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大炮的学问
她的这一声感叹,引来了众人的注视,在场的所有人把目光齐刷刷的对准了她,听这话,这姑娘似乎对大炮很有研究……
其中当属喝过洋墨水的铸炮师吴老头了,他是这里的主要科研人员,与此地的其余柳家班成员不同,其他的柳家班成员可以说都是他的徒弟。
虽然老吴只带过这一届徒弟,但他感觉,这应该是他带过最差的一届徒弟。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些人底子干净,是柳老船主留给柳如风的班底,否则是不会在此参加如此重要的科研工作,柳老船主在挑选人才市上也是煞费了苦心,特意挑选了下海前是匠户的柳家班心腹子弟。
只是,柳老船主日理万机,他可能疏忽了,即使是出生匠户世家,是真的专业对口吗?
当年朱元璋打下天下,充分体现了劳模精神,年年勇夺铁人十八项,是不折不扣的劳动先锋,为了后世的子孙能直接奔小康过上舒坦日子,他老人家制定了许多的规矩。
这些规矩,都被称为祖制,其中有很多条例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渐被淘汰,然而,户籍制度,就如同大明的海禁一样,一直延续至今。
朱元璋制定的户籍制度,除了规定农村户口的百姓不能到城市去打工外,还体贴的分出了、民户、军户、匠户等。
这些不同户口的人有着相同的待遇,找工作再也不用上某某人才网。
这辈子都无需为找工作发愁,即使不读书,改家里蹲,毕业了也是包分配的……
还能有效的避免了黑中介对老百姓钱包造成的伤害。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种工作一干就是好几辈子,为何是几辈子,因为劳模朱元璋规定,凡是被划为民户的百姓,从他这一代开始,他的子孙也将都是民户。
想要从民户转到军户,不是像今天娶个城里的姑娘或是嫁给城里的小伙,就能把农村户口变成城市户口。
这户口,一定就是几辈子,雷都打不动,这个户籍制度,明确的规定了子承父业,祖上第一代是干什么的,后代就要接着干,除非是文曲星下凡,能够考取功名的除外。
但是这只是一小部分人,毕竟科举考试那口大烤炉不是那么容易考的,很多人终其一生都被烤焦了也只是止步秀才。
这个户籍制度是老朱费尽心思想出来的,这与朱元璋童年的不幸遭遇不无关系,少年朱元璋孤苦无依,又没有文凭,想要找个工作养活自己,而天下之大却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录用他。
在那没有人才市场的时代里,朱元璋深深的体会了就业困难的痛苦,在创办大明公司之前,朱元璋曾经干过爱心收集师,也干过普度众生的高僧实习生。
这两份工作虽说他做的不是很开心,但是至少有一碗饭,那个时候的他是不想跳出来自主创业的,创业的风险太大了,稍有不慎便是人头落地。
只是,现实是无奈的,行业里竞争力太大,每天都有新人的加入,这两份工作又没有底薪,收入全靠提成,在僧多肉少的情况下,朱元璋的努力常常付之东流……
无奈之下,朱元璋才参加了起义军,开始自主创业。
当他创业成功,成为大明公司的第一任董事后,他或许问过自己,要是当时他不用为就业发愁,有工作能养活自己,那他还会跳出来创业吗?
朱元璋知道,老百姓的要的不过是一个温饱,只有走投无路才会走上绝路,或许是出于好心,朱元璋才制定了这个户籍制度。
这个户籍从表面上看,很和谐的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对大明的安定有着很大的贡献,但凡是有利必有弊,就业问题是解决了,专业对口问题却是被疏忽了。
举个例子,明明是瞎子,因为老子是给官老爷开马车的,儿子也不得不子承父业当个盲人司机,出了交通事故都没地方说理,只能自认倒霉,谁让人家这工作是祖传的呢……
而且,孙子的孙子对祖上传下来的工作不满意了,也是没办法跳槽的,除非敢向柳老船主一样自主创业,跟大明公司对着干,不然,跳槽换工作是这辈子是绝对没指望了。
…………
这样子选出的匠户子弟,到底有多少学手艺的天分可想而知,吴老头作为一个喝过洋墨水的人才,整日面对这班出自匠户,又没有天赋的徒弟们,吴老头很有一种对牛弹琴的感觉。
而在刚刚,他从白露的话里,似乎听到了不同的见解,一个姑娘家,仅凭肉眼就能看出这是一门好炮,这让吴老头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虽然是个姑娘,但她一看就是机灵人,比起他那些不成器的徒弟要有灵性的多,这不得不引起吴老头的兴趣。
“姑娘,你刚刚说这是好炮,可是认真的?你是如何看出这是好炮的?”吴老头上前一步说道。
白露一愣,看向朝自己说话的吴老头,吴老头的眼中流露出对她的欣赏,虽说隔行如隔山,但白露倒也不客气,她怎么说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三分靠知识,七分靠瞎编本就是她混迹江湖的强项。
何况,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即使说错了,大家又不熟,道:“这一门,是洋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