳的惨败让陈宦眼前一黑,又气又急,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花了大价钱组建起来的一个旅竟然就这么一战报销光了。这可是自己除了jing卫团外,第一支嫡系力量。
不得已陈宦只有联络冯玉祥,请冯玉祥出兵抵挡周骏。谁料到冯玉祥不但自己不出兵。还联络伍祥祯旅,丁博霄团发表对川宣言,公开声称为了不给四川百姓凭添战乱,不愿意介入陈宦和周骏争夺督军之位的战争。
“混账王八蛋,这个冯玉祥,当初我也是支持他的,这次**,他提意见也最多,态度也最为坚硬。我都能容纳他,现在一遇战后,他便缩了回去,还有这个王陵基,反骨仔,我陈二庵瞎了眼,竟然收了这么个学生。”陈宦又气又怒,大骂冯玉祥,王陵基两人。
“总司令,陈宦求援,想让总司令派兵解救成都燃眉之急。”罗佩金腿伤初愈,不过走路却不如以前利索,右腿有点跛了。
“你认为应不应该派兵?”蔡锷嗯了一声,放下手中自梁启超发来的电报。这段时间和士兵们一起cao训,没有了战事,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养,蔡锷的身体比原来要壮实了一些。历史上此时的蔡锷正是病重的时候,以致于罗佩金等这些滇军将领都被唐继尧所遥控,而此时的蔡锷却生龙活虎,在第一路护**中的威望无人比肩。唐继尧虽然影响力仍然不小,却没办法盖过此时的蔡锷。
“不应该,总司令想角逐四川,就应该驱虎吞狼!利用周骏赶走陈宦。”罗佩金如实地道,蔡锷此时身强力壮,在军中的资历比唐继尧还要高,历史上的唐继尧可以在云南遥控罗佩金,但绝无可能指使蔡锷。
“你说得对,那便按兵不动吧。”蔡锷点头,事关整个四川,蔡锷也做不到这么大方让给陈宦。“熔轩啊,这段时间,你家里恐怕不安生吧。”大事一确定,蔡锷同罗佩金谈起私事来。
“还不是老样子,只要仗打赢了,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罗佩金知道蔡锷说的是他把罗家的财产都抵押给边业银行贷款12万元作军费的事。
“你这拖家带口的,也不容易,到了成都,账从四川省库里面扣出来。”蔡锷道。
“泼出去的水,如何能收回来。”罗佩金连连摇头。
“若是打输了,这事也就没得说,既然现在赢了,你就不用倔了,将军也要养家糊口,我已经发电报让袁家普赶来四川与我汇合,到时候他会做一份四川的实业报告,我们不仅要占了四川,而且要治理四川,你若有心,到时候就投在实业上,为四川的经济贡献一份力量。”
“也好,就听总司令的。”罗佩金点头道。“刚才我来总司令这里,看到熊克武在路上有些犹豫,兴许有什么事想请总司令帮忙了,不过总司令要提防一点,熊克武这个人有人望,有手腕,稍不留意,便有坐大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