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猛卒 > 第七百九十五章 被迫妥协

第七百九十五章 被迫妥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宋朝凤来到外堂,只见张延赏坐在一旁喝茶,宋朝凤干笑一声道:“张相国有急事找我?”

南衙和北衙一向是井水不犯河水,若不是迫不得已,张延赏也不会来求宋朝凤。

他起身拱拱手,“有件事比较急,还请朝翁帮忙处理一下。”

宋朝凤请他坐下,笑眯眯道:“张相国客气了,都是公事,直接说就是了。”

“是这样,我得到消息,有十几名官员要离开成都回长安,这件事影响比较大,希望朝凤派人拦截一下,不要让他们北去。”

宋朝凤眉头一皱道:“上次韦涣回长安的时候,太后不是说允许官员回乡自由吗?”

“朝翁有所不知,这一次是晋王府直接来成都挖人,带走的都是各个署的精英官员,一下子走十七人,朝廷损失太大。”

“晋王府?”

宋朝凤心中一个激灵,他忽然明白了,那份清单就是在警告自己,不要干涉晋王府的事情,他心念一转,当即做出决定,和十几名南衙小官被挖走相比,当然是自己的利益更加重要。

他喝了口茶,半晌道:“如果这十几人是被晋王府的人绑架去长安,不用相国开口,我一定会安排军队拦截,但如果官员是自己愿意去长安,我觉得相国最好不要用拦截这种办法,昔日大禹治水,也知道堵不如疏,相国为何不和他们谈一谈,把他们挽留下来,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相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拿出十足的诚意,我相信晋王府挖不走他们。”

张延赏心中十分恼火,若不是北衙掌握着财权,把各种税赋收入都用在军费支出上,朝廷财政怎么会如此窘迫?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出来,若不是家中贫困之极,这些官员会走吗?

张延赏其实是害怕这十七名官员离去引发羊群效应,大批中低层官员都会跟着离去,所以他要解决这个难题,要借这次机会说服北衙及时把部分财税拨给南衙。

“朝翁,我还听说一件事,郭宋准备给朝廷官员每人每月两贯钱的补贴,从这个月就开始了。”

“还有这种好事?”

宋朝凤眼睛一亮,连忙问道:“不知这里所指的朝廷官员包不包括北衙的朝官?”

“宋公公!”

张延赏忍无可忍,一拍桌子怒道:“郭宋是藩镇,哪有让藩镇来给朝廷官员补贴的道理?关键是北衙要及时把财税拨给我们,我们就有钱给官员支付俸禄,从今年一月到现在都没有发过俸,官员们都快活不下去了,郭宋趁机来收买人心,来挖朝官,这怎么能行?”

宋朝凤眼皮一搭,冷冷道:“张相国,当初我们可是说好的,巴蜀的田税户税归北衙,巴蜀以外的田税户税归南衙,其他杂税用来养军队,江南那边富得流油,你们不去催缴田税,反而盯着北衙碗里这点残羹剩饭,现在还把发不起俸禄的责任栽在我们头上,是不是有点太过分?要不然我们去太后面前辩辩理,到底是谁在无理取闹?”

张延赏忍住怒火道:“江南那点税赋要支撑地方官府,还要养地方军,马燧和刘洽的数万大军队也在这里开支,最后能给朝廷多少?而且税赋的大头就是杂税,光盐税就是户税的十倍,还有商税、矿税、茶酒税、马税、架间税,这些税加起来不知是田税户税的多少倍,朝翁,大家都希望朝廷能正常运转,北衙不能做得太过份了。”

宋朝凤呵呵冷笑一声,“我不是早就说过了吗?南衙北衙都是天子的大臣,非要搞得跟对头似的,水火不容,有意思吗?我还是上次的建议,如果张相国肯答应,我就说服北衙同僚,把商税、茶酒税、马税和架间税移交给南衙,如何?”

宋朝凤开出的条件可不低,南衙恢复七相制,其中四相由北衙推荐,这实际上就是全面控制朝廷了,二月时他提出这个条件,被张延赏一口回绝。

所谓我为鱼肉,人为刀俎,南衙已经六个月没有收入一文钱了,而太后那边又态度含糊,总是一句话,你们自己商量着办。

张延赏被逼得没有办法,再不妥协,朝廷就要崩溃了。

“好吧!我可以同意七相制,同意朝翁的方案。”

宋朝凤尖笑两声,“这就对了嘛!都是为了朝廷好,我们也没有私心,那明天我们一早就去见太后?”

“可以,可十七名朝官之事,也要拜托朝翁了。”

“这个......我只能说尽量阻拦,如果张相国想和郭宋翻脸,那我就直接派兵把他们全宰了。”

张延赏吓了一跳,连忙摆手,“只是劝阻,不能杀人!”

“我明白了,我会通知汉中关隘,不让他们过关就是了,但他们肯不肯回来,我就不能保证了。”

宋朝凤话说得很活,该做的我会去做,但他们回不回来,就和我无关了。

“那就拜托朝翁了。”

张延赏心情沉重地走了,宋朝凤已经逼张延赏妥协了,他怎么可能再去得罪郭宋,损害自己的切身利益,何况这只是芝麻大的小事情。

沉思片刻,他吩咐当值宦官道:“去通知汉中各关隘,凡在职朝官,一律不得过关北上。”

什么叫在职朝官,拿出鱼符,证明自己朝官身份的人,才能叫在职朝官,如果已经辞职,拿不出鱼符,或者隐匿身份,谁知道他是不是在职朝官?

这就叫捣浆糊,就像严禁在逃罪犯乘坐火车飞机一样,听起来光面堂皇,但实际上一点意义都没有。

.........

剑门关,一队牛车在狭窄的官道上缓缓而行,两边都是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异常险要,这支队伍正是十七名前往长安任职的官员,他们带着主要家眷和随身衣服细软,其他仆妇之类都只能自己去长安,大件物品也只能找人托运去长安。

李维瑾一家坐在第四辆牛车上,他们除了一些破旧的随身衣服外,别的都没有了,值钱的都卖光了,连一根铜首饰都没有。

不过他们有了三百两银子,一切都不用再担心,李维瑾的病也好了,浑身充满了生机,他十三岁的儿子李翰坐在窗前,兴致勃勃地望着远处的山峦,这里山形太壮美,妻子杨氏和小妾阿春坐在另一边窗户前低声说话,她们在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

“夫君,我们的官舍是两亩还是一亩半?”杨夫人问道。

“好像七品的官舍都是两亩,都这样说,在老长安城。”

杨氏吓了一跳,“老长安城不是很破烂吗?”

李维瑾呵呵一笑,“听说完全变样了,旧房子都全部拆除,修建成新房,太学也在那边,风景如画,据说长安人都很羡慕住老城的人。”

“是吗?那真是令人期待啊!”

杨氏又道:“我给吴大娘和常大娘说过了,她们现在过得不好,愿意继续跟随我们,我给她们一点钱,让她们自己来长安,夫君,没有问题吧!”

吴大娘和常大娘都是跟随他们多年的仆妇,前段时间家中太穷,把她们辞退了,杨氏临走前又去找她们,把她们重新雇回来。

“娘子决定好了,我没有意见。”

正说着,张锦光骑马过来,嘱咐李维瑾道:“等会儿过关的时候,就说我们是香客,去长安慈恩寺上香还愿的,记住了,我们可不是南唐朝廷职官,只是普通的商人,知道吧!”

张锦光刚刚得到消息,汉中和剑南的各种关隘都严禁在职官员过关北上,那很容易,他们换个身份就是了。

张锦光又把一块证明身份的商牌递给李维瑾,李维瑾点点头笑道:“我们确实不是在职官员了。”

其实只要给足了守关将领好处,就基本上不会为难他们了,也不会查什么身份,只要他们不主动证明自己是在职官员,谁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

不多时,张锦光和守关将领交涉完成,五十两白银送入对方囊中,剑门关立刻开关门放行,根本就没有人过来查问。

车队浩浩荡荡驶过了剑门关.......

长安玉真宫,应采和收拾了一个细软小包,换上黑色武士服,把长剑背在身后,她刚刚接到郭宋的密令,又要出发了。

徒弟净玉也跟着换上了武士服,背上长剑,另一个徒弟净月小心翼翼问道:“师父这次去江南,需要多少时间?”

“我也不知道,估计一两个月吧!若住持找我,你就说我需要闭关三个月,一切事务和长老堂商议,你的任务就是给师父保守秘密。”

“徒儿记住了!”

应采和见天色已经黑尽,便对徒弟净玉道:“马匹在城外,我们出发吧!”

两人一纵身跳上高墙,两人的身影一闪便消失在黑暗之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