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随时随地可清静
王紫玄呆坐在山巅上,很是不开心。
这一次,她来到冰雪州,发现了如此人间惨剧,当即提着剑,要去找那位州主苏媚儿的麻烦。却被自己的师父拦下了,这是王紫玄,第一次被自己的师父训话。
以前不管做什么,都是没关系的,现在怎么回事?
紫霞神君却什么都没给她说,只是留下来一卷道门的典籍,让她好好观看,修一修心。王紫玄一直以来,都是修剑的,还不知道什么是修心。
在这紫府中,待了好些天了,一点进展都没有。
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修仙之道,别无他事,只是“炼心”二字。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心,如主人,目,如门户。本来之真心,空空洞洞,无人、无我、无物,与太虚同体,焉有生死?其有生死者,后天肉身之心耳。
王紫玄看到这些话就头痛,她把甩到一边,很是烦躁。
这时,一个身影,缓缓飞到她身边,笑道:“你还好吗。”
王紫玄定睛一看,顿时有些开心,她笑道:“你怎么来了。”
谢宝树有些无奈,说道:“担心你啊,没办法,只能过来看看。我师父刚才砍死了金龙真人的一道分身,没想到,你师父和另一位穿着银色道袍的真人,就冒出来了。”
王紫玄没好气的说道:“那是我师叔,银狼真人。”
谢宝树觉得有些好笑,说道:“你们道门的,可真是会取道号。一个金龙,一个银狼,都是道君坐下弟子啊。你为什么被关在这里?是不是想砍死那位州主。”
王紫玄点点头,将那本书籍甩给谢宝树,说道:“师父说我得练练心才行,这本书我也看不懂。”
谢宝树接过一看,原来是一本道门心经。
炼心者,仙家彻始彻终之要道也,心地茅塞,虽得丹道,亦是旁门。虽成顽仙,不登玄籍。然世间之顽愚之人,妄想避开炼心,直入丹道修炼,世上修道者多如牛毛,为何成道者凤毛麟角?
更有甚者,妄谈玄关,玄关一窍,微妙难知,丹道之修炼,如不明玄关,犹如蒸沙成饭,认幻丹为真意,入魔境为大成,此类修士如无明师棒喝,下场非癫即狂,浪费一生。
谢宝树翻开了一眼,书籍的作者是青华道君,也是道门有名的一位道君,不过不在世间了。
“玄关一窍,先天不传之秘,历代祖师所不欲尽言者,尽付于子。夫玄关一窍,乃诸圣诸仙,特从明心见性时节,提出两字,以教学者。心何以明?忽然而明。此玄关也。性何以见?忽然而见。此玄关也。玄关为明心见性之灵机,结眙炼丹之妙括。故古人恁空提出两字以教后学,使其从针锋上打一筋斗,电光中立一注脚。”
“
仙家之分身化气,出水入火,上天下地,千变万化,皆从此玄关参得来把得定。打得筋斗转,落得注脚实,则变化由心,幽显惟我,无难事矣,此数言皆天机也。非有十年功苦,钻研不透难然,执着十年,便是痴见。易则顷刻,难则终身。子具宿慧,谅决不难。”
王紫玄看见他的神情,问道:“你看得懂?”
谢宝树点点头,说道:“这怎么看不懂。”
王紫玄顿时沉默了,她出身书香门第,是懂诗书的。但是看到这些晦涩难懂的经文,还是会觉得头疼。谢宝树竟然丝毫不觉得枯燥,到底谁才是道门天才?
谢宝树倒觉得没什么,他喜欢看书,而且也不觉得,这书籍有多晦涩难懂。
《道德经》云:“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丹道之口诀已经完全写出,世之修士当细细体会“橐龠”之意境,秘密就在这两个字上面,明了此境,方能炼出真丹,然还须最后一着“粉碎虚空,化身千亿”,方入于真空之境,位于仙家之列。
然世之修士,以为打坐结印,苦修道法,就能成就,须知成就与否,与刻苦无关,心性的通透才是最最关键!如遇传法之师,本就不明心性,认道法为根本,那就更加以盲引盲,差之千里矣!
谢宝树看完这一篇,突然觉得,道门的修士,也不全都是像金龙真人,银狼真人这种咄咄逼人的。
王紫玄问道:“你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谢宝树看了看他,小声说道:“怎么样,能不能想办法,带你出去。”
王紫玄摇了摇头,说道:“我师父的心思,我还不了解吗,她是绝对不会让我出去的。冰雪州的事情,我管不了,只能靠你。你自己小心些,这次事情不简单。”
谢宝树点点头,问道:“道门为什么要管这件事?”
王紫玄看着他,笑道:“自然是因为,现在朝廷在修建万里长城,来不及管这些事情了。而且我听说,那个小姑娘曲笙歌,资质很好,道君想要收她为亲传弟子。”
谢宝树见过那个小姑娘,十分讨厌。
王紫玄看了他一眼,抓住他的手,在手上写了两个字,说道:“你快出去吧,不要管我了,等我参悟了这篇炼心道籍,自然会出来的,莫要担心我。早些解决事情,让冰雪州的凡人,少受点苦。”
谢宝树感受到这两个字,点点头,转身离去。
他知道,有人在窥探这一方天地。刚刚离开山间,一条金龙,陡然出现在山上,朝谢宝树猛扑而去!这条金龙,乃是符箓所化。十分凶猛。
还没等谢宝树回过头,这条金龙,被王紫玄的符剑,一剑劈成两半!
王紫玄拿起那本书,望着天穹,笑
道:“师伯,对一个小辈出手,不符合您的身份啊。”
天空中,寂寥无声。
谢宝树迅速离去,这里还是有危险的。刚才出手的,肯定是金龙真人,谢宝树不知道这位真人,是怎么出手,但是肯定很危险。谢宝树手心上,有两个字,这两个字,极为关键。
他想早点出去,以免出意外。
山巅上,谢宝树离开后,王紫玄就拿起那本书,慢慢观看,琢磨其中的道理。炼心,为道家铁壁铜关。攻得此关破,打得此壁穿,所谓:圆陀陀,赤洒洒,黍珠一粒,阳神三寸,自在玄宫,周通法界。虽有烹炼之功,养火之候,亦可谓造塔七层,独余一顶,直顷刻间事耳。
深有道心者,勇于砥砺,诚当今之豪杰,何患道之不明,金丹之不就?然,静观工夫,非心如死灰、形同槁木,不能撇弃一切、撒手悬崖。
世间修士,一共有三种,练气,炼体,炼心。
王紫玄很不明白,她是一个剑修,乃是练气士。为何自己的师父,要甩给自己一本炼心的典籍?这本书,晦涩难懂,实在不是人的看的。
青春易过,白发催人,勉之勉之,宜自警省!修道之法,千言万语,总尽炼心两字,而炼心之法,不必出世,不必避静离俗。
王紫玄知道,师父不全是在拖延时间,不让自己出去,而是这典籍,对自己真的有用。她看到冰雪州百姓的惨状,暴脾气起来了,恨不得一剑把州主府给斩平了。
但是此时,最重要的是炼心。
古之成仙者,岂尽入林、杜人事,而后得跨鸾乘鹤、逍遥紫府哉?总之,日用饮食,无非是道。仰事俯畜,无非是道;戎马疆场,亦无非是道。坛经曰:抡刀上阵,也能见性。昔人所谓:“动处炼神,静处炼命”
人间炼心,山中炼命,不得大药,入山无用。当得其金丹大药,得漏尽通后,方可入山面壁而炼命。
王紫玄就是这样,虽然脾气暴躁,但是她能为了某件事,静下心来。她不去理会自己的符剑,反而坐在高山上,开始朗诵起这本道经上的内容。
“神通变化,出入自如,洞鉴十方众生,知他心内隐微之事,他虽意念未起,了了先知,虽意念未萌,了了先觉,此是他心通也。”
渐渐的,王紫玄,陷入了一种玄之又玄的境界。这种境界,在道门的中,被称之为“清静”。
经文中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是讲如果人们能够始终保持清静的本真状态,那么就能与整个天地大道齐合为一。
道门强调“清静”,尚包含着两个递进层次。
道门认为,轻清之体是修炼所要达到的一个终极状态。如阴阳肇分之时轻清者上升为天、浊滞者下沉为地,
人身本是秉阴阳二气合和乃生,阳气散尽便是作了阴鬼之类,所以修行之要在于保养人身中的轻清阳气而消除先天、后天所沾染的种种浊之气。
道门中中有一句话叫“阴阳动,生万物;阴阳静,返先天”,顺应阴阳生灭的变化则为人也,修行实则是一场分离阴阳的过程,使修炼者体内只保留具备阳性的轻清之气。但因为阴阳二气是不断变化流转的,是动的过程,要实现阴阳相分就要逆动而静。这就要求人们在日常的修行中身心皆能保持“静”的状态,心不因外事而起贪嗔、身不因欲求而沾染荤杂,不着外缘,所以才能内守真静。
清和静结合,便是清静。
一则曰内守,二则是对欲望和不良习气的清除,二者相合便是“清静”。所以道教中提到的清静,不仅仅只是在强调心中没有烦恼,而是要在面对事态万千的时候始终心如止水,同时更要能够止得住因自身而起的诸多魔障,由此才能把清静作为修炼的法门,而不仅仅只是炼心也。
王紫玄有些悟了,再次翻开面前这本书籍的时候,不再觉得晦涩难懂,反而是面带微笑。
常,字面意思解便是经常、恒常,是把此上所言清静修真的方法恒久地坚持下去,使其变成一种常态。是言修行,仍属于人为的范畴,待到可以把清静视之为人生之常,便是把主动人为内化成了自然,即是去有为而臻达无为也。真常清静,是无执念的象征,去无可去之时方是真常。
根于此,则知清静二字乃是道教修行的一大本旨。经文中又言“真心清静道为宗”,不离身心清静,便可不离道。世间术法万千,皆是载道之器、之方,过分执着于末端而忘本真,则是背道。
同理,过分强调于清静修真而妄断术法皆是道之末用,则亦是执念。
王紫玄突然想到了谢宝树,那家伙,好像每时每刻,都处在“清静”的这种状态中。
难怪看书,一点不觉得晦涩难懂。
想到这里,王紫玄微微一笑,说道:“都是我是天才,跟你比起来,我算个屁的天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