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我成了张角师弟 > 16.出身门第

16.出身门第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是。”刘启理解于吉的担忧,郑重的点头答应。

“此为其二。”于吉接着说道:“渊乃腾龙之所,为师观你器宇不凡,有成大事之相,希望苍天庇佑,助你功成!此其三也。”

一个字竟然有这么多说道,刘启大汗,自己这大学生成文盲了!

“昨夜你所言极是,今日为师便自往山中隐秘之处藏身,往后你独自涉险,不可轻信他人,千万小心。”掏出两封帛书来,将一封交给刘启:“此去江州可将此信交于赵笮,他已是你师兄,为师已于信中嘱咐他尽心助你。”又扬扬另一封:“去江州之前,你可先赴临江东北三十里处一土城名为赤川,城中有李姓大族,见其族长李朗奉上此信,可为你安排户籍身份,以防日后有心人查你根底,赵笮亦和李朗关系密切,有他二人相助为师可放心而去矣。为师出身少与人言,知晓此事者极少,亦从未告之张角,千万不可张扬。”

恭恭敬敬的接过装着帛书的两个锦囊,于吉想的如此周全让刘启心里甚为感动。

锦囊很轻对刘启却无比重要,这个时代对出身门第无比看重,刘表空手入荆州迅速得到本地世族的认可和支持,短短数年就把荆州治理的欣欣向荣,天下士子纷纷投效,还有刘焉、刘虞、袁绍、袁术都曾风光一时,他们自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靠的仅仅是“汉室宗亲”或“四世三公”这样的名望,可见出身是多么重要的政治资本。

看着刘启小心收好书信,于吉虽然将诸事交待完毕,可心中却越发沉重,他虽无奈将大事托付刘启,可有张角的前车之鉴,一直未敢和盘托出,这些日子经历的诸多事情也算对刘启的考验,看出其的确是良善之人才敢告之出身和宝物,收他为徒。

此子轻财重义,知恩图报,是自己让这样一个大好少年早早承担如此重任。

哎,良久,于吉长叹一声,沉声道:“子渊,若天书不可得,自求保命之计,成事在天,不必强求。”

刘启一愣,若不得到天书,那历史将彻底改变,当无法回复原有的轨道时,自己也完蛋了,如何保命?待要询问,于吉却吩咐他躺倒闭目,只好先按下疑惑。

刘启闭着眼睛躺在地上,耳中只听于吉念念有词,不一会就觉得胸口一片暖意,身体轻飘飘的像是一口气就能吹的飘起来一样。

可惜这极为舒服的感觉只片刻就消失了,于吉叫起意犹未尽的刘启,轻抚着他的头缓缓说道:“日后事成来寻,至临江后心中自会感知为师所在,为师去也,你自保重。”

刘启眼角发涩,颤声道:“恩师保重!”

于吉点点头,轻拍几下刘启的肩膀,缓缓而去。

刘启望着于吉的背影,和于吉相依为命多日,此刻分别无知有无再见之日,心中极为不舍,感慨良久,忽然拔脚追上去。

大喊道:“你还没告诉我保命之计是啥呢!做师傅的不能这么不负责任啊!”

于吉早已远去当然追不上,刘启很是郁闷的回到村中。

高鸿等人早已挨家挨户劝说,村民们饱受匪盗之苦,只是之前苦于无力远行避祸,现在有官军护送安置,当然乐意至极。

遭此一劫,原来村中八十一口人,如今只剩三十四人,围在村中央的空地之上等待远行,那对故土眷恋的目光让刘启心酸不已。

高鸿迎过来,见只刘启一人,心中已经明白:“贤弟,仙翁他……?”

“振翔兄,恩师生性淡泊不喜喧闹且另有要事,已独自远行,望兄嘱咐手下归家之后勿将此地所见传于他人。”

“贤弟放心,愚兄定严令他们守密。”村民们和高鸿的手下都对于吉极为敬畏,哪敢违逆。

“你我这就上路,早日安顿这些村民吧。”

“愚兄需赴朐忍向太守复命,另欲为贤弟请功,欲成就大业必需良臣佐之,欲使有识之士来投,名望最为重要,凭此大功,获封不应逊于都尉,日后募兵讨贼名正而言顺,贤弟当受之!”高鸿诚恳的说道。

从此一言可以看出,高鸿已决心全力辅佐于他,刘启很是感动,重重点了点头。

而且可以看出,高鸿还颇具政治头脑,看来自己的运气还算不错。

“贤弟可与我等同往朐忍,走水路往江州,可免奔波之辛苦。”

几个熟悉山路的村民带路,众人往朐忍县城而去。

扶老携幼所行甚缓,刘启和高鸿想在途中村镇雇佣车马代步,却发现身无分文,高鸿极其手下自不必说,行军作战自然不可能身上带钱,村民们所带的少许铜钱根本不够几十人所需车马,刘启心中大恨于吉不负责任,一文钱都没给留下就让自己出来独闯天涯。

无奈之下,高鸿只好和手下拿出佩刀抵押,暂借十几架驴车,驴车的主人看着眼前的抵押品怎敢不答应,哆哆嗦嗦的带人驾车拉着众人行往朐忍。

有了驴车代步,速度快多了,而且车主熟悉行程,众人不必野外露宿,不到十日便安安稳稳到了朐忍。

刘启总算见识到了真正的古代城池,朐忍县城依山而建,并不大,大概也就六七百米宽,高约十米左右,坑坑洼洼的夯土墙面上明显可见不少烧灼和刀箭所伤的痕迹,城墙之上竖着几面旗帜,有官军来回巡视着,城外并非后世电影中光秃秃的一览无余,而是有很多土墙分隔的民居,里面还能看到很多挂着招牌的酒肆商铺,街道两边还有贩卖果蔬野味的小贩。

刘启生怕做出有什么有失身份的举动,所以一直忍着好奇没有问这问那的,只是俩眼珠贼溜溜的乱转默默的四处观察着。

走近再看感觉颇有不同,远看并不怎么雄伟的城池,行于其下却仍能让刘启感到肃然,护城河很宽,有十余米,河两岸横着一块由两条手臂粗的铁链拽着的结实原木制成的吊桥,过了吊桥进了城,城内面积也比想象中的小,长度比宽度略长,一条三十多米的宽阔道路直通四个城门,满城都是古朴的民居,只有城中心有一块不小的空地,中间是一座十余米高的高瘦木楼,楼顶是一个巨大的铜钟,满城除了这座钟楼外只有几个看似粮仓的“高层建筑”。

很快就到了县衙门口,所谓的县衙并不起眼,在刘启看来若非大门格外宽阔门上悬匾的话和普通大户人家的宅院没什么两样。

高鸿报上身份,很快衙内一人快步跑出,一见高鸿甚是惊讶:“振翔为何不在军中,独自回归?”

“季休兄,府君可在城中?”

刘启和高鸿志趣相投一路攀谈,各自情况都细细说过,当然刘启的说辞都是于吉给他安排好的,而高鸿人缘不好,身边相善之人不多,眼前这个字季休的就是高鸿提到最多的一个,此人姓刘名洪,犍为郡武阳人,现任赵韪的长史。

只见刘洪大概三十岁出头,身材和高鸿相仿,方面浓眉,长须飘飘,头戴纶巾,身着青色锦袍,足踏丝履,气质儒雅。

“不在,振翔随同府君在外征战,怎么反倒问我?”刘洪满脸茫然道。

“贼兵已破多日,贼首赵权也已授首,看来府君不知贼首下落,仍在清剿余贼,请兄速速遣人将此佳讯报于府君!”

“此话当真?!”刘洪立即紧走几步来到高鸿面前。

“首级在此,季休兄请看。”高鸿拍拍盛有赵权首级的木盒。

“可喜可贺,振翔此番得立奇功啊!”刘洪上前打开木盒看过,大声叫好,攥着高鸿的手兴奋的说道,然后吩咐人立即快马报信。

“此贼授首非我之功,乃是这位义士所为,来来来,我与你引见,子渊,快来见过季休先生。”

刘启也从高鸿口中知道刘洪是才智之士,和高鸿素来亲密,高鸿被严通陷害也多亏刘洪从中周旋才得以脱罪,忙上前拱手施礼:“临江刘启见过先生。”

在路上告之高鸿自己出身临江李氏的时候竟然把高鸿吓着了,于吉并没有告诉他有关李族的详细情况,所以一路上旁敲侧击的收集了些信息后刘启自己也吓了一跳,这临江李氏竟然有三千多人,益州几乎一半的郡县都有李氏子弟出任官吏,最为出名的是族中精壮男子农闲时统一由族长组织起来进行军事训练,将周围频频骚扰劫掠汉人的夷人屠杀殆尽,在益州提起临江李氏无不叹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