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隐情
刘瑾自然不敢怠慢,连忙走出去将刘琦双手举着的账册拿了过来,恭敬的呈给了朱厚照。
将账本接过来,朱厚照开始翻看起来,屋子里面没有一点声音,甚至连喘气声都压得非常低。显然这里的情况让不少人都懵了,谁也没想到刘琦居然直接就投案自首了,不但什么都认了,而且还将账册给拿了出来,这是疯了吗?不少人都恨不得掐死刘琦了。
朱厚照看了半晌,最后将账本放在一边,然后开口说道:“刘琦,说说私盐案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是,殿下!“刘琦跪在地上继续说道:”所谓两淮盐场的私盐案,其实就是一起官商勾结贪污案,哪里来的什么私盐,那些盐都是两淮盐场的盐,盐场的官员通过各种方式将官盐隐匿下来,在这行里面叫做漂没,通常的使用的方式是克扣,少报产量。“
“除了少报产量之外,还有就是压榨盐户,让盐户没日没夜的干,多出来的部分就被这些官员更拿走了。“
“除此之外就是隐匿盐田,直接将盐田隐匿下来,这些盐田所产的食盐全都被侵吞掉了。”
“这些年以低于官员的价格卖给了盐商,也不需要盐引,只要给银子就卖,盐商将这些盐运回去当成官盐去发卖,盐场的官员得了钱财实惠,盐商也是大发其利。臣这几年虽然没仔细的查过,但是在两淮盐场基本山有四成的盐被如此漂没了。”
朱厚照点了点头,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对百姓没什么影响,一样买盐,受到影响的是国家的税收,是朝廷的盐课。
扫了一眼刘琦,朱厚照继续问道:“这本账册上给你送钱的那些商人,其实就是做私盐的商人是吧?”
“回殿下,是的!”刘琦点了点头:“这些都是他们的孝敬,一旦私盐被查,盐道这边就会从上到下给补上文书,将私盐变成官盐,毫无痕迹。这一次东厂杨公公抓人之后,盐商柳家就找上来了,给臣送了五万两银子让臣帮着做文书,这是账册上的最后一笔。”
朱厚照将账册翻到了最后一页,朱厚照缓缓的对牟斌和佀锺说道:”两位爱卿,你们以为如何啊?“
佀锺觉得吃了屎一样,这一次江南官场怕是要大动了,牟斌则是心里面暗恨,对杨斌恨得要命,同时也对刘琦恨得要命。
杨斌,自己锦衣卫的人帮着东厂不说,事先还不通报,事后还把锦衣卫的指挥佥事给抓起来了。这是什么?这是包庇啊!南京镇抚司整个都脱不了关系,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牟斌能脱得了关系?这就是治下不力,尤其是当着太子的面。
反过来看东厂,看看人家东厂,不但查出了这么大的案子,还查的很清楚,这一对比,锦衣卫是什么?
“殿下,臣以为当严查此案,将所有涉案人员全部抓获,严惩不贷!”牟斌直接开口说道:“臣带着锦衣卫去抓人!”
牟斌这句话说得掷地有声,实在是不说不行了,如果这个差事在让给东厂,那自己成什么了?锦衣卫的都指挥使,钦差副使,什么都没干,跟着溜达了一圈?然后锦衣卫不但没能查到扬州私盐案,还同流合污,还包庇,你们锦衣卫就是这么干活的?估计回去皇帝非扒了他的皮不可。
朱厚照看了一眼牟斌,沉吟了片刻,直到气压又低了不少,朱厚照这才缓缓的开口说道:“这合适吗?“
话音刚落,一边的杨莲就站了出来,大声的说道:“殿下,这件事情不如交给奴婢吧!东厂到扬州日久,对这边的事情知道的也多一些,况且东厂这边和刘大人也很熟悉了。”说着杨莲看着刘琦,然后开口说道:”是不是?刘大人?“
“本官不知道杨公公在说什么!“刘琦一摇头,梗着脖子说道:“本官也是第一次见到杨公公。”
朱厚照看了看刘琦,又看了看杨莲,然后说道:”杨莲,这里面还有什么事情吗?“
“回殿下,东厂之所以到扬州来查私盐案,是因为接到了密报,事关重大,东厂自然是想把密报之人给找出来。经过探查,东厂终于找到了这个人,这个密报之人其实就是刘琦刘大人。”杨莲看着刘琦,然后说道:“刘大人,事到如今,你也不用否认了,没有实证的话,咱家是不会在殿下面开这个口的。”
大殿里面再一次震惊了,所有人全都缄默了,这事情背后还有这样的隐情?这事的起因是扬州转运使刘琦?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刘琦看了一眼杨莲,半晌苦笑着说道:“杨公公知道就行了,又何苦出来,刘某为国除此大害,不惜此身。”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都明白了,这是心怀正义之臣,这是不惜身要与盐道官员同归于尽啊!这还是要拉着那些盐商一起死,所有人看向刘琦的目光都不一样了。
朱厚照看着刘琦,开口说道:“刘琦,说说吧!本宫今日来这里,代表的着的是父皇,无论你说什么,本宫都会如实上奏父皇。“
“是,殿下!“刘琦点了点头,然后舒了一口气,以十分平静的语气说道:”臣自从到任扬州之后就发现了盐政上的问题,原本臣以为只是一家一户的小问题,可是没想到却是整个盐道的问题,从上到下,牵扯到的盐商更是无数,盘根错节,触目惊心,让人瞠目结舌。“
“下有灶户私自截留,将盐卖给那些私盐贩子,上有盐道官员隐匿藏私,整个盐道就是他们的天下,可以说予取予求。”
“越是了解,臣就越是害怕,这些人心中无我大明,臣那个时候就立志要为我大明除此大害。”
“只是盐道上上下下都是他们人,臣如果不同流合污,臣什么证据都拿不到,臣甚至都无法坐稳这个扬州转运使的官职。为报皇恩,为了大明,臣不惜此身,于是臣很快就和他们同流合污了,只是臣一直不忘初心,一直没忘了报效大明,报效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