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由我而校 > 第0224章 清查僧道

第0224章 清查僧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从柴堆里逃得一条性命的刘恩正在京城的一套宅子里与父亲、妹妹共度新春。

刘恩小的时候,家乡闹灾荒,他就随着爹娘一路讨饭去了涿州。记得也是这个时候,数九寒天,富人家的孩子守着火炉还嫌冷,可是刘恩却要每天起早贪黑,穿着一双又破又薄的鞋,帮助他爹沿街去送水,半夜回到草棚里,娘看着他那冻成紫萝卜似的两只脚心疼的直掉泪。

就这样熬过了六七年。有一天,刘恩问他娘:“有钱人吃水,为啥咱管送?”

娘说:“人家说咱命苦啊!”

刘恩又问:“啥叫命?”

娘说:“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刘恩依旧不明白人的命为何各有不同,但他已经满足了当下的生活。刘恩本来以为他会一死了之,谁知道还有和亲人再相见的机会,有温暖的居室可以生活,有美味的酒菜可以饮食,真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

刘恩的好运并没有结束,皇帝见他对佛教典籍的理解很深,通过一次考试,认可了他的能力。天子任命他为礼部下辖的僧录司左阐教,是从六品的官员。

皇帝任命刘恩为僧录司的官员,就是要他严格管理度牒的发放。由于僧道可以免疫,故投充者很多。永乐年间,直隶、浙江各郡军民子弟私自削发为僧,到京师请领度牒的达到一千八百余人。成祖下令把他们全部交给兵部,编入军籍,发配到辽东、甘肃戍守,以示惩戒。

但法久弊生,正统开始,制度逐渐废弛,僧道人数滥增,其原因,一是由于百姓为逃避徭役而托身寺庙的不绝,不少私自剃度。

二是统治者在法令上制止,而行动上倡行。

如正统五年,度僧道二万人,重修大兴隆寺时,不仅请了崇国寺僧主持,而且皇帝亲传法自称弟子,公侯以下趋走如小沙弥。景泰二年,太监兴安又以皇后旨度僧道五万余人。

三是朝廷或因急用军粮、或因赈灾等,而已五石、十石的价格出卖度牒。

于是成化十二年度僧十万。成化二十二年度僧二十万。到弘治时,有度牒的僧道已达五十余万,是定制僧道额四万人的十多倍。他们不事劳作,而食米总数相当于京师一年岁用之数。再加上寺院都有多少数量不一的田地,这些田地有些是免差徭或部分免差徭税粮的,有些是蠲免一切徭税,有司不得问。因而寺观僧道成了大明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

到了万历朝,版图仅五十里的宛平县,寺观却有五百七十五处,而其徒子徒孙不可胜数。这时对领取度牒的考试、限额等,早已成了虚文。

朱由校是不能容忍这类事态的蔓延,整治完阉宦、藩王、贪官污吏之后,就是这帮僧道。

当然了,整治也需要一个理由,比如说欺男霸女、草菅人命的恶行。刘恩就差点不明不白地死了。还有,就是佛法的钻研程度,一部佛经都不会念的滥竽充数的野和尚多得是,这些人要通过朝廷的考试甄别出来。不合格的和尚,勒令还俗,不配合的就送到辽东去屯田。永乐朝的旧事,天启朝自然可以沿用。

皇后张嫣虽然信佛,但对皇帝此举不敢发一言。

大臣们倒是有不少上疏反对的,朱由校命令司礼监和内阁全部驳回。

天启十年,三月初三日。皇帝到皇极门临朝亲政。

此次常朝,皇帝宣布了关于内阁人事的三个重要调整。

第一、朱燮元由内阁大学士升级为次辅。

第二、李标进入内阁担任大学士,参政议政。

第三、内阁首辅孙承宗于明日离开京师,去山海关外指挥辽东屯田的再分配。在此期间,一应国家大事由内阁次辅协助皇帝决定。

朱燮元文武双全,是治国理政打仗平乱的一把好手。他品德高尚、爱民如子,升级为内阁次辅,这是很合理的。

新来的李标为官清正,性格耿直,敦大礼,顾大局,明辨是非曲直,敢于直言谏君。根据皇帝多年的考察,李标不结党,把地方的实情告诉朝廷,不做任何隐瞒。再加上他今年四十七岁,正是干事业的年龄,所以皇帝把他拉入内阁。

当初辽东之所以被后金轻而易举地击溃防线,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地的利益集团降低了明军的战斗力,他们只知道捞钱,不体恤士卒,不认真练兵。军饷被贪污,武器装备被盗卖,军队当然就打不赢仗。

熊廷弼在辽东当了九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