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官居一品 > 官居一品第470部分阅读

官居一品第470部分阅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处一片红红火火,万历第一次感到,活着真的很美好。

想必只要再服几粒丹药,自己就可以痊愈,然后享受鱼水之欢,万历心里更是高兴,命人拟旨重赏潞王。

慈宁宫那边,李太后才听说皇帝吃了潞王进献的丹药,不由十分担心,命人移驾,到乾清宫探视。

进得宫来,见皇帝居然稳坐在龙案前,气sè确比前天好多了,李太后总算略微踏实了一点,劝阻的话也换成了,教训皇帝这次好了以后,要知道节制,不能再糟蹋龙体了。顺道又把郑贵妃夹枪夹棒说了一顿,这才满意的打道回府。

虽然郑贵妃嘟起了嘴,但万历心情大好,晚饭竟吃了一整晚珍珠米。饭后客用又奉上一粒丹药。万历接过来仔细端详,只见那丹药在灯下,sè泽更加光艳、形状也似乎更圆润。

“这等珍宝,令人不忍心暴殄了。“万历脸上lu出了mi醉的神情,然后接过宫女捧上的淡人参汤,很快地就着参汤把药服下了。

当晚睡前,他又加了一丸,然后搂着郑贵妃áng睡觉,虽不敢真个销hun,但一番缠绵亲热,是免不了的。但后来mo着亲着,天雷勾动地火,直接擦枪走

一一一口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口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春节是一年里最重要的佳节。原本万历病重,宫里是准备从简的,但内廷诸司见皇帝病势恢复得很快,决定加紧挂灯悬彩,祝贺圣体安康。

因为决定仓促,因此宫人们一直忙活到年三十的凌晨,仍然没有干完。

乾清宫东二条街的长廊下,太监们踩着梯子,将原先的普通宫灯,换成带着长长穗子的大红灯笼。因为天太冷手冻得麻木了,那个挂灯笼的太监,试了几下都没把灯笼吊在挂钩上,不由小声咒骂道:“贼老天,一冬天不下雪,还能把人冻成冰棍。”

“加把劲儿吧,还有不多了。”下面给他扶梯子的道:“回去请你喝酒”

“是得喝点酒了,干了一夜,人都僵了。”

两人正在说话,突然走廊尽头,乾清宫方向一片sāo动,几名传令太监飞跑着吆喝道:“立刻换回原先的宫灯”

“为什么”尽管“不问为什么”是太监们的规矩,然而忙活了整整一夜,临了了,又让换回来,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放肆,有意见去司礼监说理去”幸好今天传令太监没工夫,只是训斥了一句,便匆匆往下一站跑去“哥,怎么办”梯子上的太监有些发木。

“什么怎么办,换回来呗。”下面的太监没好气道。

但很快他们就悚然了,因为地处必经之路,便见宫里的大太监全都往乾清宫涌去,过一会儿,太医院院使率诸太医也进了宫这可是半夜啊。

两人跪在地上,面面相觑,就连他们这种低等级的火者,都能感到天要塌了。

天果然塌了,不久之后,乾清宫里传来一阵女眷的哭声,紧接着景阳钟响,皇上龙取宾天了。

“皇上”太监们哭成一片。

本来已经大好的万历皇帝,因为服了两粒金丹,在夜里猝然死去当然其中还另有隐情,但能对外公布的消息,就只能到此等程度了。

二位太后和王皇后,三个女人围着遗体尚温的大行皇帝,哭得昏天黑地。其余的嫔妃、内宦,跪在帷幕外放声大哭。

但皇帝突然驾崩,有太多的大事需要处理,光哭是不行的,还得强忍悲痛拿出主意。

在司礼太监张宏,慈宁宫管事牌子邱得勇等人的安抚下,终于权且敛住戚容,到隔壁静室议事。

头一个议题,就是接下来怎办么。

“怎么办”哭肿了眼的李太后问接替张宏的大内总管田义道。

“按照先例,应该是请内阁大臣,几位国公爷入宫,襄赞太后处理大行皇上的后事。”田义轻声答道。

“哪里还有内阁大臣“李太后茫然道:“听说不是都卷铺盖了么”

“一来,他们的辞呈皇上还没批,二来,可以让他们感恩,尽心竭力的辅佐新君。”应该说,田义还是太监里比较靠谱的人物。

“新君”李太后低头看看自己怀里的孩子,那是万历皇帝唯一的子嗣一年仅两岁的皇长子朱常洛。这孩子长得和万历真像,她恍然回到了十二年前,自己看着大臣,抱着自己八岁的儿子登极,然后就是不堪回首的八年。直到万历成年,母子俩才重新找回了安全感和尊严。

难道又要重演这段历史而且这孩子才两岁啊,还要比前次最少多六年。

李太后想想就不寒而栗,许久才垂泪道:“高宗皇帝临终时,曾有遗训:“国有长君,乃社稷之福,争奈东宫小哩难道又要让这可怜的娃娃,像他父皇那样么”“太后可以监国的“田义轻声安慰一句,又觉着不妥,再加一句道:“太皇太后更好。”

大家一看,心说,这有三位够资格的,可不怕人手不够了。

“”李太后沉默许久,就当大家以为是默许了时,她却语出惊人道:“那何不直接立个长君呢”

“可皇上就这一个子嗣”田义心说,那能凭空变么

“但高宗皇帝还有儿子,大行皇帝还有个同母弟弟。”李太后沉声道。

原来她是想让潞王当皇帝,不过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也并不意外。

“兄终弟及,也不是没有先例,就让潞王先当一任,但立常洛为皇太子,将来再接他的大位。”李太后缓缓解释道:“哀家记得,本朝就好像有这样的安排。”

李太后好读书,自然不会连这点知识都要求助,她不过是想让别人道出来,更有说服力罢了。

“当年英宗北狩,太子也就是宪宗皇帝才两岁,国无长君。

在孙太后的受意下,景皇帝继承了皇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立英宗长子为太子。”这可是在新君面前邀功的大好机会,田义还在沉吟,张诚抢着回禀道:“说来也巧,宪宗皇帝当时也是两岁。”

“但那是国家危难之际。”田义出声道:“鞋子眼看就要兵临北京城了”

“难道现在不危急”田义毕竟才刚上位,有的是想挑战他的,另一个大太监抗声道:“鞋子休养了十多年,早就兵强马壮了。若让他们知道了,我大明换了两岁的天子,哪里还有敬畏,肯定会提兵入寇,再临京城的”

“还有南方的叛乱”又一个太监帮腔道:“要是知道下任皇帝才两岁,肯定野心更大了“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把田义说的招架不住,只好告饶道:“老奴说什么不重要,还是请大臣们来拟遗诏吧。”他准备让大臣们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

“遗诏”一听这两个字,李太后又想了让她倍感屈辱,也是导致皇室被权臣欺凌的“隆庆遗诏,。不由怒火熊熊道:“田义,哀家问你,决定新君的权力在哪里是哀家,还是那些臣子”

“当然是太后娘娘了。”田义脸sè煞白道。

“那你为何要让大臣来拟遗诏”李太后yin森森道:“莫非是在为你的主子把持朝政做准备引”

田义这才想起高拱、沈默,给李太后带来的惨痛记忆,知道自己说什么都没用了。

第二天,身穿青衣角带,在宫门外守了一夜的大臣们,才被允许进宫吊唁。

臣子们对万历这样的皇帝,自然谈不上什么真感情,但一想到国家多事之秋,又没了皇帝,还是忧虑难耐,悲从中来,放声大哭起来。

在大行皇帝的灵柩前哭过后,等待他们的,是二位太后娘娘,拟定的潞王继位,朱常洛为太子的懿旨。

大臣们一片茫然,虽然对万历皇帝暴毙毫无准备,但大家心里并非没谱,因为六十年前正德皇帝暴亡,前辈大臣们的应对措施,已经载入史册,堪称经典。大家只要照方抓药即可。

他们甚至已经在宫外想好了遗诏,要好生利用这个机会拨乱反正,挽回天下人心。

怎么突然就没有“遗诏,这个环节了,大家都望向跪在最后面的申时行。

分割一一。

第九二二章 归来上

第九二二章归来上

“太后节哀,”申时行缓缓上前,在臣子中,他与万历的感情最深,悲伤也就最深。就算为了万历,也应该争一争:“微臣以为,千急万切,都应先查明先帝崩殂的原因再说。”

“你就这么想知道真相”李太后此刻完全是个沉浸在丧子之痛中的母亲,她嘶声低吼道:“你想让我儿死了还出丑么”她咬着牙,斩钉截铁道:“大行皇帝在睡梦中暴病而亡,这就是交代”虽然她当年被沈默打击的没了信心,但对付个后辈,还是绰绰有余的。

太后这么说,申时行自然没法问了,只好退一步道:“那大行皇帝的遗诏,不知太后有何旨意”按旧例,皇帝驾崩,遗诏需由内阁首辅代拟,这是尽人皆知的。

“大行皇帝没有遗诏”李太后像头负伤的雌狮一般,通红着双目道:“没听懂我方才的话么”

“可以是事先拟好的”申时行发现,这老女人比万历还难对付,因为万历起码讲道理,她却蛮不讲理。

“你见谁二十出头就立遗嘱了”李太后的目光冰冷道。

“皇上病之久矣”

“没有的东西,为什么要凭空捏造”李太后阴测测道:“元辅大人有什么图谋”

“帝王始有登极诏,终有遗诏,所谓有始有终”申时行硬着头皮道,此刻他真怀念二王,可是两人俱已离京,剩下自己独木难支。

“哀家虽是妇道,却也看过出自两代首辅之手的正德遗诏和嘉靖遗诏,以二帝末命的名义,污蔑二帝于极不堪寻常百姓还讲个入土为大,既往不咎。”李太后终于把她压在心头十几年的怒火倾泻出来:“哀家不知道你们这些文臣,心底怎如此狠毒,竟让自己的君主,死后骂名如潮,永世不得翻身”

“太后误会了,遗诏是用来为先圣收拾人心,为新君继往开来的。”申时行叹口气道:“并非臣下有意贬损先帝,也没有什么不良企图,只有一片赤诚。”

“哀家的懿旨也一样继往开来”李太后冷笑道:“怎么,你对哀家的安排有异议”

“微臣不敢,只是此事必须慎重,”申时行再叹口气道:“一切当以社稷稳定为重。”

“这还像是人话。但先让潞王当皇帝,等常洛长大了,再接他叔叔的班,这样有什么不对”李太后放缓语气道:“高宗皇帝曾说过,国有长君、社稷之福,相信他也会同意老婆子这种安排的。”

“太后这种安排,自然是好。”申时行沉吟道:“只是,微臣担心”

李太后看看缄默不语的陈太后道:“宫里有我们两个老婆子,还有皇后在,三座大山还镇不住你怕什么”

“微臣不是担心这个”申时行心一横,抬头缓缓道:“兄终弟及,我朝也有先例。值此风雨飘摇之际,潞王接位确实要比皇长子更好,但是必须要先向天下证明,他与先帝暴薨没有干系。”

“终于把狐狸尾巴露出来了”李太后紧紧攥着罗汉念珠,愤怒道:“你竟然敢污蔑老身的儿子兄弟相残为了阻止国有长君,我看你是丧心病狂了是不是看你那老师当立皇帝威风了,自己也想过把瘾”

“太后千万不要误会,微臣没有丝毫污蔑潞王的意思,”申时行像没听到李太后的詈骂似的,依旧冷静道:“但是据说先帝所进金丹,乃是潞王所献,这难免会让天下人产生一些联想。证明潞王的清白,是他登位的前提,这也是为了潞王着想”

“放屁”李太后却怒不可遏道:“我而本身就是清白的,清者自清,何须证明”说着转过头望向邱得用,低吼道:“潞王呢为什么还没进宫”

“潞王殿下悲伤过度,本来第一时间就要赶来”刚从外面进来的张诚,一脸郁闷道:“但也不知哪个奴才多嘴,竟然向他道喜,结果把自己反锁起来,不肯出来了”

“荒谬,”李贵妃一阵头晕目眩,强自支撑住道:“他怎么这么不识大体”说着重重一拍桌子道:“把他给我绑来”

~~~~~~~~~~~~~~~~~~~~~~~~~~~~~

潞王府中,已经乱成一团。

府上没有一个顾得上为大行皇帝掉泪的。从王妃到长史、从宾客到太监,都陷入了极度的亢奋。他们兴奋、他们焦躁、他们激动、他们着急这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通常来讲,一旦入了藩王府,无论是太监还是后妃,抑或文武属官,基本上就走进死胡同,剩下的年月,只能是混吃等死。

现在天上掉下个金疙瘩,本来已经绝望的众人,突然有了咸鱼翻生的机会,又怎能不紧紧抓住,患得患失呢

然而潞王却躲起来死活不露面,把府上人急得呦,全成了热锅里的蚂蚁,唯恐过了这村儿没这店。

王妃、太监总管、长史、清客以及一干头面人物,都指着他飞黄腾达了,哪能遂了他的意隔着门苦口婆心的劝说,嗓子都干了,里面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不会出事儿了吧”太监总管李刚担心道。

“把门撞开”王府长史苏志坚,当机立断道:“王爷得罪了”

于是招来几个侍卫,一二三,嘿呦,一下就把门撞开

门开了,大家一拥而进,却没有一眼看到朱翊鏐,第二眼才看到他全身裹在被子里,蜷在床上打哆嗦。

众人好容易把被子掀开,找到他的头,只见潞王涕泪横流、惊慌失措道:“不干我事,真不干我事”

众人哪管他无病呻吟,这时候手快有、手慢毋,哪还有时间再废话于是立即扑了上去,有的紧紧抱住人,有的解头换发式,有的宽衣解带往上套孝服,然后不由分说,塞进轿子里,簇拥着往紫禁城赶去。

与整个王府的鼎沸不同,后花园的炼丹房中,却比外面的天气还要肃杀。

炼丹房是内外两间,外间的丹炉封着,只有青烟袅袅,内间是此间主人的卧房。此刻摆着一桌简单的酒席,在座的有两人。

一个身材佝偻、满脸疤痕的老者,另一个竟是从上海死里逃生的邱义。

“看来这下子,我们要省事儿了”老者的右手似乎也受过伤,哆哆嗦嗦的夹一片卤汁牛肉,溅出不少肉汁:“大龙头果然高明,把那老太婆看得透彻。”他的舌头似乎也不利索,说话声音含含糊糊,极不清楚。

“这个正常,儿子,终究比孙子更近一层。”邱义端起酒盅闻了闻,又搁下道:“何况她也吓破胆了,必不想重演那八年里的终日噩梦。””

“早知道你这样,我就不破费了。”老者白他一眼,端起他放下的酒盅,仰脖喝下去。

“嘿嘿,我可不敢碰你个老毒物的吃喝。”邱义不以为意的笑笑,从怀里掏出一包猪下货,挑一块猪肚扔到嘴里,大嚼起来道:“只是大龙头在宫中布置多年,下了那么多的功夫,最后用了这么个藏头露尾的法子,实在是不过瘾。”

“你不也是安全第一么。”老者笑笑道:“对于大计来说,过程并不重要,千刀万剐和毒酒一杯,结果其实都一样。大龙头确实有二十七种法子,使皇帝死于非命,其中九种查无对证。但惟独这种最安全,效果最好。”

“但过程才过瘾”邱义又从怀里掏出个水袋喝一口。

“光图过瘾做不了大事。”老者孜孜不倦的教导道:“你得明白,做大事的人,名声必须要纯洁无暇,我们这些作恶事的,也得注意不为上面惹麻烦。”

“你真是一条好狗”邱义半讽半夸道。

“彼此彼此吧。”老者不为己甚的笑道:“不好的狗,都被大龙头红烧了。”

“呵呵呵”无趣的人突然讲个笑话,让邱义都不知该怎么反应了,他再吃一块肥肠,突然压低声音道:“老毒物,你说我们替大龙头做了这么多事儿,会不会有一天会被”

“有这个可能”老者自斟自饮道:“狡兔死、走狗烹,自古如此”

“”邱义的脸色发白道:“那我冒险回北京,岂不是个错误”

“大错特错。”老者点点头道:“你本该远走高飞的,还指望跟大龙头领赏么”

“怎么,我们做了那么多,不就盼着这一天难道没有资格享受荣华富贵么”邱义的脸色更难看了:“大龙头要是对我们不仁,休怪我们不义”

“你凭什么不义”老者目光怪异的盯着他:“你甚至不知道大龙头是何方神圣。”

“但是你知道啊”邱义热切的望着他道:“老哥,你把秘密告诉我吧,只要他们没把咱俩同时抓住,就不怕他们敢杀人灭口”

老者低头寻思半晌,点点头道:“好主意”

“那快告诉我,大龙头到底是何方神圣”邱义急切道。

“好吧,以你的功劳,有资格知道,”老者扯动嘴角,露出个似笑非笑的表情道:“我就是大龙头”说着从袖中露出一面漆黑的铁牌,上面刻着一个凶神恶煞的龙头。

“断龙牌你真是”邱义登时变了脸色,想要从座位上弹起,却发现自己的四肢,竟然完全失去知觉,狼狈的摔在地上,意识也开始模糊,断断续续道:“我怎么中得毒”

“下杯子记得,饭前要洗手,还有,吃饭还用筷子。”老者笑笑道。

邱义七窍流血,死不瞑目。

“你看,我说这些废话,对结果毫无影响。”老者佝偻着腰起身,费劲的把死透了的邱义拖到外间,打开炼丹炉的炉门,直接送了进去。然后把炉子投开,炉火便凶凶燃烧起来。

昨晚这些,老者也感到一阵头晕目眩,面孔呈现青紫色。他缓缓跌坐在炉边,望着东南的方向,吃力的笑起来道:“呵呵大人啊,我余寅虽然是郑家派到你身边的,但你才是我心里真正的主公。既然你下令,一个也不放过,那我就得坚决执行啊。皇帝已经死了,张四维这会儿应该去见他爹了,我抓紧时间,说不定还能和他搭个伴,问问他后不后悔”

他的嘴角渗出紫黑色的鲜血,声音逐渐微弱下来:“肮脏的路,我已经帮你走完了,剩下的光明大道,可惜看不到了,真希望能看看,你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度”说完便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

果不出申时行所料,万历皇帝的暴卒引起了朝野的高度注意,要追查皇帝死因的奏折两天之内就达数百件。

在朝野强大的压力下,李太后不得不责令申时行、朱希忠等数名公卿大臣,调查大行皇帝的死因。

情况没有那么复杂,几乎半天就搞清楚了万历皇帝的死因,是由于长期吸食阿芙蓉,慢性中毒、病入膏肓所致。至于潞王所进金丹,其实本质上,与隆庆皇帝临终前所食用的丹药一类,都是一种药性质的助火药,这种药含有红铅。可当时令人感到精力倍增,但是根本上却是要涸泽而渔,对于寻常人来说,只会感到虚脱头痛,将养几日就好了,但对于圣体大虚的万历来讲,只会加速他的死亡。

对于这个结果,李太后极不满意,因为这样的话,潞王脱不了责任,至少是有过失的,这样如何去安稳的继承皇位这时,张诚找出了申时行的辞呈,李太后用上玉玺,直接发到吏部。

申时行是个谦谦君子,岂能受得了这份折辱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不断的冷笑,自己为了朱家的天下掏心掏肺,这老虔婆却当成驴肝肺,这样很好,我也算臣道无亏,终于不用再做螳臂当车的蠢事了。

他当天回家收拾东西,翌日就带着老婆孩子离开了京城,一刻也不肯停留。

分割

今天本来是闭关的,结果表弟的孩子满月酒,不去不行,这下只能两更了。

第九二二章 归来中

申时行一离开,本就小猫三两只的大臣们,也就彻底没了发言权。

几位国公侯爷,向来都是油滑油滑的,见亲娘护着活儿子,自然不再坚持己见。搜索最新更新尽在.lawen2〗

最后出炉的调查结果,万历皇率的死因不变,但给潞王专门做了洗刷潞王殿下奉旨进药,所进乃大有稗益温补之药,大行皇帝在服用后效果极佳,曾下旨奖赏潞王。最后万历驾崩,与潞王所进之药无关,所以潞王非但无责,反而应赏。

这下,潞王继位的障碍扫除了,李太后下达懿旨,命礼部迅速拟定大行皇帝丧礼并新君登极礼。

丧礼最关键的,拟定是大行皇帝的庙号和谧号。以万历皇帝一生的言行,当无美谧可得,对此礼部大臣们心中都是很清楚的,故而最初拟上的谧号是“显宗恭皇帝”谧法云:既过能改为恭“恭,在谧法中属于恶谧,适于无德有过之君。

李太后自然不愿儿子得此恶谧,在她的压力下,礼部不得不改为“圣宗显皇帝”这才算勉强过关。之后虽然大臣缺位、但朝廷各衙门是靠小官小吏维持运转的,加上京城还有两万太监,又有数不清捧臭脚的公侯勋贵,所以大行皇帝的丧礼,并新君的登极礼,也算办得热热闹闹。

新君登极后,发布登极诏书,宣布翌年改元,宣布大赦天下包括各地起义民众,一切罪责既往不咎。但显然登基不稳的新君和太后,比先帝还需要太监们的支持,故而在诏书中只字未提“矿监税使,的事情。

无论如何,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摆在东南起义民众的眼前,到底是接受新君招安,还是继续闹下去。其实在此之前,这个问题就已经凸现出来,而起义的领导者们,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民众的热情自然消退。加之又逢春节,更是人心涣散,若再没个决断出来,一场声势浩大的市民起义,就要沦为闹剧了。

之所以无法给出答〗案,是因为起义的领导者琼林党人、泰州党人和工商士绅,以及后来参与进来的地方官僚,对下一步该如何走,有着严重的分歧。

但万历皇帝一死,大家的百般心思一下子不见了,所有人的心头,猛地窜起同一个念头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之前各方各派会发生分歧,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领导起义者,都是些有恒产的家伙,尽管心思各异,有人ji进、有人保守,但大都不愿意造反。所以才小心翼翼的“反太监、不反皇帝”唯恐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

这就好比黑道拼命,本来自己帮派的实力,要明显强于对方,老大们却先跟自己弟兄说,我们不是你们老大,对方的老大才是咱们大家的老大,打架的时候注意别伤着他

这么一搞,就是有千军万马也赢不了人家。

在大明也是一样,老大,就是大义,只要万历皇帝活着,他就是大义,你不扯反旗就没法跟他斗。但要扯反旗的话,就成了反贼,这是那些官员士绅们不能接受的。所以不纠结就怪了。

但万历皇帝一死,给大家解开了这道枷锁。

因为大家发现,大义的名义,不在北京城了

因为万历皇帝死得蹊跷,而且有很明显证据,可以推测出一个有计划的弑君yin谋,有这就足够了。至于是朱翊镭还是朱常洛继承皇位,这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弑君者在北京。

如果是朱翊镭继位的话,大家就讨伐弑君伪帝。如果是朱常洛继位,大家就清君侧,总之,只要有个站得住的借口,能让大家理直气壮的胡搞就行。

就算朱翊耀的登极诏,加上召回矿监税使一条也白搭了。大家被朱家皇帝糟蹋了这么多年,早就想换个玩法了工商业者需要与财富对应的权力,官员们希望有个皇帝没法捣乱的环境。王学门人们,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践行他们的政治理想,建立起虚君实相的共和政体。

总之,大家重新分蛋糕的意愿都无比强烈,要不也不会闹这么大。只是受困于有贼心没贼胆,才没人敢提这茬。现在好容易有了贼胆,不管北京怎么改正,都不会死了这条贼心的。

于是东南的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道,潞王弑君夺位的新闻。并从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其yin暗心理、邪恶本xing,并预言这个恶徒一旦登极,大家的生活将悲惨一万倍。

士绅们也抓住这个兴〗奋点,重新聚集起民众,组织声讨大会,甚至悼念起万历皇帝来,所图不过是争取民心,等到竖起义旗的那一刻,大家不会接受不了。

然而民众的反应出奇的漠然,他们对北京宫廷斗争的兴趣,仅限于茶余饭后。要让他们为了一个前几天还在反对的皇帝,去讨伐另一个,哪怕只是口头上的,都兴趣缺缺。他们关心的是,这场该死的危机何时能够过去

一口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口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万历十二年的冬天,出奇的寒冷,这无疑使严重的危机雪上加霜。

在温暖的季节,食物要相对充分。民众对衣服、燃料和容身之所的需求,都处在比较低的成都。然而寒冬来临,尤其是连续的暴雪,让严重缺乏御寒措施的东南民众,一下子陷入了无比糟糕的境地。

城市的居民,买不起棉衣、买不起煤炭、买不起被褥,只能在寒舍中瑟瑟发抖。食物也严重紧缺,许多人家一矢只能吃一餐,饿死人的情况时有发生。

更悲惨的是无家可归者

危机中,许多被牙行招募来、工场包吃包住的外地雇工失去了工作。他们回不了家,无处可去,找不到工作,也没钱糊口。已经远超各处慈济堂的容纳限度,大量的无家可归者流落街头。遇到这种冰天雪地的灾难天气,巡城的护卫队,每天都要往化人场拉好几车,不是冻死,就是饿死,要么就是有冻又饿死的人。

这在向来富庶的东南,是极为罕见的,至少这一代人是没见过。所以当他们打开门,看到门外倒闭的死尸时,所受的刺ji可想而知。他们受够了饥饿、受够了寒冷,受够了没钱的日子,也受够了大老爷们的夸夸其谈当初忽悠我们起义的时候,大老爷们可都是拍着xiong脯保证,打跑了矿监税使,大家的日子就会好起来。现在大家把矿监税使都干掉了,可是日子为什么还这么艰难呢

在生死边缘,民众们把怀疑的目光,投降了他们曾经那么信任的大老爷们。因为他们回想一下,发现那些矿监税使,其实并未怎么sāo扰他们这些小民百姓,他们只不过是听信了大老爷们的话,以为死太监是这场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罢了。

他们不得不怀疑,是不是我们消灭了死太监,只是给大老爷们解了难,却解不了我们自己的难。是不是引发这场危机的,并非那些死太监而是另有其人

民众知道,大商家的仓库里堆满了棉衣棉被,粮仓里堆满了粮食。只是因为大家的钱都成了废纸,他们就能铁下心肠,看着大家冻死饿死,也不拿出来救济

他们只是假惺惺的拿出几百斤米,让广济铺在贫民区施粥,便觉着心安理得。就能大言不惭的说,我已经尽力了明明是富人的贪婪,引发了这场危机,却要我们这些穷人拿命来还债。他们却又因为贪婪而见死不救,难道这不是大家悲惨生活的罪魁祸首么

曾经叱咤风云的缙绅名士们,很快感受到了这股寒意昔日他们振臂一呼,万众云集,而现在举行的集会,却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参加。而这不到一半的人,还不都是来听他们夸夸其谈的,而是反复的发问这场危机何时结束,你们的救济为何只停留在话头上

市面也不复起义初期的井然有序了,各地都有打砸抢的事件发生,甚至有几个县,发生了贫民和大户的严重冲突的,双方都死了人,原先的友谊也变成了化不开的仇恨。

起义的领导者们陷入了恐惧,他们发现,再这样下去,自己就要太监的重蹈覆辙了。他们也终于明白,不解决这场经济危机,就无法赢得民心。

换言之,谁解决了这场危机,谁就赢得了民心。

大家互相看看,不禁相视苦笑,要是谁有这能耐,何苦让局势落到这般田地

但如果让危机持续下去,不仅大家的目标无法实现,所有人,连同这个国家,都可能走向毁灭。

可上哪里去寻找救世主呢许多人想到那个不愿意提起的名字

沈默。

其实沈默没死的消息,已经在上层社会传开了。但是琼林诸子没有公开承认过,其它各派也就乐得装聋作哑,原因无它人人皆有si心而已。

起义初期,大家还有共同的目标,但当把太监们消灭后,各派就开始争领导权、争地盘,抓住一切机会壮大自己。这种时候,谁都不希望有个强势的领导者出现,使他们不得不把吃下去的吐出来。

么义上,起义各方的领导者是琼林党人,但没有沈默的琼林党,约束不了泰州派,也约束不了那些富商大豪,更约束不了地方上的官员。

大家都乐得没有约束,好多吃多占呢,所以一直揣着明白装糊涂到现在。

但这会儿,大家发现,不能再装了,因为东南这个巨大的烂摊子,已经烂到无以复加,再不收拾都得被害死。如果这世上还有个人能收拾的话,那一定是那位威望盖天,智慧无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江南先生了

虽然明知道请回这尊佛,就得供一生。但形势比人强,大家也只有捏着鼻子认了。况且以沈阁老的行事风格,大家都会有肉吃的只是必须让他分罢了。

一一一口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口一口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尽管一时间,大家并不知道沈默在哪,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先利用利用他。

从二月份开始,各大报纸上便开始频繁出现“江南先生,的字眼,试图用沈默这个名字来稳定人心。

应该说,这一手起到一定的效果,因为民众知道,是这个名字开了海禁,设立了证券交易所、组建了汇联号可以说,东南能迅速从战后的硝烟走出来,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使大家的日子芝麻开huā节节高,都离不开这位大人物的贡献。

而局势开始变坏,正是从这位大人物消失开始

他在,一切都好,他不在,一切都乱了套。那么绝望中的人们,不由开始期待,如果他能回来领导这一切,那么会不会扭转乾坤呢

不过首先大家要问一问,他老人家这四年去了哪里为何会玩失踪呢总得给大家个交代吧

当然,这对掌握了舆论武器的人来说,不是什么问题。

先是有名士出来说,自己曾在琉球国见过他,并有幸受到他的招待,但对于为何隐居在琉球,先生并不回答,并请他不要透lu行踪。现在需要先生来力挽狂澜,名士也就只能说话不算数了。

正可谓一石ji起千层浪,很快就有人站出来说,自己是当初护送先生回籍的官兵。当时遇到飓风发生海难,只有小部分人乘小艇逃生,他和先生有幸共乘一船,最后到了琉球。休养一段时间后,他和几个同袍准备回国,先生却不打算离开琉球,并同样也嘱咐他们,不要透lu自己的行踪。

对于内情,这个原先的军官是知道些的,他说:“先生的随从曾说过,先生在内阁时,因为一些涉及到先帝的秘辛,与李太后成为了死敌。是李太后杀害了先生的父亲,目的是逼迫先生丁忧。怕是在乡里也安排子刺客,就等他回去了。,所以他推测,先生有家不能回,是因为受到了太后的迫害。

一一分割一“一一不要一提共和,就说是西方的那套“共和,是我们周朝就有的传统词汇“共,是多人协同“和,是酿酒时调五谷以合众口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多人协同,一起调和大众口味。,用于政事上,就是一种区别于一人独裁的多人参与决策的政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