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无相秘录
山光西落,池月东上。
虚谷子望着天空,只见明月皎洁,云淡风轻,古庙周围不时有蝉声起伏。
心中难免有些孤寂。
“孩子,我的时间不多了,你小小年纪便流浪江湖,我虽空活七十余载,却也孤苦无依。咱爷俩当真是天赐的缘分啊!”
接着又道:“江湖多风波,不知葬了多少英雄豪杰?你小小年纪,盼你今后多多保重。”
朱天鸣登时心如刀绞。
他与虚谷子相识不过几个时辰,但却一见如故,说不出的投缘,自己父母双亡,自从爷爷失踪后便开始流浪江湖,孤苦无依,未尝有半个亲人朋友,今日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投缘之人,更蒙他赠奇书送宝物,可谓情谊深重。
岂料造化弄人,相逢却又永别。
突然间,朱天鸣双膝跪地,向着虚谷子叩了三首。
兀自叫了声:“师父!”
他虽于多种人情世故不大知晓,但是受人传道之情,便有师徒之谊还是懂得的。
虚谷子见朱天鸣这突然的拜师之举,显的颇为意外,但意外之后便是喜不自胜,原以为自己身死道消,后继无人,不想临死之时还能得一传人,岂不宽慰?
无论是心性还是悟性,在虚谷子看来,朱天鸣无疑是上品之属,这样的传人可遇而不可求,因此,即便朱天鸣这拜师之举显得有些突兀,但于虚谷子而言,却是相当的受用。
不由慨叹地说道:“老夫一生未曾收徒,不曾想却是和你这小家伙结下了缘分,由此看来,老天待我倒也不薄,好孩子,快快起来,别跪着了。”
虚谷子认了朱天鸣这个徒弟,精神似乎好了一些,心中颇为激动,一言甫毕,竟然老怀激荡,立即大笑起来。
“哈哈……哈……咳……咳咳……”
但他毕竟身受重伤,已经到了油尽灯枯之境,那能如此大笑,笑声未断,已然剧烈的咳了起来,鼻孔和嘴角中竟有鲜血流出。
朱天鸣惊骇失魂,也顾不得起身,挪动双膝,赶紧向虚谷子扑去,一边在虚谷子胸膛上来回抚摁为其顺气,一边又去擦拭其脸上的血渍。
虚谷子嘴唇颤动,似是想说什么,但已力不从心。
朱天鸣悲不成声,看着躺在地上凄惨的虚谷子,心中莫名升起一股恨意,这天地何其不仁,竟然让一个古稀老人,以这样悲惨的方式结束一生。
但他更恨张宇初和纪纲,若非这二人步步紧逼,虚谷子便不会有这奇惨的遭遇。
恨意滚滚,满腔热腾!
咬牙啮齿道:“师父,请你告诉弟子,那张宇初和纪纲到底是什么人,弟子定要让这二贼血债血偿!”
虚谷子闻言,努力挣扎,突然厉声道:“不……不准……报仇!”
朱天鸣一怔,万想不到虚谷子一听报仇会如此激动。
他此时恨不得将张宇初和纪纲千刀万剐,听了虚谷子这话,忍不住问道:“师父,你……你这是何意?”
然而,朱天鸣并未得到虚谷子的释疑,先前那句话,已经倾尽了虚谷子仅存的残余气力,一言以毕,便已溘然长逝!
朱天鸣心中一沉,似乎整个世界忽然间都死了,想要放声大哭,却又哭不出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只觉双目朦胧,伸手去擦拭,泪水却如泉涌。
……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朱天鸣卧在地上,抱头呆呆瞪视着虚谷子的尸身。
不禁联想到自己的爷爷,都五年了,还是没有半点消息,不知他身在何方,此时是否安然?
越想心中越是不安,以至于他不敢再去细想。
着眼于当下,摆在眼前的第一等大事,便是设法将师父与天虞山的故人合葬,无论如何,也不能不守对师父许下的诺言。
但是对于寻张宇初和纪纲报仇之事,他需要另当别论。
勉力抱起虚谷子的尸身,在庙外寻了一处开阔地。
趁着月色,到山坳中拾些枯草干柴,放置在尸身旁。
在布袋中拿出半截火折子,递在唇边吹了好一阵儿,才冒起一束火苗。
颤抖着将柴草点燃,火光包裹着虚谷子的尸身开始焚烧起来。
看着火舌将虚谷子吞没,朱天鸣只觉这火光犹似在焚烧自己一般。
顷刻间,于这五年来对爷爷的思念,以及自己所受的各种磨难痛苦,尽数涌上心头。一股悲意袭来,扑倒在地,双手紧紧的攥着青草泥土,嚎啕大哭起来。
……
月行中天,一场酣畅的痛哭过后,朱天鸣心中的哀伤才渐渐舒缓了几分。
小心翼翼的将虚谷子的骨灰捡起,郑重包在一块红绸子中,这红绸子本是庙中神像身上披的,此时给他拿来装殓师父的骨灰,再好不过了。
包好后再用布条牢牢的束紧,将其放入那枚空间戒指中。
他轻轻抚摸着戒指,本欲戴在手指上,岂料他十指细小,此时还无法佩戴,只好将其与脖颈上佩戴的玉佩缚在一起,贴肉挂在胸前。
再用手挖了一个坑,将剩余的灰烬尽数扫进坑中,用土埋了,深深的叩了三头。
默默于心中起誓:“师父,弟子一定将您带到天虞山与故人合葬!”
如此一番忙碌过后,朱天鸣再次回到庙中,见到那泥塑的神像时,忽然心生敬畏,恭恭敬敬的跪下,向神像磕了几个头,心下才多了几分安慰。
忙到这时,已近四更天。
他与半日之内历经人间生离死别,心境起伏波折,思绪万千!身体虽已疲累,却无半点睡意。
于是便坐在神像底下,将那本山海图志取了出来,借着火光,查看前往天虞山的路线,以便天亮后动身。
他这五年来,虽然固留在此处等候爷爷归来,但经常出没于附近的镇甸,平时也常听那些走南闯北的脚夫讲一些外面世界的奇闻趣事。
一来二去,虽未行过万里路,却也于这地理方位倒是了解颇多,此时照着山海图志,不到一刻钟,便将去天虞山的路线牢牢记在了心中。
如此一来,头脑反而更加清晰,索性又将无相秘录拿出来翻看。
他对这本书,心中好奇的同时又有几分期待。
小心将书翻将开来,扉页所载乃是书者的自述,目光转动,只见上面写道:
“余名周侗,生于北宋末年,历南宋。时天下战火纷争,民生涂炭,观之多有不忍。上感天道晃晃,下体黎明多艰。遂传天书一卷,名为无相。以杀尽天下霍乱,止戈安民,还宇内澄清,福泽苍生。”
朱天鸣看完,只感一股杀气扑面而来,却又激荡着冲天的英雄气概。
后面紧接着又有一段话:“故,凡习余艺者,当以天下苍生为念,保家卫国,非大奸大恶者,不必过分杀戮。违者,天必厌之!”
朱天鸣肃然动容,对这周侗倒是多了几分敬佩。
默祝道:“小子谨遵前辈教诲!”
祝罢,将书翻到第二页,只见第一行写着“无相神功”四字。字迹苍劲有力,便与前页所书笔致相同。至此一行,其后写道:
“凡武者,内力为本,招数为末。是故无相神功,以积蓄内力为第一要义。内力既厚,则天下武功无不为我所用。”
朱天鸣心下了然,这段话说的再明白不过了,这无相神功是修习内力的功夫,只是他自己从未接触过武学,于这内力却是知之者甚少。继续翻看,见下面的字是:
“总纲:无,名天地之始,相,涵乾括坤。盖天地媾精,阴阳布化,乾坤以生。故无相者,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也。其高则冠盖九霄,其旷则笼罩八荒!得之乎内,守之者外,用之者神。凌六虚,贯涵溶,出乎无上,入乎无下,经乎汗漫之门,游乎窈眇之野。是故,咽九华于神丸,吞六气于丹田。”
这段文字,在朱天鸣看来,不仅生涩难解,且有部分简直一点不通,几于天书无二。
事实上,此乃道家武学最高要义,本就晦涩难懂。一者他对道藏经典接触不多,二则又对武学一窍不通,如此一来任凭他天赋绝顶,此时也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了。这也无怪他,休说是他了,便是绝顶的武道高手,也不一定能通解。想那虚谷子,精研一生,一身修为已至先天神武境,却也只是一知半解罢了。
朱天鸣反复研读几遍,依然无所获取,不禁有些失望。暗自摇头叹息,只好继续往后看去。
翻到下页,纸面上赫然绘着一个赤身小人,细看时,却见小人身上布满了线条。只见一条绿色细线,起自右手无名指,延着臂膀向上至颌下颈中而止。另一条绿线却是由左手起始,也至颌下而止。
这两条绿线均由一条红色的细线牵引,由胸前而下,朱天鸣凝目看去,见线旁注满了“璇玑”、“紫宫”、“膻中”、“中庭”、“巨阙”、“神阙”等字样,直至肚脐下的“气海”而止。
他不知这些称谓代表着什么,但是猜想这些细线应该是修炼这门功夫用的,只是看不出有何出奇之处。再看下面的文字:
“无相神功,从虚无中来,积精聚气,含阴吐阳,分错五行,以证武道。此“引脉”为无相神功之始。”下面又写的是这门功夫的详细练法。
往后看去,这样的图谱竟然有二十四幅,每幅图上均有细线和修炼法诀。
朱天鸣越看,眉头越紧,这门神功过于深奥。想要练成,没有个几十年的光景,怕是想都别想,心中颇有几分无奈。
手捧秘录,继续翻看。
心中涟漪阵阵,不由得惊叹出声,这无相秘录当真是包罗万象,里面涉及到内功、点穴、拳法、掌法、剑术、轻功、疗伤足足七大体系。其中更是附注着一些绝世秘术,实乃江湖中人梦寐以求的神功宝典。
朱天鸣自然也是兴奋不已,虽说他此时还无法参研透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定能有所获。
书中无日月,浑然之间,已至的最后一页。
此页没有任何文字,单单绘着一个盘膝而坐的老者,衣饰古朴,须发雪白,双目微合,虽是画在纸上,但神情栩栩,宝象庄严,使人看了肃然起敬,更似蕴藏着一股吸引之力,令人不由自主的心旌摇动,神不守舍。
朱天鸣心头震惊,越看越觉得这老者不同凡响,仿佛这根本不是一幅画,而是活物,充满着自然的韵律。
几乎是一瞬间,朱天鸣就完全沉浸在这幅画中,好似这画中的老者,无论是其面容,须发还是衣衫,都具有非凡的魔力。
忍不住伸手去摸了摸画中老者的面庞!
“轰”
突然间,朱天鸣感觉脑海中轰隆一声。
接着便有一道身影显现在脑海中,赫然便是那画中的老者。只是此时已不是画在纸上,而是活生生的走了出来。
“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固身及物,闭目寻思。表里虚寂,神道微神。外藏……”
就在朱天鸣心中震撼,感到匪夷所思之际,那老者诵出一段经文,犹如大道真言,振聋发聩,直击其灵魂深处。
朱天鸣身如静松,一动不动的坐在神像下,双目微闭,脑中渐渐空明澄澈。
初时只是听那老者吟诵,后来自己竟也不由自主的跟着吟诵起来。
一股超尘脱俗的气息漾出,看起来飘逸出尘,犹似不食人间烟火的谪仙,随时会羽化飞升。
更于此时,在他的脑海中,神凝于虚,犹如春暖花开,云雪齐化。
一团温和的热气自识海中升起,被吸纳进泥丸中,久久凝练。随着这丝气息的进入,朱天鸣魂不内荡,神不外游,只有一团温和之意,熏蒸四体,流贯一身,神魂竟有所增强。
正自他通体舒畅,心神俱醉之时,那诵经之声却是戛然而止,而那老者的身影也渐渐的化作光雨,消散在脑海中。
朱天鸣感觉自己的空冥状态瞬间破碎,完全清醒,只是对刚才的经历依旧震撼。
低头再看那页书纸,却发现绘在其上的老者竟然消失了,此时书页一片空白。
他情急之下捧起,悉悉索索的前后翻找,仍是一无所获,不禁有些怅然。
正自心中疑惑纳罕之际,脑海中突然浮现一段经文:“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固身及物,闭目寻思……”
正是方才老者吟诵的那段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