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斜风 > 斜风-第41部分

斜风-第41部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万万不可,若突围了去了府城,必然沦落为南冠囚,东主,不如从了义师便是!想必柳绝户正是初起之时,东主从龙必得大用。”

他已经不说“从贼”,只是刚一开口,高梁材勃然大怒,却是从一名亲兵夺过一把单刀,就要挥刀砍向自己平时最信得过的刑名师爷:“胡说,胡说!本县虽无功名,捐班出身,但是深沐皇恩,世代受大清两百隆恩,岂能从贼!岂能从贼!”

只是他刚刚夺过单刀,已经被一群长随、家眷拉住了,陆平连声说道:“老县尊何必如此固执,纵然自己想保全名节,但是几位公子、千金何其辜也,不若我让我家检点放开一条生路,老县尊……”

“放开!放开!”高梁材又是勃然大怒:“本县是知道廉耻的,陆平你再胡说八道,本县立即将你格毙!”

正说着,外面已经有人通报:“红贼龙枪营已经围住了县衙!”

“围得好,想必百年之后,我高梁材英名长存!”高梁材已经下了殉节之念:“都给我放开手!”

他的长随、家眷这才松开了手,高梁材手握单刀,对准前门,随时准备与出现的虹军决一死战:“本县……”

他却是找不到什么词,只是后头有人又报来了讯息:“大事不好,县尊,陈镇台已经率众从西城突围而出?”

“他没率亲兵收复被红寇收复的城门?”高梁材却是笑道:“武将多是负心人,国难之际还得靠我等文臣,今日我高梁材与黄岩共存亡。”

“镇台他直接带了亲兵出了北城,哪都没去!”

“陈镇台负我,我不负大清!”高梁材当即拿起单刀,往脖子上一划,身边的家眷、长随反应不及,却听得他大声叫道:“我不负大清,不负皇恩,不负……”

下一刻大家都看到高知县只是脖子上划破了一层皮而已,单刀多了一滴血丝,高梁材却是把单刀扔在一边,直接坐在地上大哭起来,旁人都左望右望,都不知道高梁材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老县尊!”陆平现在也坐了下去:“此时投诚我家检点,正是从龙之臣,范阳徐公旧事……”

高梁材却是把顶戴往地上一扔,不理陆平的劝降,又哭了一会,最后说道:“求生容易求死难,今日方知水太凉……”

水太凉,在场众人都觉得一头雾水,就连陆平都没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高梁材却是直接把朝服都脱下来:“难道我高梁材要学钱谦益,连一个贰臣传正编都上不了……”

水太凉正是钱谦益的掌故,乾隆时编明史,钱谦益原本位列贰臣传甲编,可是乾隆御笔把他踢到乙编去,因此高梁材一开口,陆平就明白过来,赶紧给大家打了一个眼色,接着就过去牵起了高梁材的手:“老县尊,弃暗投明,此是大喜之事!这就随我去见柳检点,想必我家检点必定言听计从,胜过国初范文程……”

他不说范文程也罢,高梁材一听当即神情一滞,当即去找自己刚刚扔下的单刀:“刀在哪里?刀在哪里?”

只是他的家人早已经把高梁材丢下的单刀藏好了,高沃更是精明:“东主见检点找刀子干什么?此去一步登步,必得大用,以东方才学,何不替检点好好筹划如何收取全台,到时候必有封侯拜相之侯!”

“刀子在哪里?刀子在哪里!把刀子给我找来!”高梁材又哭了一阵,却是把广勇手中的刀枪都视若不见:“我本有心以死殉城,与黄岩城共存亡,实在是你们这些同僚、下属、乡党贪生怕死,却把我拖累了,我本有心,奈何你们……你们!”

他已经哭出声来,对面陆平却是说道:“老县尊大义凛然,我等都看在眼里,只是现今还是先去看了检点为好,若是检点等得太久了,难免会生出什么波折!”

高梁材十分无奈地站起身来,却是把朝服脱去:“好!为了保全全城百姓,我勉为其难,随你去见柳畅柳检点,见检点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

只是说完这句话之后,高梁材又沉吟了一回:“求生容易求死难,如今方知水太凉!”

第166章 归降

张承业找到柳畅追债从一开始就不大顺利,柳畅虽然下了马,却仍然是留在城外一个临时设置的指挥部里,金汤第二连暂时没有战斗任务的骑兵营在指挥部附近担当警卫任务,同时担任着整个战役的总预备队。

周秀英并不识得张承业,对于这个鼠头鼠脑带着一队台勇的家伙充满了怀疑,她在上海作战的时候,台勇就是她的老对手,咸丰四年的时候,她甚至还亲自率队大破过一队台勇。

因此张承业显然受到了周秀英的刁难,即使他反复表示就是自己里应外合打开了黄岩县城,但是周秀英还是不愿意相信他,还好还有不少瑞安战役的老人认得张承业。

但是最终还是把他统带的台勇留在外面,而张承业被解除了一切武装,才由周秀英带领去拜见柳畅:“检点,外面来了一个j细!”

张承业这个鼠头鼠脑的模样,确实有些象j细,不过柳畅当即笑了:“是自己人,这次就是张承业兄弟帮我打开了黄岩县城!”

张承业当即说道:“检点,你可是许过我赏格的,只是这次……”

他刚想开价,那边就有人大声叫道:“大清黄岩县七品知县高梁材投诚了,由陆平先生率领前来求见检点!”

“高知县?”张承业没想到那个满脸正气的高知县也从贼了,难道他发粮发饷克扣得那么厉害,原来是一开始就从贼了。

yuedu_text_c();

只是他肚里虽然有些气愤,却是得把钱到要手再说:“检点,你可是许了赏格!”

他想让柳畅快刀斩乱麻,只是柳畅真没有这个时间,这个七品知县可是奇货可居啊!

没错,这真是奇货可居!这是红巾军起事以来,第一个从贼,或者说是弃暗投明的知县。

清朝的这些地方官员一向将自己视为秩序的守护者,绝不投向他们心中的“长毛”、“乱党”,象胡元炜那样的例子几乎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太平天国起事这么久,几乎只找出胡元炜这个非典型的例子。

即使是胡元炜其人,按照一些清人的记述,他似乎也是被迫“从贼”!

而红巾军在乐清起事以来,虽然有一些乐清的低级官员、杂役参与其中,但是真正官居要害的官员却是一个也没有,不但如此,即使抓获知县、县丞之类的官员,这些人宁死也不向红巾军投降,更多时候是全家自尽。

这样一来,这高梁材真是奇货可居,柳畅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太平天国起事以来第一个从贼的知县,或许在后世,他的名声可以与大明三百年第一个从贼的举人--牛金星相提并论。

何况高梁材的价值可不局限于象征意义,他是地方父母官,十几年宦海沉浮,一直在浙江沿海担任知县之职,远的不说,现在柳畅控制的两个县,太平与黄岩,他都担任过知县之职。

这样的人物,如果用得好了,那柳畅就能把太平与黄岩建设成自己的根据地,他一想到这一点就不理会张承业,而是对周秀英叫道:“快把高知县请进来,还有,你先把张承业先生安置下来,等会我再接见他!”

“好!”周秀英点点头:“我这就去把高知县请进来。”

旁边石汀兰说了一句:“奇货可居,正应礼贤下士,用好这位高知县。”

柳畅很是赞同这个意见:“可不要怠慢了这位高知县。”

而高知县也是同样的心理,他既然上了贼船,就知道自己下不了贼船,大清可不会饶过他这样的贰臣,因此他一路就是询问道:“检点可有什么喜好没有?我现在穿长袍过去见检点,检点会不会不高兴?”

他反复询问着柳畅的一切细节,心底还警告自己,千万不要一时口快,柳绝户三个字脱口而出,结果自己的人头落地,问了陆平一遍又一遍。

而陆平则是回答他:“检点虽然是少年老成,但确是当世人杰,望之即有帝王相,老县尊必然能为从龙重臣!”

“我算得了什么从龙重臣!”高梁材是知道自己份量的:“我不过是个小知县罢了!”

“我望之老县尊,可有一比!”陆平很会说话:“堪比姜子牙之于周文王。”

高梁材还是很注重自己的脸面,他当即说道:“若不是为了这黄岩满城生灵,我绝不随你来见柳检点!”

只是他心中对于这个评语却是暗乐,没想到现在居然比作姜子牙,说不定自己这一辈子还真有机会封侯拜相。

正说着,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女率着一队骑兵奔驰过来,马上的少女叫道:“骑兵营周秀英奉检点之令,前来迎接高知县!”

“好好好!”一看到有马队开道,高梁材心中大定:“陆先生,替我谢过检点了!”

只是他心底却是组织着语言,就准备一语惊人,到时候一口气震服了柳畅,自己说不定真成了柳检点的姜子牙,自己年纪虽然老了些,但是老当益壮。

“那便是柳检点了!”

高梁材当即看到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相貌甚是俊秀,若是亲眼所见,他还真不相信这人就是名动整个浙江的柳绝户,在他的想象,柳绝户怎么也该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猛张飞才是。

柳畅亲自带着石汀兰与杨长妹出门迎接,礼数做得十分周到,他恭着手说道:“高县尊来归,河海欢声,山岳带喜,这正是我虹军这一桩大喜事,我虽得黄岩一县,不若得高知县一人!”

这话让高梁材飘飘欲仙,这十数年宦海浮沉,尝尽了世间艰辛,哪有这样的评语,只是他还是知道自己的份量:“今日检点兵临黄岩,高某不知大义,公然抗拒义师,在危难之际得检点怜惜,不予杀害,实在感激不尽!”

柳畅也很配合,他给足了高知县面子:“那是高县尊忠于臣节,如今臣节已尽,高知县已入我虹军之中,我得高知县,如汉高祖得张子房,昭烈帝得诸葛亮,朱重八得刘伯温!”

这个评语比上面更重,还好高知县知道自己只是个降臣,却是知趣地在地上长跪不起:“不肖之臣迟迟来归,主公却是比作张子房、诸葛孔明、刘伯温,此恩大德,更胜于昭烈帝三顾之恩,臣安敢负主公,只敢尽心以报。”

这君臣一出戏演足了,柳畅当即问道:“不知高知县有何可以指教于我?”

高梁材知道这才是正戏,柳畅虽然把戏演足了,但自己不过是一降臣而已,手中又没有多少实力,而且乐清县内绿营旧兵将起事的事他也是有所耳闻,柳畅现在肯定对他十分犯忌,因此他必须拿出有份量的投名状来。

yuedu_text_c();

他哭了半天,又谢了半天,连声说道“主公恩重如山,高某岂敢当张子房、姜太公”,但是站起身来就拿出了有份量的材料:“现在县库已经让我封好,库中金银、财物、米谷可供大军三月之需。”

打进其它县城的时候,库中往往一空如洗,特别是金银财务遗失甚多,柳畅点点头,但这只算是个小小的收获,高知县若只能拿出这点东西,那是有负他的评语。

很快高梁材又拿出真材实料:“检点可是接下想图取全台?高某在台州任职多年,对于台属各县实际情形了解甚多,特别是各县防务、营汛分驻实在情形,可谓是了如指掌!”

这方面柳畅也是收集了一些材料,但是比起高梁材从官方渠道得来有所不足,特别是高梁材告诉柳畅,他手上就有黄岩镇近年才制作出来的驻军详图,不但台属各县的都有,甚至还有几份宁波地图的驻军详图。

这算是帮了柳畅大忙,只是柳畅额外客气:“先生还有什么请教柳某的?”

这话里的意思虽然客气,但是还带有一点不满意,要当柳畅的张子房岂是那般容易,因此高梁材告诉柳畅:“检点放心攻取全台,台属各县我皆有人脉,尤其是地方豪强、绅士更多,尤其是太平、黄岩最众。”

他在太平、黄岩担任过知县之职,因此这两县人脉最众那是当然的一件事,因此高梁材接下去说:“我接下去就写信给他们,让他们响应检点义师,至少也不与检点作对,如果检点信得高某的话,高某还可以过去劝降。”

他虽然只是一个知县而已,但是光凭这个知县的光环,都能替柳畅换来了数千新兵来:“此外,不但黄岩县衙文书一应俱全,黄环县印也在我手中,我可以立即以知县印行檄全县,全县想必可传檄可定!”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虽然只得了一个高梁材,但是光是凭借这一点,柳畅在黄岩、太平的根基就稳固了许多。

即使高梁材只是一个外省人而已,但是他与这两县的溯源是怎么都斩不断的,因此柳畅连连点头:“高先生助手,我虹军如虎添翼,只是现在我只辖有黄岩、太平两县,只是先生先以台州知府行文。”

台州知府?高梁材激动得心头剧震,接下去他说道:“检点欲得全台,高某尚有一策献上!”

第167章 阳谋

柳畅这是从善如流:“不知高先生有何可以指点于柳畅,柳畅一定洗耳恭听!”

对于高梁材来说,柳畅那句“暂以台州知府名义行事”让他欣喜若狂,他宦海沉浮十几年,始终局限于知县这个格局,始终不能再进一步。

他原来是监生,因在三元里组织抗英有功,被特功保举,分发浙江改任知县,虽然颇有政声,但是朝中既无强援,又欠功名在身,始终只在知县里转来转去。

原本在高梁材心中,他这一生就要在知县任上终老一生了,但是从贼半日,就变身成台州知府。

他也知道这个台州知府,未必比现在这个黄岩知县畅快多少,这是柳畅把他架空的手段,但是不管怎么样,奋斗十几年的梦想一朝实现,怎么能不让他心潮激荡。

何况现在这个台州知府虽然是虚职,但是让柳畅夺取了全台州,说不定就变成了实职,以柳畅所率虹军的战斗力,若不是让他们夺取了全浙江甚至全国,那时候自己这个第一个从龙的清朝地方官员,不知道是怎么一般飞黄腾达。

他想得极美,只是先得把他的计划说出来:“检点可知这黄岩城可是黄岩镇的驻地!”

“没错!”柳畅早就知道这一点:“有什么地方可以下手!”

“黄岩县城既是黄岩镇驻所所在,那总兵陈世忠现在何处?”

“陈世忠?他跑了还是被我们抓住了?”柳畅首先询问石汀兰:“有消息没有?”

石汀兰的记忆力非常惊人,她第一时间就告诉柳畅:“俘虏里没有这个人,也没听说有哪个营头击毙了陈世忠了!”

高梁材对于陈世忠扔下自己逃跑那是恨之入骨,何况陈世忠前头还是口口声声说是要收复城头,回头就坑了高知县一把,因此他提出了关健的一点:“总兵未得上谕不得抛弃自己驻地,今日陈总兵弃城而走,是何等大罪,所以若是让他率兵来收复黄岩县城,检点可有几成胜算?”

“十成!”柳畅回答得很干脆:“十成胜算!”

如果打攻城战斗或是反游击战斗,柳畅手下这些营头或许会吃些亏,但是寻找与清军野战的机会,那虹军各营是压倒性的优势,说句夸张的话,光拉一个龙枪营出来,也能在野战消灭中清军几个步营。

“那现在陈总兵既然失了驻所,那该去哪里?”

“出海?”柳畅有点怀疑陈世忠是不是出海了,黄岩镇靠海最多水师:“若是出了海,那收拾起来可不方便!”

“不是出海,陈总兵是朝北走了!”高梁材当即告诉柳畅:“他去了府城!”

府城便是临海,一听到是临海,柳畅就来了兴趣:“台州协?”

yuedu_text_c();

台州协是黄岩镇的下属,共有城守三营,主力驻扎于临海府城,而现在他看到了机会:“怎么把他逼出来?”

“陈总兵北去府城,可是张府台未必肯开城让他进去!”高梁材很清楚这些清朝官场体制运作的细节:“若是把陈世忠放进府城去,就是要与陈总兵一块承担黄岩失守、不经激战弃城而走的责任了。”

一听到这一点,柳畅就觉得有机可乘:“你是说?”

“我给张府台与陈总兵来上一封告急文书,就说本府仍在黄岩城内坚守不退,只要检点把黄岩县城封锁好,陈总兵虽然弃城而走,但是不得不杀回黄岩来!”

好毒的一道毒计!即使陈世忠知道这是一条死路,也不得不带兵杀回黄岩城来!

黄岩县城正是黄岩镇的驻地,他堂堂总兵大人,不经一场恶战,弃城而走,反倒是文官的黄岩知县高梁材仍在县城死守不退,在这种情形之下,张知府岂肯让他入城,一起承担这个天大的责任。

而陈世忠身为黄岩镇总兵,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集结兵马杀回黄岩求援仍在城内坚守之中的高梁材之外,别无大法,可是他手中除了一些黄岩县城逃出去的溃兵败勇之外,可以就近调动的兵力只有台州协城守三营与更在北方的宁海营。

“只是高知府这封书信,张知府与陈总兵信得过吗?”

说起这事非常不合情理,贼兵入境,总兵丢下驻所弃城而走,身边只有百八十名残兵,反倒是身为文官的高梁材率领几百名广勇、土勇、台勇居然在城墙失守的情况下,居然把黄岩县衙守住了。

高梁材很喜欢“高知府”这个称呼,他也开始改变自己的自称了:“本府这就用给他们写去血书一封,检点这边可有鸡羊?我怕是没这么多血,我的字迹纵然陈总兵不识,张知府总识得!何况这消息纵然有虚假,但是这等形势下,张知府敢让陈世忠入城,陈世忠敢不出兵?”

这可以说是典型的阳谋!

既便黄岩县城已经失陷,但是陈世忠身为一镇总兵,已经处于进退无门的地步,进而台州知府与临海知县拒绝他入城,退则是黄岩县城失守,他抛下驻所与黄岩知县率先不战而走,在这种情况下,他除了纠合人马返身一战,那就没有别的造择。

可是他统率的台州协三营,或许还要增加匆忙赶来的宁海营,可以说是整个台州府唯一残破的绿营部队,如果这支部队再被柳畅的虹军击破,那么台州府的防务只能完全交给新起的民团与外来的援军。

因此一想到这一点,柳畅就暗夸高梁材这手妙策:“此策如若得手,那我兵可以直入临海,那高知府这个知府可以名符其实了!”

“只是这黄岩县城得等检点暂作封锁,但只要拖上一两日,陈世忠非得出兵不可!”

柳畅点点了头:“派什么人去府城送信,知府可有人选没有?”

“我心底早有人选,我的亲随高沃随我多年,最堪大用,让他过去绝对没错!”

柳畅答应下来:“那便依知府之言!”

高梁材这一毒策,对于柳畅来说,即使失败也没有什么损失,最多不是封锁黄岩县城一两日而已,加上放过了高梁材一个家人而已。

可是如果成功,那对于虹军的台州攻略就太有助益了,进入台州以后,台州清军吸引了温州清军在野战失败主力被歼灭的教训,坚守不出,柳畅一直找不到野战歼敌的机会,不得不强择强攻太平、黄岩两县。

太平守军欠缺信心,战斗到一半就仓皇出逃,黄岩则侥幸有张承业担当内应,但是柳畅不可能有这样的好运气,如果遇到一座坚城,不但一经激战即有伤亡数百人的可能,这样的伤亡是虹军目前无法承受之重,而且还有受挫于城下的可能,虹军现在可经不起一次挫折。

因此柳畅一直寻找野战中歼灭清军的机会,只是即使找到一两次消灭的清军兵力也甚少,至多不过百余人,但是高梁材这一毒策一出手,即使陈世忠知道这是陷阱,也只能纠集大兵奋死向柳畅挖好的大坑跳进来。

因此柳畅脸带微笑,却是朝高梁材说道:“如此只能有损于府台清誉了!”

高梁材已经忘记一个多时辰之前,他还提着单刀要替大清殉节,他笑道:“无妨无妨,只要有利于虹军复汉大业,高某一点微微薄名算得了什么!”

柳畅当即叫周秀英提了两只公鸡来,只是高知府下刀之前,却是思索了一会:“还是真血书好,省得让清妖发现破绽!”

他亲自割破了指尖,当场就书写了一封百来字的血书,行书仓促,倒是符合乌云压城兵临城下的情形:“想必清妖见了这封血书,也会动容!”

只是写到后面,高知府却是包扎好了手指,换上了鸡血大书特书,直把自己坚守黄岩夸成了一朵花,然后又复写了两份:“麻烦把我的长随请来!”

柳畅点点头,却是关心另一件事:“不知高府家人宗旅如何?”

满清一向有诛连政策,象郑成功始终坚持海上不肯降清,结果清朝就把郑芝龙的宗族杀个精光,不过高梁材告诉柳畅无须替他担心:“我的家眷就在本县,一切都甚安好,至于宗族,也无需担心,只是恐怕祖坟祖屋会有所损毁,但是只需光复汉家山河,这些小小挫折,又算得如何!”

虽然他在投降之前,也曾反复考虑这些问题,但是投降之后,这些事已经如同吃饭喝水一般,他很随意地说道:“检点不必为这些微末小事考虑,如今之计,重于安抚人心,进而收取全台!”

yuedu_text_c();

只是他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军师,对于收取整个台州之后的进一步谋划,竟然想不出什么词来,只能按照州志上的了解:“台州虽非四战之地,但收取全台之后,可以武装数万雄兵,可以据以称王!”

“刘基云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虽取台州一地,尚不足以称王!”柳畅很随意地说道:“提这事现在尚早。”

“此语倒不是刘伯温所言。”高梁材卖弄了一番,指正了柳畅的错误:“是朱升所言,不过我若能击破陈世忠所部兵勇,则台州必为我有!”

台州必为我有!

高梁材在心底重复了一遍!那时候他就是名符其实的台州知府了吧,不,这只是一个起点而已!

第168章 新知县

张承业已经在外面等了一个多时辰,他在两个骑兵的护卫之下只能踱来踱去,连一口茶水都没有喝过。

他有时候甚至怀疑柳畅是不是想要赖掉这一千五百银圆的债务,所以要趁机解决他,因此他猛得一个箭步就往外走,可是他没走出几步,周秀英已经提着斩马刀挡在前面的大道:“你不能走,检点还要见你!”

你也知道检点要见我啊!张承业一边腹诽一边说道:“我要见我的兄弟们!”

周秀英的斩马刀寒气逼人,也不知斩过多少人的血了,她冷声喝道:“检点要见你,你哪里都不能去!”

一看把自己与手下的弟兄隔离开,张承业就想起了许多台勇中流传的可怕故事,他试探地问道:“那给口茶水喝吧!”

“行!”周秀英叫了一个骑兵过来:“给他弄壶茶,还好,他手下的弟兄安顿好了没有,一定要安排好吃好喝,让他们满意!”

张承业总算稍稍宽心,但是又怀疑这个女将是不是在故意安抚自己,趁机把自己的部下都解决掉,正当他心急如焚的时候,他看到了高知县从柳畅的房子里出来了。

虽然是夕阳西下,可是高知县的精神劲头可不简单,只见他昂着头往外走,仿佛又作了新郎官一般,显然是在柳畅那边得了什么极大的好处:“该死的高知县!通贼也不通知我一声,不然我们可以合谋做一笔大的!”

一想到自己在外面干等了一个多时辰,可是这个通贼的高知县这般春风得意,让他甚是不平,还好接下去周秀英喊道:“张头目,检点要见你,快跟我过来!”

看着她一手提着斩马刀,腰带还挂着马刀,张承业十分恭顺地跟着了周秀英的身后,心中在嘀咕道:“也不知道柳畅认不认这笔帐?也不必为了两千银圆就杀人灭口吧!”

他进入柳畅指挥所的时候,却见柳畅十分热情地和他握手:“张老哥,让你久等了,实在是有些要事处理,所以麻烦你等了两个钟点,有些对不住你啊!”

张承业原来还想耍一耍威风,可是一想到周秀英的斩马刀就在自己的身后,他当即回答柳畅:“没事,没事,检点戎马军机,我稍等片刻算得了什么。”

他当即旧事重提:“检点,我开这黄岩县城的赏格,您在瑞安的时候就已经提过了,今天见到了瞿杰营长,他更是答应给我两千银圆的赏格,您看看这钱凑不凑手?这次开黄岩县城,手下弟兄多有伤损,正急需汤药、抚恤!”

“行!”柳畅答应得很畅快:“倒是瞿营长太不懂事,这么大的功勋怎么才值两千银圆,太不懂事了!”

张承业却是求一个落袋为安:“那倒不必苛责瞿营长了!”

在外面坐了一个时辰的冷板凳之后,他已经认识到自己与柳畅的距离越来越大了:“如果不行的话,就给一千五百银圆就成了,扣去预付的五百银圆,给我一千银圆即可!”

柳畅却不同意,他连声说道:“不成不成,那五百银圆只是我送张老哥的仪程而已,张老哥何必在意这点程仪,今天你替我打开了黄岩县城,替我虹军省去了数百将士的伤亡,功勋卓越,非得重赏不可。”

他稍微考虑了一下就开出了一个张承业想都不敢想的价码:“你看五千银圆怎么样?千万别客气,可一定要收下了!”

他这么一开口,张承业真有点不好意思:“检点,小小功劳,不足挂齿,哪用得了这么多银子,我既非千里马,亦非伯乐。”

柳畅当即笑道:“那就算我千金买马骨吧,不过想跟你老兄打个商量。”

张承业这才觉得柳畅的笑容似乎不带好意:“检点若是钱不凑手,我们可以好好商量。”

柳畅这才告诉张承业:“钱确实稍稍有点紧张,但是怎么也不能让张老哥与兄弟们流血又流泪,我已经想好了,这五千银圆分成两批支付。”

张承业可不敢与柳畅顶嘴,他当即答应下来:“一切请检点作主便是,只是怎么一个分批支付法?”

柳畅告诉张承业:“第一批先付张老哥一千五百银圆,手上有点紧张,暂时只能付出这么多。”

yuedu_text_c();

事实上光是黄岩县库里的存银都不止这个数,但是柳畅自然有他的用意:“剩下的这三千五百银圆,我手头有些紧张,那么分十二月支付可好,每个月付给张老哥三百银圆,最后一个月多出的一百银圆算是利息了。”

张承业算了算,这样一来,他确实可以拿到五千一百银圆,倒是没违背柳畅五千银圆的承诺,甚至还多出一百银圆,只是他鼠头鼠脑地问了一句:“这第一个月的三百银圆能不能现在一并拿?”

“是我想差池了!”柳畅回答他:“这次张老兄先拿一千八百银圆,我马上让人把这笔钱准备好!”

他朝着窗外喊了一句:“汀兰姐,先替我准备一千八百银圆,我要赠与张承业张老哥。”

张承业却是瞄了瞄了窗外,头一缩,又问了一句:“这每月三百银圆可不是雇佣我们这帮兄弟的工钱吧?”

柳畅当即否认:“皇帝不差饿兵,我若是要雇佣张老哥这帮兄弟,当然按照你们台勇的规矩来,按人数逐日发给粮饷,绝不让张老哥吃半点亏,只是现在钱有些不凑手而已。”

张承业已经明白,柳畅不是钱不凑手,是想把自己这支队伍拉到他们虹军那边去,不过这样也好,每个月都有三百银圆可以支领,因此他特意说了一句:“这每月三百银圆,可否充当我的公使钱,暂时不要公开?”

对于柳畅来说,这样更好:“这样甚好,这次克复黄岩,张老哥功勋卓著,弟兄们的汤药费与抚恤都由我来出,只要找我们虹军新任命的黄岩知县报销即可。”

对于张承业来说,这又省出了一笔支出,因此他当即问道:“不知道新任知县是哪位?”

柳畅告诉他不要急:“暂时还没选好人选,若有人选,会第一时间通知张老哥,对了,雇佣张老哥这队壮勇的事,到时候也可以找他来办,每个月包吃包住包柴火,再支给四两二分银子如何?”

这个待遇算是非常不错了,曾国藩创建湘军,其最大利器就是每月四两二分银子,比绿营战守兵甚至马兵高得多,只是张承业却是要同柳畅讨价还价:“壮勇可以拿这个数,象我这样的头目可不行,还有能不能每日结算,做一天算一天钱?”

柳畅却不同他讨价还价:“这些事你找新任知县去谈,张老哥,愿意不愿意到我边打一段时间的短工?”

虽然说是“打短工”,但是张承业也觉得自己无路可去,为了贪图赏格,已经接连充当内应打开瑞安与黄岩两座县城,恐怕是大清朝那边是出了重金悬赏自己的人头。

何况黄岩县是他的故乡,他充当柳绝户内应的事已经众所皆知,再不能象以前那样四处逢源了,只能铁了心跟着柳畅干:“愿意至极,只是检点大人,只是有一点,您千万不要拖欠咱们的卖命钱。”

“绝对没问题!”柳畅答应下来,他又朝外窗外问了一句:“冯思贤来了没有?”

石汀兰回复柳畅:“已经来了,等在外面好一会了!”

冯思贤心头有些激动,他不知道柳畅为什么来找自己,只是听石汀兰说似乎与人事任命有些关系,难怪是调回龙枪营的事情有眉目了?

作为龙枪营的老人,虽然调回龙枪营去他可能降一级去当连长,但是他还是很愿意担任龙枪连的连长,这次打黄岩县城,龙枪连的连长白善叶刚好负了伤,自己回去是恰逢其时。

如果不回龙枪营,那对自己又有什么样的安排,难道是去龙枪团团部去辅佐瞿杰,或是要成立新营头?

他正在外面干等,周秀英倒是放下了斩马刀,和他一起喝起茶来,两个人虽然不是一个系统,但是也能闲聊几句。

只是才聊了几句,那边石汀兰已经走过来:“冯营副,检点要见你!”

冯思贤停止了思索,当即起身跟着石汀兰身后进了指挥部,嘴里还说道:“麻烦石姑娘了!”

“敬礼!”

现在虹军已经有几分近代军队的气质,省去清朝兵营传统的跪拜大礼,冯思贤进门之后,当即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黄(岩)太(平)独立营副营长冯思贤见过检点!”

“坐吧!”柳畅当即吩咐他:“还认得这位张承业张老哥不?”

冯思贤对于这位两次帮助虹军打开县城的张承业印象很深,当即又一起身,挥出手:“张承业张老哥对我们虹军帮助极大,思贤自然识得!”

只是他不明白柳畅留下了张承业与他相见,这个虽然统率不少台勇,但却绝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大人物,从他这鼠头鼠脑的外貌就知道了,柳畅肯定不会用张承业这队台勇搭一营人的架子,只是柳畅找他来认识张承业,必然有所深意。

柳畅又问了一句:“在独立营和施退季搭班子,还算愉快吧?”

“合作得不错!”虽然他很想回龙枪营,但柳畅一提这事,他嘴角就浮起一丝笑意:“我与施营长配合得很好。”

“那就好!”柳畅接下去告诉他:“我来找你,就是想问问你,愿意不愿意干黄岩知县?”

yuedu_text_c();

第169章 县政

黄岩知县?在来这之前,冯思贤可没想过居然会有一个知县的头衔从天而降。

要知道现在虹军不过握有两县地盘而已,而且黄岩也是新克之城,此前更只据有太平一县。

既然只据有太平一县,因此柳畅也是暂时没有设置县一级的政权,而是直接指挥各营各连,同时以少数投效文人与部分天京来的乡官为骨干,并留用了一批太平县衙旧人来调度太平县内的资源。

对于只有一县地盘的虹军来说,这样的调度反而更便捷一些,冯思贤原来以为在黄岩也是如此,没想到柳畅竟让他出任黄岩知县这样的要职。

在虹军之中,他算是极难得的人才,不但是龙枪连的最老骨干之一,而且通文墨,知晓时务,否则柳畅也不会让他担任独立营的副营长。

只是这个独立营的副营长与黄岩知县一比,那简直是天壤之比,柳畅可以把一个数十万人口的大县交到他手里,在这方圆百里之内,他冯思贤就是真正的百里侯,举县第一人。

因此柳畅这一开口,冯思贤明显是吃了一惊,然后才毫不犹豫地说道:“愿为检点效死!”

这个知县的位置,甚至可以说是现在整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