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炒作大师 > 第三十一章 手握乾坤盏

第三十一章 手握乾坤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师弟,我今天给你带了个东西过来,我觉得你应该会喜欢。”张学荣拿出一个精致的木盒,里面装着一个陶瓷茶杯,但是这个茶杯的釉却跟往常的不一样。李立拿在手中端详,好似夜中明珠。

“师兄,这是?”

“师弟,这叫建盏。我大女儿从福建给我带回来的,她现在在福建学习这个。”

“建盏?这个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是福建那边出的么?”李立对于这个词,很陌生。

“其实这个建盏是有历史的,他源自唐末时期,福建建阳水吉池中那边烧制出来了一种黑釉瓷。宋朝,建窑史生产建盏,宋代的著名文人墨客就有一些名句来称颂它。例如“兔毫紫瓯新”、“忽惊午盏免毫斑”、“建安瓷盌鹧鸪斑”、“松风鸣雷兔毫霜”、“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鹧鸪斑中吸春露”等。宋徽宗赵佶治国无能,却精通书法、茶道。由他著作的《大观茶论》里说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上。就指明建盏出产的兔毫盏釉色黑,毫毛长,为上佳茶具。他在《宫词》赞曰: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其意指用兔毫建盏烹建溪上好的茶饼,香云缭绕,能使在旁的美女都陶醉进入梦乡。”张学荣讲话的语速不紧不慢,但是却听的李立如痴如醉。“宋代盛行斗茶,文人墨客们便发现用建盏斗茶更是别有一番风味,用建盏盛茶水,能够使茶水的口感发生变化,最大化的激发出茶水的味道。所以,渐渐地开始追捧起建盏来,可是建盏的出产率到现在也是极低的,一窑最多烧制64个,成品率不足30%。据日本1511年出版的《君台观左右账记》史册里记载: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从而得知黑釉碗盏其价值令人瞠目。2005年春,在厦门拍卖会上,一件建窑出产的茶盏竟拍出1500万元的高价。黑釉茶盏竟能如此高贵,除闽北盛产优质名茶之外,还与宋代盛行斗茶风气有关。自宋代以来,建盏倍受垂青,使得不少文人骚客争宠趋雅,写就了众多赞誉建盏的诗词。到了元代建盏断代800年。也就是80年代才开始有人复烧。”

就在张学荣讲解的时候,王颖便将李立眼前的建盏用开水做了高温消毒,李立迫不及待的将公道杯中的普洱茶倒入建盏之中。轻抿一口,还别说。用建盏泡过的茶,口感是比用陶瓷杯喝着要好很多。水质更加绵软。“师兄,还别说这还真是个好东西。”

“师弟,今天过来呢我就是想跟你谈谈,你看看能不能合作一下?姑娘在那边建了一口窑,现在东西做出来了。可是销路不行啊,你这边能不能扶持一下?”

“这样吧师兄,你让姑娘回来一趟,我跟她面谈一下,如果可行,我或者是我安排人去一趟实地考察一下。”李立在没有了解这个东西以及对方的实力之前,这已经算是给出最大的尊重了。

“那好,过几天我就让她回来一趟。到时候我带她过来拜访你。”张学荣知道李立这算是给予最大的认可了。至于能不能成,就要看自家姑娘的本事了。“还有,师弟啊,咱们下一趟去哪做展会?”

“师兄心急了?这次你这边买卖不错啊,除了师父就是你的成交额高了。”李立乐呵呵的给张学荣倒茶说道。

“我这不是琢磨着上次卖的不错,这次我可好提前准备一下。”

“师兄,你今天回去就开始准备吧。到时候我也要多收一些。”李立可不搞慈善,这就是他占主导权的时候了。当然,艺术家们也可以不卖给他,如果不卖给他。那么这次展销会同样也就没有他的展位。中午,李立留张学荣夫妇在别院吃饭,王颖做的菜。

“老公,我给你弄了一杯苏打水,大中午的喝这么多酒干嘛呀。”王颖贴心的给李立到了一杯苏打水,里面还有一片柠檬。

“小颖,今晚我过去睡。”李立喝了酒,醉眼朦胧的坐在椅子上,看着王颖背对着自己,显露出来的曲线,不禁心中一阵悸动。

对于李立散发出来的信号,王颖并不拒绝。这说明自己在这个男人的眼中还是有吸引力的。“嗯,你想吃什么呀?我回去给你准备。”王颖被李立拉着坐进了李立的怀中,整个人靠在李立的身上。

“我想吃你....”刘斐不在家,李立自然也变得放肆起来。

“哎呀,这是在公司呢,让人看到了不好。乖,听话晚上你想怎样都成,你喝了不少酒,回房间去睡一会吧?我要去前面了。”王颖可不能由着李立胡闹。王颖逃跑,李立也无趣的回到房间休息。

对于一个爱茶的人来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对于喝茶的考究,更有茶圣陆羽著《茶经》一书流传至今。陆羽生于唐朝开元年间,由于出身疾苦,三岁时被智积禅师收养,所以说自小陆羽生长在龙盖寺。陆羽自小喜爱读书,热爱文学。智积禅师要他诵读佛经,但是他却没有兴趣,以至于后来陆羽离开寺院,开始四处游荡。

中国的饮茶之风,始于寺院。僧人参禅打坐,很容易犯困,饮茶能够提神醒脑,驱逐困倦。又不违背佛家经典,所以茶率先成为僧人喜爱的饮品。陆羽的师傅智积禅师也是一位喜茶之人,并且独有一套煮茶技艺。他便把这门本事交给了陆羽,每天由陆羽负责烹茶。渐渐地陆羽也养成了喝茶的习惯,并且练出了一套出色的煮茶技艺,据传说,后来智积禅师非陆羽烹茶不饮。

《茶经》是唐代陆羽所著,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茶学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茶经》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专著。

《茶经》分三卷十节,约7000字。卷上:一之源,讲茶的起源、形状、功用、名称、品质;二之具,谈采茶制茶的用具,如采茶篮、蒸茶灶、焙茶棚等;三之造,论述茶的种类和采制方法。卷中:四之器,叙述煮茶、饮茶的器皿,即24种饮茶用具,如风炉、茶釜、纸囊、木碾、茶碗等。卷下:五之煮,讲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品第;六之饮,讲饮茶的风俗,即陈述唐代以前的饮茶历史;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等;八之出,将唐代全国茶区的分布归纳为山南(荆州之南)、浙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西、岭南等八区,并谈各地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分析采茶、制茶用具可依当时环境,省略某些用具;十之图,教人用绢素写茶经,陈诸座隅,目击而存。《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

直到明朝之前,中国人喝茶都是烹茶,而不是现在的喝茶方式。直到清代,学者陆廷灿,改编了一部《续茶经》,成为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茶书。可以说,《续茶经》是《茶经》的有益补充,是研读中国茶文化的必备之书,和《茶经》一起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两部茶书。所以,现代社会的茶道之礼,能够流传下来得也没多少了。

李立仔细的把玩着上午张荣发送来的建盏,遇到不解之处便在度娘中搜多资料学习,果然建盏的名头不小,而且种类繁多。每一个爱茶之人,都会拥有一个建盏主人杯,妙处只有用了才知晓。

“董事长,您找我?”李薇被李立叫到别院,乖乖的坐在李立的面前。

“小薇,过几天你可能要出个差。去一趟福建。”

“去福建?那么远呀?”

“嫌远了?是不是谈男朋友了?”李立看着小丫头一嘟嘴,便乐呵呵的打趣到。

“哪有,我找对象的标准,可是按照董事长您这样的来找的。”

“妈呀,那咋办呢?目前为止向我这么优秀的可就这么一个哟,要不等你斐斐姐回来的时候你跟她商量一下,看看她能不能给你匀一点。”李立的那股子骚劲上来了,那可是相当哇塞的。

“董事长,你坏!”李薇被弄了个大红脸,连忙站起来跑出去了。这货还想让刘斐匀一点,美死你。

“老公,刚刚我接到涵涵学校老师的电话,老师说涵涵在学校被人推到了。”突然王颖面色慌张的跑进来,带着哭腔跟李立说道。

“什么?走,我们赶紧过去。”李立蹭的一下站起来,有些焦急的跟王颖一起快步跑出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