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古琴显真容
皇甫静天和纳兰老太太听从老说,于乐想在大龙沟开展馆,很是高兴。原来想着字画的就不想要了,留在这里好不知展馆。没成想于乐还是强行把他们想要的字画塞了他们:“你二老拿着,全当小辈们孝敬的。”老皇甫推辞不过,决定拿着家的字画交换。于乐忙说道:“千万别那给我,这里四面环山,两边通水的,空气湿润,字画不好保管。你们拿过来,我还要花费人力物力的做防护。”皇甫静天想想也是这个理儿,便说道:“那我给你取几个青铜器送过来,到时候也能丰富一下你的展馆。”“那就谢谢皇甫爷爷了,等等我弄好了再说吧!”于乐这回没有推辞。
老虎带人把那些古董搬走了,其他人也跟着过去了。于乐则抱着木盒子找到木匠叔:“木匠叔,你看看这个,你老能不能把它清理出来。”木匠叔正悠哉悠哉的喝着茶水,坐在他的小店儿里,眯着眼睛,听着戏匣子里咿咿呀呀的唱着京戏。听到于乐的问话,才抬了一下眼皮:“你小子又鼓捣到什么东西啦?”“也没有什么,就是一块儿木头,不知道怎么清理。”于乐把木盒子放下,从里面取出来一块黑乎乎的琴板。实际上真实之眼打开,鉴别几张古琴时,于乐就已经发现了其中的蹊跷。这块黑色的琴板确实是明中期的物件,但内部却另有乾坤。整张木板里不知为什么却长出了一张古琴,其年份更是达到上千年之久。也不知道是用什么手法,竟然它完好无损的镶嵌在整块儿木板中,严丝合缝让人无从发觉。
木匠叔伸手敲了敲琴板,回声沉闷,“一块儿桐木有什么好看的,上面还上了几层木器漆。”“木匠叔,你再仔细看看这里,”于乐手指着琴尾部缺少的部分,那里没有木漆的痕迹,可能是常年露天摆放没有精心保管,已经满是油污灰垢了。老木匠伸手拖过琴板,在他拖的一瞬间,眼睛亮了一下。人也从慵懒的老头儿,变成了一个一丝不苟的匠人,手也伸向了一旁的老花镜,“小乐儿,有些不对劲儿啊?桐木没有这么沉。”老头儿戴着老花镜,再次把琴板拖到眼前,仔细观察起缺损部分。“小乐儿,你到后面给我拿把牙刷,一盆水和洗洁精过来。”“好嘞!”于乐答应着,到后面小厨房把这些东西给取过来了。
牙刷蘸着洗洁精,很快把油灰污垢清理干净,露出了木头的本色,老木匠的眉头却皱得更紧了:“小乐儿,你这是从哪儿搞过来的木料?这里面好像不全是桐木,按理说桐木的木芯儿没有这么硬,可是这块儿桐木却长出了这么一块儿硬芯儿也。不对,这块料不是木芯料。”木匠书边说边把整个琴板清理出来。琴板底下清理后,露出了一行小字‘昆山王明幼制’。老头儿指着字迹:“小乐儿,你看这是什么,怎么还有铭款?”于乐正在用手机搜索着王明幼这个人,听到木匠叔的问话,便说道:“这是我今天换古董时,换回来的一张古琴,明朝的古琴。”“这玩意儿老值钱了,老头字这下把它搞坏了怎么办?”“没关系,木匠叔,你老把它清理出来就行,这张古琴也不能用了。”于乐在手机上已经查出了王明幼是谁了,同时也更加想打开这张古琴,一睹里面的物品的真容。王明幼明朝江浙人,又名王鹏年,著作有《昆山传》《列朝诗词集》书法学会十九体,曾字号小王右军,这些都不是他所注意的,于乐所关心的是他曾经收藏过汉朝蔡邕制造的焦尾琴。自汉末蔡邕遇害焦尾琴一直是一个谜,据传齐明帝时曾请古琴高手弹奏过后来,传给了南唐的李璟。又赠与了大周后。李后主死后便没有了音讯,直到明朝王明幼取琴与友同乐时,人们才又一次见到了这把琴这张琴的真容。之后又一次失踪,虽然很多古琴爱好者寻找,但是都一无所获。
“木匠叔,能不能把这里面的木芯完整的取出来?”于乐试探的问道。此时的老木匠已经目不转睛的盯着那段儿缺损部分,手里的木匠工具轻轻的刮蹭。细细的木屑落在了茶几上,很快露出了木芯的一角儿。老头儿却有些懊恼:“哪个王八蛋搞的,这一小块儿还用卯榫结构,竟然用木胶给胶上了。”他还是头一次在桐木中发现有这样的芯材。仔细摸了摸露出来指甲盖大小的木芯,他突然对于乐说:“这应该不是木芯。这上面有生漆还有木胶。搞什么鬼?这东西怎么会长到木头里头了?”于乐虽然知道这里面的物品可能就是那件将近2000年的文物,但听到木匠叔说是长到木头里的,心里也着实的吃惊不小。想到那王明幼是如何制作这张古琴的,当时也可谓是煞费心思吧!
“小乐儿,这张古琴损坏了,不要紧吧?”木匠书再次重复道。“叔,你就弄吧,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就行。”于乐虽然有真实之眼,可是对木匠专业他还是真不精通,他怕一不小心把里面的那块木料搞坏,自己可就白忙活了一气儿。“好,你拿上东西跟我到后面的操作间。”木匠叔提着手中的工具,让于乐抱着琴到后面的操作间。操作间里还有一些未完成的根艺作品,地上的木屑和刨花都被他扫到了角落里,“放在那儿吧!”木匠叔指着案子说道。自己又找了一些木匠工具过来。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破坏,木匠叔用线锯顺着裸露出来的木芯部分的走势,顺势给截断。锋利的线锯走过后,露出了木芯而真容,是一张小一号的古琴的琴尾。但是却不是很符合现代古琴的样子,琴尾有些不规则。几处不小心被线锯划过的地方,露出了一些碎纸屑。好在划得不是很深,没有伤到里面的部分。他先沿着古琴板两侧画好线,顺着线拉动锯子,每拉一下便在划过的地方仔细看一看。锯线上的木屑的颜色变化可以看出是否碰到木芯,还不能太用力,怕伤及到里面的物件。大约三个多小时后,终于把这张古琴版分成上下两面儿。也取出了里面的物件儿,木匠叔感叹道:“古人的智慧真是让人难以想象,他们是如何在一棵活的桐树里把这个东西弄进去的,你看这个板子,整张板最少有百年以上。而这件东西包装的严实,外表又涂满生漆和树胶,是在一棵桐树活的时候弄进去的,在让它自然环境下生长,完全把物品包裹起来后取出来加工。那个古琴破碎的地方是特意开的口子,是作为制作古琴厚度的参考。
“木匠叔,你先休息一下,其他的让我来做吧,你动嘴,我动手。”于乐扶着木匠叔重新坐下。老头儿这时也不要犟嘴里,还一直嘟囔着:“不服老不行啊,这才多长时间就有些吃不住劲儿了。”于乐双手按住木匠叔的双肩,给他做个按摩,顺便用龙元给他梳理了一下脉络。老头儿闭着眼:“小乐儿,你这手法真是不错,舒服,还解乏。赶明儿,我那个几个徒弟回来让他们跟你学一学。”“木匠叔,让他们过来,我让老虎认真的教。那家伙的手艺,我爷爷都称赞不已!”“是吗?小子还有这一手我还不知道呢,过几天让他给我老人家按摩,按摩。他那套秋千还没做,就看他的表现了。”于乐听到这暗笑,这算是给兄弟找一个好活儿干。
小了一号儿的琴体取了出来,剩下的工作就容易多了,表面的木胶和生漆虽然很牢固,但是于乐用木刀就可以轻易地把它们划开,露出里面厚实的油纸。当部面打开以后,一张小巧的古琴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尤其是琴尾焦灼的痕迹,更说明这把古琴的身份,或许是古人没有留下款识的习惯,而后人出于对这张琴的尊重,也没有留下铭文和款识。不过,这却不能否定这是一把汉代的古琴。老木匠轻轻抚摸着收拾干净利索的琴面,象看自家孩子似的。“小乐儿,这种木料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敲击之声,清脆悦耳,回荡不断。”“木匠叔,我也不知道,不过这块儿琴板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曾经还有一副对联儿说这个:灵帝无珠走良将,焦桐有幸裁名琴。我想这可能是焦桐吧。”“不是焦桐木。”木匠叔回答得很肯定。
于乐才不管什么木头,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说,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绿绮的和蔡邕的焦尾,没想到自己这次竟收到其中的一张。心中已压抑不住喜悦,想着赶紧回去试试这张琴的美妙琴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