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 准备撤退
任伟也跟着跪下去,“请皇上斩其正法。”
虽说赵洞庭已经在信中明言要严肃处理,但他和文起都觉得应该将那些人直接斩立决才能泄心头之愤。
赵洞庭真有些意动。
若是可以,他当然也想杀这些人。但是,他却不能这么做。
他不能不管情节轻重就全部以斩头了事,毕竟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律法,最重要的是公正。
嘉定府善济会行径当然让人万分憎恨,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该斩头。
冤有头,债有主。赵洞庭想要的,是律法省对善济会那些有枉国法的人加以处罚。
其实,他着各省对善济会严加惩处,已经是以权力在侵犯法律的公正性了。
要想大宋成为一个健全的法制国家,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
“起来吧!”
赵洞庭叹息道:“善济会有不少人该杀,但朕相信也有不该杀的。朕已废了诛九族之罪,便不能再作出这种事情来。”
冤有头,债有主。他只是想让那些良心被狗吃了的家伙遭受惩罚。
错误的根源并不在善济会,善济会只是个机构而已。其根源,是那些贪得无厌的善济会公差。
“你们都下去吧……”
说完,赵洞庭便摆摆手,让文起和任伟都下去了。
这件事情让他有些索然无味,也再度意识到许多问题。之前他对贪腐已经足够重视,特别实在爆发出温哲彦等广西诸大员的事情以后,更是着监察、律法等部门对贪腐之事严防死打,但对于懒政,他之前却并未太过重视。
善济会会在震灾时是如此的表情,除去有人贪腐以后,必然也有尸位素餐之徒。
非是如此,不可能一整个善济会沦落到这般田地。
那些捐助的物资竟然都被堆放在仓库中发烂,而灾民却是无衣可穿,无食可用。这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在文起和任伟离去后,赵洞庭独自在帐篷内呆坐了许长许长的时间。
又是两日时间过去。
在上蔡、遂平还有磐石寨等地的投降元军被遣散回去的越来越多。
这都是各军区负责安排降卒的将士们没日没夜奋斗出来的成果。
这不计其数的元军被遣散回去,虽然花费不少遣散费,但相应的也节约下来许多粮食。
而且这个不安定因素总算是消去了。
没有了这些元军,元朝投降便彻底成为定局。哪怕是真金想反悔都不行了,因为他手里已经没多少兵马了。
当刘诸温等人将这个消息告诉赵洞庭的时候,赵洞庭也算是松口气。
元军已经遣散,四大汗国的军队也已经撤离西平县。接下来这前沿不会再有仗打,只需等待元朝投降就行。
他这个做皇帝的也没有必要继续再呆在这前沿阵地了。
至于大军,也可以诸部安排撤退。足足数十万众全部都在这元朝境内,对国内来说每天都是不小的负荷。
夜。
刚进十一月,天气已经是颇有些寒冷了。
赵洞庭的帐篷里燃着暖炉。
除去赵大以外,前沿各军的最高阶层次将领都在赵洞庭这帐篷里面聚齐了。
从汝阳城内赶来的军机令文天祥,再有就是各军区的元帅,以及飞天军总都统任伟。
如赵虎、刘子俊、肖玉林等人这种总都统,都没被赵洞庭宣到里面来。
因为这是整个大军撤退的事情。赵洞庭并不打算去详细安排各军如何撤退,这是各军区元帅们的事情。
“免礼了,都坐下吧!”
众人陆续进帐,赵洞庭笑眯眯地说道。
眼前这些人都是他的心腹爱将,是大宋的军中扛鼎。光是看着他们,心里便就会觉得舒服。
特别是岳鹏、柳弘屹、文天祥,那都是从赵洞庭刚刚发迹的时候便跟着他的。
稍有遗憾的是造化弄人,本应该还有个苏泉荡,却是已经长眠了。
“朕宣你们来,是想和你们商议商议各军撤退事宜的。”众人依次坐下后,赵洞庭说道。
接着又说:“朕的意思嘛,是让守备军先撤回去。但是这前沿还是得留下几支部队震慑宵小,等元境内各城的守军全部投降、安定以后再做撤离。诸位是什么意思?”
众将都是点点头,对此并没有什么异议。
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总不能因为元朝投降,就把全部的将士都撤回国内去。那样元朝境内若是发生什么变故,想做什么都来不及。
真金降了,不代表全部在元朝握有兵权的人都会选择投降。总会有些势力不想降,因此而冒出来作乱。
这就像是当初大理那样,为大理稳定设立大理军区。而且,最初大理军区是从其余禁军内抽调将士过去组成的。
只是元朝地境太大,显然不能够这么做。能做的,便是先收各城守军,然后再慢慢发展军区。
南北大统,赵洞庭要对整个大宋境内全新布局,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事情。
见众人都点头,他便接着说道:“那你们便提议几支部队出来吧!每个军区出一支做为代表。”
说着忽然笑起来,“你们都是各军区的元帅,这种事情应该不需要回去再和诸军的总都统商议吧?”
刘诸温等人闻言都是笑起来。
他们知道皇上这是打趣。
他们在军中这点威望当然还是有的。不管留下哪支军队,都绝不会有将士不满,起码明面上不会。
只是选择把哪支军队留在这元朝地境里,还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刘诸温微微皱了皱眉头,道:“皇上,要不还是由您抽签决定吧?”
赵洞庭微愣,随即笑道:“如此也好。”
有自己抽签,那些被留在这的军中将士便更不会有什么怨言了。
文起连忙上前拿起毛笔在纸上写起来。
这里数他资历最浅,这种事还真该由得他做。
很快纸上便有三十六个名字成型了。
六个军区,共计三十六支大军,不管远近,全部都被文起写在了纸上。
但赵洞庭看他写完,忽的说:“损失最大的那几军便不放在里面了。”
没人说话,只是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