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爷爷带我去北宋 > 第二十九章建渠引水

第二十九章建渠引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当然得立契约!我还就怕你这厮托大,不立契约!不用白纸黑字写清楚,到时候我还怎么坑你?

邓嘉点头:“那就赶紧立吧!”

如明老和尚叫来一个小沙弥,命他取来笔墨纸砚。

磨好了墨,填好了笔,如明老和尚问向邓嘉:“小施主,这借贷多久偿还?”

“两个月!”

如明老和尚点头,说道:“今清溪农会诸人借法海寺一千石米粮,一万贯铜钱,约定两月后归还本息。本息合二千五百石米,二万五千贯铜钱。逾期不还,则以清溪农会诸人家产充之。”

如明老和尚写好后,递给邓嘉。

邓嘉就是想黑了这钱,所以这法海寺的利息高不高,契约上有没有玩什么猫腻他根本就不在乎。

他看也不看契约,利落的签下邓琞先的大名,递还回去。

如明老和尚之前以为邓嘉会还价的,所以才狮子大开口的把利息定成了一倍半这样的天价。没成想邓嘉什么都没说,直接就签下了契约。

他眼皮抖了抖,指着王瓦头等农会的骨干,说道:“他们也要签,而且花册也得留下一份在本寺!”

邓嘉浅浅露出一丝诡异的微笑:“没有问题!”

农会的骨干们便也签上了名字,并且将花名册交给了老和尚。

如明老和尚看着手上的借据,又翻了翻花名册,看到了上面清溪镇百姓们的画押后,一张老脸笑成了菊花。

他将借据和花名册收好后,对邓嘉说道:“好!老衲这就命人将钱粮担到寺门外,小施主准备叫人担走吧!”

如明老和尚亲自将邓嘉等人送出寺门后。一个个五大三粗的和尚担着白花花的白米运到寺门外,扁担压得很弯,估计有一百斤一担。

一千担白米整整齐齐摆放在法海寺门外,另有三百多担铜钱摆在白米旁边。

早就有农会的成员守在寺门外,他们从没有看见过这么多白花花的大米,这么多金灿灿的铜钱,一个个的都看呆了神。

等他们慢慢的回过神来,心中顿时升起了熊熊的怒火——好啊!你们这群肥头大耳的秃驴居然有这么多的粮食,往年却不见你们拿出来一点救济乡亲们。你们这群畜生,就等着我们要死了,来趁火打劫是吗?

看到百姓们眼中的愤恨,邓嘉欣慰的点了点头。自己的花了那么多力气搞得农民夜校总算是有点效果了!

邓嘉让农会的成员将这些钱粮担回土地庙。路上,李清照走到邓嘉身边,问道:“你是想借鸡生蛋吧?”

“聪明!”

“但是这利息这么高,你怎么还?”

邓嘉转过头看着李清照,说道:“谁说我要还了?”

“那你。。。。。。”

“建水渠的水泥和鸟粪肥不能让我家白出,这都是我家的生意,而生意有生意的规矩!所以你说的借鸡生蛋,是不错!至于欠那如明老秃驴的债嘛,我要让他偷鸡不成蚀把米,谁让他这么贪心!”

邓嘉和李清照走到镇口。按照约定,今天水泥应该要运到了。

果不其然,接连的大车一辆又一辆的驶进了清溪镇,车上装载着一袋袋的水泥。

清溪镇隶属于湘潭,湘潭离着浏阳其实不远,本来三四天就能运到。但邓嘉这次要的水泥太多,又是临时加派,厂子里没存这么多的现货,才耽误了这么久。

至于鸟粪肥是从海南那边运来,还需要些时日。

邓嘉从那一万贯里抽出五千贯来交付给车队的管事。按照他以前的性子,这钱他是不愿意出的。

但理性胜过私欲,他明白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人情是不能大过生意的。如果高层开始以权谋私,那必定是上行下效,最后企业的规章就成了一张废纸。坏账、死账一大堆,然后企业就破产倒闭了。

这水泥生意是自家的,当然不能崽卖爷田心不痛。

邓嘉让管事的留下一名会使水泥伙计,让这个伙计教着农会的骨干们学习如何和水泥,如何砌墙,如何抹水泥。

从山里引水,普通的水渠是行不通的,得用一种特殊的引水渠,才能保证整个清溪镇的用水。

好在绘画界曾经出现过一位超级大神——达芬奇。他留下过一本笔记,也就是著名的《达芬奇笔记》。

《达芬奇笔记》收录了大量达芬奇的原创手稿,集结了近四百幅真迹,其中包含军事学、几何学、解剖学、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地理、物理学、光学、力学、土木工程等等。

中国能与之相提并论也只有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了,但奈何邓嘉在后世没有研究过《天工开物》啊,而《达芬奇笔记》他倒是买过一本。

《达芬奇笔记》中最具有参考价值的是达芬奇设计的机械与建筑,达芬奇是十五世纪的人,那个时候的欧洲和现在北宋一样,工业都是停留在手工阶段。

而中国匠人们的手工技术说自己是第二,谁敢说自己是第一?越王勾践剑了解一下!

所以笔记上记录的机械与建筑,现在完全能够实现。邓嘉要采用到的便是一种叫做水渠桥的建筑。

这个水渠桥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它采用了虹吸原理,更够吸纳山泉后,再经由山岭、河流及田野,最后引入城镇。

桥分三层,上层的是渡槽用来引水,顶部加有盖板,以防水被污染,每隔百米左右还设有通风口和检查孔。

中层是通行层,供行人与货物通过。下层是支撑层,用来支撑桥体和跨越崎岖的地形。

邓嘉根据着记忆照葫芦画瓢将水渠桥的结构画了出来,并规划好施工路线。接下来就是开始建造了。他叫来王瓦头等农会的骨干们,吩咐事宜后。

一个以农会为中心,农会成员为骨干,千余清溪镇百姓参与的大型工地瞬间组成。工地上只管一日三餐,一文钱工钱都没有。

这种待遇在邓嘉看来简直是惨无人道,可百姓们却干得热火朝天。辛亏这是在万恶的封建社会,老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然保准被告的连内裤都被赔掉。

百姓们在农会骨干们的指导下,将水泥和好,捏成砖头的模样,一块块摆放好。等到水泥一干,这些就变成了结实的水泥砖。到时候再拿水泥当粘合剂一抹,水渠桥就能一步步建成了。

邓嘉还是采用的砌砖方式来营造水渠桥,虽然人力消耗多施工进程慢,但是可以控制材料的成本,毕竟这时候人工真的不值钱。

而且采用钢筋混泥土方式不现实,且不说钢筋成本太高,怎么浇筑都是一个大问题。总不能一桶一桶的浇吧,那岂不是成了豆腐渣工程?万一通水就垮掉了怎么办?

为了保证安全,邓嘉和李清照等人群策群力还指定了一系列的施工章程和标准化作业。慢一点没关系,一千担的米粮够百姓们吃上两三个月。不能因为赶工期就瞎搞,万一死了人就难以收场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