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风雨大宋 > 第235章 先锋南下

第235章 先锋南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狄青大军离开之后,杜中宵以杨畋部下为主,配合一部分轻炮和霰弹炮,组成一支三千人的轻装部队。由杨畋率领,南下荆湖南路,由那里入韶州。到了广南东路,就由杨畋临机指挥了。

在车站,杜中宵送杨畋上车,对他道:“钤辖,我们在京西路数年,带了这样一支兵马出来。能战不能战,就看这一仗了。你带广东之后,当轻装急进,拖住侬智高兵马。如果拖得够久,一两个月后带兵前去接应,就此灭了他,为国立功。有了胜仗打底,我们练的这军才真正成了。”

杨畋道:“我省得,提举只管安心。只要那厮敢仗着兵多,与我作战,我必拖住他。蛮人哪里有什么像样的军器?一向又无纪律,碰上我们的军队,哪怕没有火炮,只靠火枪兵都能战而胜之。我听说那厮久攻广州城不下,转头向北,攻略州县,还带着女子随行,一路作乐,哪里有个能打的样子!”

杜中宵点头:“钤辖与蛮人作战多次,一切知之甚详,我就不罗嗦了。再三叮咛,最关键的不是去打几场胜仗,而要以拖住侬智高主力在广东为目的,等到我们大军支援。”

杨畋点头:“明白。只要侬智高不过梧州,提举后续带大兵到来就打得上,我记得了。”

梧州是郁江的重要节点,一过那里,就进入广西路,从地理上应该以桂州和邕州为中心了。在广东的军队难以得到支持,交通也不便利,大仗只能留给狄青了。

郁江就是珠江的西江,此时依河段,分成左右江、郁江、浔江和西江几段,连通广南东西路。侬智高攻破横山寨,很快就破邕州,一两个月就兵临广州,就靠着这条水路。两广作战,就是围绕着这一条大河及其支流进行的,广州在下游,邕州在上游,确好就是侬智高的行军路线。桂州不属郁江水系,避开了侬智高的兵锋,两州之间的分水岭,就是天险昆仑关。

杜中宵对那一带的地理已经非常熟悉,在纸上推演过多次。如果自己参战,在哪里集结,从哪里进军,选哪里为战场,都有方案。可惜好事多磨,自己为帅出征的事情迟迟定不下来。

看着火车开走,十三郎道:“如可惜,杨钤辖只带三千兵马,又是轻兵。我们这些人,没得机会。”

杜中宵道:“侬智高虽不堪,也是三千兵能剿平的。几个月间他纵横两路,残破数十州,实力岂能小视?前些日子枢密院估计,侬智高手下最少数万人,十几万也有可能。——当然,他们蛮寇习性,自己手下多少人,只怕侬智高也不清楚。最要紧的,贼人虽没攻破广州,却在那一带盘桓近两月,周边的粮食必然被搜刮一空,足够支持他们继续流窜。”

十三郎点头:“委实如此,钤辖能把贼人大部留在广东,等我们大军赶到,就了不起了。若是放到广西去,只怕赚不上什么军功。狄太尉手下着实有能人,那个‘张铁锏’,走前因见我长得高大,与我较量了一番,不分上下,端的是好身手!”

杜中宵笑道:“不相上下,就赞好身手,莫不是夸你自己?张玉是西北有数的猛将,十几年随在狄太尉身边,不知立了多少战功!他们这一支兵马,素来以勇猛著称。第一勇就是狄太尉,排第二的就是张玉。阵前斩将夺马,在他都是稀松平常。另两位贾逵和孙节,看他们话不多,也都是有名的猛将!”

十三郎道:“着实如此。是我们僻处随州,这些英雄人物见得少了,少了见识。以前只道火山军时的张都监,骑射无双,我看这个贾逵也不弱于他。”

杜中宵道:“自然如此。贾逵出身寒微,祖上数代白丁。他投身军中,今日官职是一刀枪自己拼出来的,岂是简单人物?记住,这种禁军拼杀出来的将领,论及勇猛,都非常人可比。他们这些人,跟我们营田厢军不一样,许多统兵官武艺都是一般,靠的是能谋善算。军里能跟你动手较量的,只有杨文广、赵滋、窦舜卿几个人,禁军精锐将领怎么可能如此?”

贾逵出身于底层,家庭条件并不好。他的祖父名贾贵,听到这个名字,杜中宵总是浮现出前世看的一部电视剧中反派的样子,觉得必然是吃不饱饭的。父亲贾习早丧,母亲改嫁。贾逵从军,立功升迁富贵之后,给了继父不少钱,才把母亲接到家中奉养。跟继父之间,想来没什么父子之情。这个年代,妇人改嫁稀松平常,并不比杜中宵前世更罕见。范仲淹的母亲如此,杜衍的母亲如此,贾逵也是如此。至于杜中宵曾经认为中国古代改嫁会受到岐视,现在看来,肯定是宋之后的事情了。

听杜中宵的话,十三郎看看杜中宵,笑道:“官人自己就是如此,与人放对只是一般,治军提拔的将领自然也是如此。看姚守信,文文弱弱跟个书生一样。虽然其实有一把力气,等闲几个人近不了身,但别人看在眼里,就是觉得是个书生。”

杜中宵道:“沿边的帅臣,除了狄太尉,哪个不我这般?哪有帅臣上阵拼杀的!”

十三郎听了,只是笑着摇头,也不说话。又不是多年随在杜中宵身边,对杜中宵深信不疑,算一个人,十三郎说不定就此投军,随着狄青南下打仗去了。

说了一会闲话,杜中宵道:“今日大家在襄州聚齐,也是不易。我们这便过河去,到樊城找个吃得痛快的地方,一醉方休!自演练之后,诸军各有驻地,准备远行,好些日子没有团聚了。”

十三郎、姚守信、杨文广、赵滋等人纷纷叫好,一起到了渡口,坐船过了汉水。

杨畋的三千人算是先锋,随军的是低级军官,他们这些高级的主将,并没有随行。

樊城经过几年发展,已经不是原来的小镇,此时繁华无比。以火车站和汉水码头为中心,聚集了不知多少店铺人家。最近襄州上奏,准备把樊城镇升格为县,与南边的襄阳县一起管理。除了没有城墙,这里确实早已超过了镇的规模,许多州城都没有这里热闹。商税规模,更早已经达到了上州的水平。

到了樊城镇,十三郎道:“前边不远,有一家码头旁边的菜馆,不似别家起酒楼,而是在河边圈了一块空地,菜的口味极好。他们临河,日日都有新鲜活鱼,烤鱼最是对我胃口。不如就到那里去,与酒楼相比少许多拘束,而且价钱便宜。”

杜中宵道:“放心,军中几位高级将领用餐,公使钱不能使吗?只要口味好,价钱小事!”

众人叫一声好,赵滋吩咐随从,到一边的商场买几瓶好酒来,反正公使钱报账,不喝菜馆的酒。

几人到了十三郎说的菜馆选处座头坐了,纷纷点菜。只要自己喜欢的口味,都选贵的点。有公使钱吃饭格外阔气,不似自己请客,还要斤斤计较一番。

杜中宵对这里烤鱼不感兴趣,此时没有辣椒,烤了总觉得缺少味道。河湖里的鱼,只合拿最鲜美来的进行清蒸。

正在热闹的时候,几个士卒随着买酒的随从回来,对杜中宵道:“原来提举在这里!刚刚得到的消息,前次来的石团练,又到樊城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