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是指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葛洪、孙思邈、钱乙、宋慈、李时珍、叶桂。
1.扁鹊(秦缓字越人,号卢医,尊称扁鹊)
战国时期医学家,他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八十一难(nàn,发第四声)经》就是他所著。因为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2.张机(字仲景,尊称医圣)
东汉医学家,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伤寒杂病论》就是他所著的(另外两部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这两部书的作者均非一人,而是战国和东汉时期的医学家托黄帝和神农的名义,集体所著之书)。《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其影响极其极其深远,为后世所有医家必读之书!!!并且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张仲景因而被尊称为医圣!
在他任长沙太守之时,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百姓进来,他则坐在大堂上,逐个仔细为其诊治。因此那两天,他的衙门前便聚集了来自各方求医看病的老百姓,甚至有些人带着行李远道而来。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用来纪念张仲景。
3.华佗(字元化)
东汉末医学家,跟张仲景同一时代,精内、妇、儿、针炙各科,外科尤为擅长,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他的“麻沸散”的使用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还发明了“五禽戏”。
4.皇甫谧(字士安)
西晋医学家。其著作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5.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
东晋医药学家,著有《肘后备急方》,这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该书主要记述各种急性病症或某些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治疗方药、针灸、外治等法,并略记个别病的病因、症状等。书中对天花、恙虫病、脚气病以及恙螨等的描述都属于首创,尤其是倡用狂犬脑组织治疗狂犬病,被认为是中国免疫思想的萌芽。
6.孙思邈(尊称药王)
唐朝医学家,著有《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宋徽宗敕封孙思邈为“妙应真人”,明清时期被尊称为“药王”。
7.钱乙(字仲阳)
北宋医学家,以儿科著称,其所著《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8.宋慈(字惠父)
南宋医学家,中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著有《洗冤集录》。西方普遍认为正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这书曾先后译成荷兰、英、法、德等国文字。看到这部书,估计有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连续剧《大宋提刑官》,没错,这部戏说的就是他了!
9.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山人,尊称药圣)
对他,估计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吧,他是明朝医学家,著有《本草纲目》和《濒湖脉学》,因此,他亦被尊称为“药圣”。方文山为此还写了一首歌,就叫《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后被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这种分类方法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2011年5月,金陵版《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达尔文在其著作中亦多次引用本书的资料,并称之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英国李约瑟称赞李时珍为“药物学界中之王子”。
《濒湖脉学》它以歌诀形式叙述介绍27种脉象特点,便于学习,为后世初学脉学者所必读,因此其书流传深广,历来受医家推崇。
10.叶桂(字天士,号秀岩)
清朝医学家,叶桂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症,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温热论》自问世以来,一直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推崇备至,它不仅对温病学,而且对整个中医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