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三章 孤军深入
鬼室福信就这样死了,死于扶余章的猜忌,死于同僚的陷害。
不过这个为百济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家伙虽然死的憋屈,但从某些方面来说,这样的死法似乎也不错,至少不用亲眼看着他守卫了一辈子的国家毁于战火。
而就在百济王弄死了鬼室福信之后的第二天,百济的暴乱终于压制不住了,大量挣扎在生存边缘的百济平民涌向皇宫,叫嚷着要吃饭,官府必须开仓放粮的口号将百济皇宫围了个水泄不通。
可是百济王现在已经再也拿不出任何多余的粮食了,仅有的几个官仓他还要留着养活士兵,毕竟那些大斗兵要是哗变起来,远比百姓闹事要可怕的多。
而与此同时,程处默则正带着他的五千先锋军艰难的向百济皇城的方向移动。
整个百济都处在缺粮的边缘,起义军随处可见,最多的时候小程甚至一天遇到过分属不同势力的军队达十余支之多。
不过好在虽然遇到的队伍不少,但其人数却并不多,而且战斗力也是渣到不行,按照李承乾的标准来说,连负五的标准都达不到。
这些人与其说是军队不说是一群饿急眼的农民,在辽东军团这种虎狼之师前面别说打仗,能排出队形都处算是能征惯战。
按说百济与新罗打了这么多年,怎么也战斗力也不会渣到这个程度,可是不要忘了,辽东军团的进攻实在太过突然了,几乎超出的所有人的预料。
在百济和新罗人看来,辽东军团虽然一鼓作气拿下了高句丽,但自身也是实力大损,不经过长时间的休整根本不可能有能力向他们发起攻击。
所以百济和新罗真正的老兵几乎都集中在三国交界的位置,抱着万一的心思打算按照开始时的计划,出其不意将辽东军团彻底留在半岛之上。
正是因为这样,程处默一路行来才会没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几乎是争行军的速度在向百济皇城逼近。
而在另一方向,两万人的辽东军团则向着三国交界的地方缓缓压了上去,人数不多,但却新罗和百济带来了足够多的压力。
百济想要撤兵回援,但三方牵制的情况下,主将又怕自己一退被新罗趁机与大唐合兵一处来个撵狗入巷。
而新罗也有同样的考虑,所以只能提高戒备,死死盯着辽东军团的两万人和百济的近二十万大军。
三方人马就这样彼此僵持着互相牵制,而人数最少的大唐却是最轻松的一个,丝毫不怕新罗与百济联合,也不知道是唐军将领神经大条还是有恃无恐。
辽东军团先锋军,派出去的斥候在严寒中头过,这次的战争必须速战速决,既要打的漂亮,又要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所以辽东军团这次几乎是放弃了一切,除非是必要的战斗,否则根本不会与任何人交战,即便是路过一些城池,至多也就是将城中的唐人接出来了事,只要对方不抵抗,根本不会对任何人发起攻击。
这样的情况下很大一部分百济人相信了辽东军团‘撤侨’的理由,对这四万大军视而不见,让他们得以长驱直入。
这里或许有人会问,难道他们就不怕百济人设下埋伏,把他们引进埋伏圈之后消灭么?
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四万辽东军团加上他们的装备,根本不惧百济任何人,在他们的近二十万战力都在边境的情况下,想要用其他人来堵住四万辽东军团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他们完全有能力凿穿任何敌人的拦截。
一百里路,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辽东军团完全可以在两天内到达,但考虑到先锋的职责,程处默刻意的放慢了速度,侦骑四处的同时,也在准备着宿营的物资。
终于在第四天的上午,五千先锋赶到了熊津城下,看到了在城外扎营列阵的十万百济大军。
“将军,要不要试着攻一下?”副将与程处默并肩站在一起,手中拿着望远镜,一边看一边问道。
“试什么,还有什么可试探的,瞅瞅那帮家伙面黄肌瘦的德性,老子都不忍心。”程处默手里同样有一根望远镜,不过他只是草草的看过一眼便放了下来,脸上带着纠结和犹豫。
就目前来说,李道宗的中军就在他身后不到三十里,真打起来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给他强有力的支援。
但可恶的是,李道宗那老头给他的命令却是待命,只要百济人不进攻挑衅,任何人不得擅自行动,把李承乾的命令执行得十分彻底。
不过程处默不想发起挑衅,对面的百济人却并不想放过他,一个穿着锦袍的家伙从军阵中跃马而出,大声吼道:“对面大唐的将军,我家丞相有事相邀,可敢出来答话。”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