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047章 假戏真做

第1047章 假戏真做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赵昺对臣僚们在会议时提出反对意见并不反感,反而会加以鼓励。因为他清楚一个人的思维往往会形成固化,而集思广益正可开拓思路,在争论中获得更为合理的方案。当然他也会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使众人接受他的方案,但这也是在听取大家的意见之后。

现下见众将对战略上的安排已经再无异议,那么下来的重点就是讨论战术上的问题。但是赵昺却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伏击过江敌军的方案上,而对进攻扬州倒像是不那么放在心上了。当然这有出于首战必胜的考虑,可事实上伏击战也并不比进攻战容易,在他看来难度反而更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赵昺现在是对此深有体会了,在前世中各种战争相关的艺术作品中,埋伏和伏击作战可能是最为常见的桥段了。也不可否认,伏击作战在战斗中的效果也是相当有效的,更是以弱胜强,重创敌军的最好办法。

总的来说,伏击战术之所以能够时至今日依然不时出现在人类的战场上。很大程度上正是有赖于这种战术可以“四两拨千斤”的强大作用。但是想要打好一场完美的伏击战,同样也需要相当高的军事手腕与技能,必竟战争,从来不是儿戏。

不过,赵昺以为伏击战最难的不是战斗开始后,而是在战前和战后才是最困难的。在近现代战争中,天上有卫星和飞机严密监视地面,地面上有侦察车和徒步的侦察兵深入纵深进行侦察,使得伏击的难度大为增加。那肯定有人说,在古代这些高科技玩意儿都没有,隐蔽在峡谷、密林中伏击敌人的难度肯定没有问题了。

其实这是一种误导,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伏击战就是占据峡谷两端,然后使用落石和各类远程武器攻击便可。但真实的战场情况远没那么简单。首先,峡谷地形大多是在像太行山一带的山区比较常见。在中国广大的丘陵、平原地区,这一地形便很难找到了。因此大部分的伏击战,其实都是在稍有高度优势甚至是相同高度情况下进行的。

兵家孙膑在马陵道伏击庞涓可以说是最为著名的战例,现实中这一地区只是比较低缓的丘陵山区。其次,伏击战做不到仅靠远程武器就能实现轻松零伤亡。实际上,在遇到伏击时,受伏击一方,往往也会进行相应的战术来尽力规避伤亡。即使是在近现代战争中,伏击战往往也会出现打成追击战甚至是攻坚战的情况。

在冷兵器时代,由于单凭弓弩一类武器杀伤效率较低,因此伏击战更不可能只依靠远程武器,而是在完成伏击之后,再利用地形优势展开围歼战。马陵道之战被伏击歼灭的魏军实际上也只是庞涓“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的轻步兵。

且从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的记载来看,魏军也是进行了一定时间的抵抗。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才以庞涓自尽结束。之后真正将魏军重创的,则是在马陵道庞涓死后,“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那么就有人会提出疑问了,在失去了地形优势的情况下打伏击战被伏击的敌人是不是瞎啊?那么多人埋伏着,竟然看不到。尤其是在古代大兵团作战的情况下,万人列阵也是绵延十数里的壮观景象,且敌方也会侦骑四处哨探,这么大的阵势怎么可能发现不了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不是被埋伏的人瞎,而实质上是埋伏的军队往往处于被伏击者的视线之外。古代打仗都是要靠队形与组织的。而行军状态下的部队要想转换成战斗队形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出于节省体力的考虑,行军状态下的士兵往往轻装,只携带随身的副武器。铠甲、长柄武器往往是装载在队伍里的车辆与驮兽上的。

本质上说,伏击者其实是以战斗队形和战斗状态去突袭处于非战斗队形与状态的被伏击者。也就是说,以有心算无心,以有备打无备。所以当被伏击者能看到敌人的时候,对方肯定已经以堂堂之阵压过来了。这时被伏击者还在手忙脚乱的变换队形,领取和分配兵器。这种态势一旦形成,基本就是对被伏击者的单方面屠杀了。

可要想达到这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可不仅仅是藏在敌人视线之外就可以了。在任何时代的战争中,情报永远是最重要的。因此在古代战争中,军队在行军时,也往往会派出哨探来随时侦察周围的情况,他们的作用不仅在侦察行军路线,还要做好敌军预警。

但是古代的哨探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实际上能够进行的侦察范围相当有限,也就有了哨探十里、二十里的区别,且伏击方也会派出斥候、游骑反杀对方的哨探,阻止其获得情报。而想要躲过敌军的侦察,就要对当地地形十分熟悉。而事实上大部分的伏击,基本都是在敌军对于当地地形不熟悉的情况下进行的。

因此行军路线是否会有敌军伏击,赵昺以为将领的判断时常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在这中情况下,将领对于行军路线的判断,往往不得不依赖于哨探侦察的结果,但哨探在必须优先于行军线路的探索的情况下,更难对敌军位置进行有效追踪。而一场成功的伏击战,除了要能够成功掌握敌军的行军路线以外,还要是能够保证自身的行动不被敌军侦知,并且还要对敌方将领的判断进行迷惑,当然还需要些运气。

尤其是在一些环境相当复杂,比如丛林、山区等地形中,伏击战的效果往往更加显著。在蒙古征伐安南的战争中,安南一方就多次用伏击战术,将数量和战斗力都明显优于自己的蒙军打得溃不成军,其依靠的就是越南北部复杂的丛林和山地环境。

不过面临完全陌生的环境地形的战例终究是少数,因而如果想要真正诱敌入伏,这就是技术活儿了。其实伏击战对于赵昺来说并不陌生,当年在七洲洋大战中大败刘深,严格的说也称的上是一场伏击战。此后在琼州保卫战等几次大战也皆有伏击战的影子,应该说他对于伏击战并不陌生,可他却知道这与陆地上的伏击作战还是有区别的。

在海上,赵昺可以利用岛屿藏兵,也可以利用地球的曲率躲在敌军的视线之外,且水战还有风向、水流及潮汐可加利用,迅速完成对敌的围歼。而陆地上则只能利用地形、地物伏兵,且他已然丧失了在海上最重要的机动优势,可这又是围歼和追击作战中最不可或缺的。

此战赵昺想定的伏击区域是在昆山地区,这里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海口淤积而成的平原,加上受海潮的侵袭,多是盐碱地,并不适合草木生长,自然也不适于耕种,至今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所以这一区域虽然经过千百年的进化,却也没有孕育出高山峻岭,也没有生长出足以藏兵万千的大片树林。

赵昺也清楚自己一旦发起北伐中原的战争,就要直面临机动性强于己方的蒙军,要想能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预先设伏,截断和围歼敌军,才有可能达到击败和歼灭敌有生力量的效果。而中原和蒙古地区多为地形平坦,无遮无掩的平原,当然对伏击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伏击战术也是宋军经常演练的,不过在收复江南之战中,各部皆是依仗犀利的火器猛冲猛打,采用的战术更多是穿插奇袭和迂回包抄,伏击战术的运用乏善可陈,所以缺乏实战经验。而赵昺也想通过此战取得实战经验,锻炼部队,为以后的作战打下基础。

赵昺以为既然伏击战能否成功是在考验双方将领的能力,那么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能够让敌军将领觉得自己“胜算很大”或是“闯过去就能赢”。比如前面说过的马陵之战,孙膑就是利用著名的“减灶计”,通过不断减少齐军所用的土灶,让庞涓对齐军的状态出现误判,从而没有做好侦察便轻敌冒进。

而在后世还有另一个相当经典的伏击战案例,便是萨尔浒之战后金对刘綎所率明军进行的伏击。在战前,后金军派士兵穿着之前被击败的明军铠甲,并手持之前被击败的杜松部的明军令旗,诱骗刘綎率领明军加速前进。结果刘綎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入了后金军的埋伏。

那么落入伏击的军队,真的就等于即将全军覆没了吗?其实也未必。伏击在初期对于军队最大的破坏,实际上是对士兵带来的恐慌,因而令军队失控。因此在受到伏击的情况下,如何能够让更多的士兵始终处于慌乱状态,是加重敌军伤亡最重要的一步。

而由于伏击往往是发生在行军地形较为狭窄的地区,所以此事绝不能让敌军从行军状态迅速成战斗队形展开也就成为胜负最关键的事情了。这也是为何古代精锐的要求往往是对突发情况能沉得住气,快速应对。赵昺以为做到这两点,被伏击者实现反杀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赵昺也明白让敌军陷入混乱也只是赢得了战机,此时就要迅速穿插分割遭到伏击的敌军,因为当被伏击的队伍被敌人截断时,才是最危险的。因为在军队被截断后,往往随之而来的便是对于遇伏一方其中一部的围歼开始。

在遇到伏击战的情况下,其实是最考验将领的水平时候。面对这种情况,被伏击的指挥官往往要考虑如何能够尽快收拢手头的己方士兵,然后进行突围了。不过赵昺知道在大势已成的情况下还想要逃出生天,出了敌将出色的指挥以外,还要有相当好的运气了……

“陛下,属下以为若是将江口沿边百姓尽数撤离并不妥当,如此就等于告诉蒙元我们已有准备,他们怎么还会在上钩呢?”众将商讨如何将敌诱过江,发生了争论,多数人以为为了避免百姓的伤亡,应当在大战开始前将居民内迁,而孙恺则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孙都统所说有理,我们若是故意漏出空门,敌将难免会有所怀疑,反而会认为其中有诈!”赵孟锦想想道。

“当下江东其它渡口皆紧邻常州、无锡、常熟等地,皆是人口稠密之所,且是税赋重地,若是蒙元从这些地点渡江损失太大。只有昆山一带最为合适作为伏击地点,可若是漏出破绽,我们一切准备就都成了空!”韩振皱皱眉言道。

“洒家觉得却是无妨,我们既然采用驱鱼入网之策,已经在常州等地加强江防,这里正如韩枢密所言乃是朝廷税赋重地,加强兵力也是理所当然。而兵力集中于此,那么昆山一带兵力必然薄弱,将百姓撤离以防生变也并无什么不妥,且在敌军频繁袭扰下内迁百姓也一向是惯常措施,如此敌军反倒不会生疑。”这时陈凤林捋捋胡子言道。

“嗯,陈都统说的在理,若是在敌军频繁骚扰下,我们不采取应对措施反有欲盖弥彰之嫌。现下不仅百姓要有组织的内迁,御马场也要尽快撤离,这样还能给敌一种这里兵力薄弱的假象。陛下以为呢?”赵孟锦看向皇帝道。

“朕以为有理,但昆山沿江堡寨还是要像以往一样严加防守,不能同时撤出,但要做好应对预案,总之要假戏真做!”赵昺点头道。

“这个有些难,还请陛下赐下锦囊妙计,属下是个粗人,哪里会演戏,别到时演砸了坏了陛下的大计!”孙恺听罢却是苦着脸道。

“孙都统,你三国听多了吧,真当朕是诸葛亮了!”赵昺听了却是苦笑不得,脑子中出现的画风却是诸葛亮战前给各位将军分发锦囊,命令诸将到某处打开第一个锦囊、某处打开第二个锦囊。蜀军依计行事取得大胜,众将叹曰:丞相真乃神人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