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混乱的田地
郭允厚稳稳的坐在那里,目视着魏忠贤几人告退。
皇帝的意思,他大体也明白。
“朕励精图治,正是急需人才之际,也正是先生大展身手之时,先生却似乎没有什么想法。
朕很不明白,先生可否为朕解惑。”
郭允厚沉默片刻,再次组织下语言:“这些年朝廷度支困难,户部事务又无比繁杂,臣左支右绌,使尽浑身解数方能勉力支持。
臣亦知陛下正在用人之际,可臣自觉已是身心俱疲,做好分内之事已经耗尽精力了。
有负陛下厚望,臣惭愧。”
皇帝沉默了。
郭允厚也不再分说。
借口。
实际还是大明官员的通病,万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再者也是谨慎,对这种加强户部权力的提议,还是避些嫌的好。
何况,他也不必再去争取什么了。
再争取入阁吗?
作为官场老油条,他看的非常透彻。
不管皇帝是有意或无意,内阁已经逐渐沦为摆设,许多以前内阁的分内之事,现在都是召集六部合议,或者直接与六部商议。
在可见的将来,内阁必定会回归太祖、成祖时的地位——皇帝的秘书。
半响后,朱由检方道:“且先如此吧。”
“臣告退。”
没人换!
朱由检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徒呼奈何。
罢了,只要他称职,先干着吧。
------
27日。
宛平县衙大堂东侧值房内。
孙成敏三人很兴奋,短短不足十日,他们就已经将京西乡情况摸了个通透。
李正泉则皱着眉。
他很怀疑这短短的时间能不能查清楚,如果潦草完事,留下什么后患可就麻烦了。
“我等下到乡里后,擅自将里长、甲长撤了。”说到这里孙成敏站起来拱手道:“此事虽然前几日已经派人来禀报李兄了,还是要请李兄恕我等擅权之罪。”
李正泉摆手:“细枝末节,不需要多说。”
实际上里甲已经名存实亡,因为北方灾害太多、盘剥百姓太过导致盗贼横行,官府已经在大力推行保甲制。
两者区别很大,里甲下辖户数大体是固定在百十户,除管理百姓之外也负责税赋征收,里长甲长则在‘殷实富户’里签发。
保甲制则不限户数,而是以地域编列,功能也只有组织乡民维持治安,选人只需孔武有力素有名声者即可。
“这点时间就已经查清,诸位是怎么做到的?”
几人互相看了一眼后,赵梨亭拱手笑道:“李兄不必担忧,在下保证此事绝无疏漏。”
“还请赵兄详细说说。”李正泉追问道。
他是准备拿这几个乡绅作法的,可京师上下无数的眼睛都在看着,却是容不得有半点疏忽。
“京西乡四里,在册田地只有32000亩,丁800余,地方不大人口不多。”赵梨亭也明白李正泉的担心,一点点的详细解释:“我等有王虎班头指引,径直找到当地耆老出面联络乡民。
有陛下的宣喻,又有没收田产之权,又有数十个学员相助,若是不能迅速查清可就愧对李兄了。”
李正泉点头。
虽然赵梨亭说得简单,可他也明白其中必然颇多周折,不过这不是他所关心的。
做事嘛,哪有容易的?
具体来说,这四个里的情况堪称害民的经典。
一、里长伙同吏典私吞税赋。
查核中发现,有些农户已经缴纳了赋税,但是在账簿上却显示欠赋,这些已经征收的赋税就是被里长、吏典私吞。
二、飞洒。
农户自述与账簿有些差异,也不多,每户仅仅几钱,甚至不足一钱。
通过反复核对账簿,发现这些差异汇总后高达近千两。
这手段就不是普通乡绅能干的了。
在三人锲而不舍的追查下,最后查到了驸马府。
京西乡四里也只发现这一例,通常一地也只有一家能这么做,多了的话百姓就没法活了。
三、栽粮。
与飞洒手段类似,只不过受益主体变了,换成了胥吏。
每当签发税票前,胥吏就会计算捞取多少银子合适,然后分散到各乡里。
四、改则。
更改上下田达到转移税赋的目的,这手法非常普遍。
五、诡寄。
也就是诡立名户,势豪将田地户主登记在不存在的人身上,这是乡绅逃税最常用的手段。
通常来说,借助权势再小小的贿赂下催收的衙役,官府就对此类事情无可奈何。
不过在没收田地的威胁下,也只能乖乖的交代了。
而京西乡区区四里之地,匆忙间就查出了有9000余亩田地通过这种手段隐瞒起来,整个顺天府还不知道有多少。
户口隐瞒更为严重,京西八图有地57顷,却只有区区22丁。
赵梨亭最后道:“李兄,大体就是这些,其余一些伎俩都在审案时揭开了。
我等调查此事,人证、物证都详细记载,又在京西乡留了4个衙役,可以说不会出一点纰漏。”
李正泉颔首表示满意:“让王虎再派些衙役去,务必保证不能出一点岔子。
三位请随本官去见何府尊。”
三人大喜:“谢李兄成全。”
——
到了顺天府,留三位幕友在大堂外等候,李正泉进去后向何廷枢禀告调查情况。
“……。
鱼鳞册形同摆设,各里田地、丁口情况非常混乱。
下官又查阅典籍,宛平一县嘉靖年间尚有田地3千4百余顷,今只有2千6百顷。
永乐年间,宛平编户75里,今则只存50里,其中还有些里实际已名存实亡。
这其间弊端之多不可不察,下官以为,收纳税赋之事还需待到查清之后才能进行。”
李正泉将情况禀告之后再次建议延期收税。
何廷枢也有此意,颔首:“若要厘清其中各种弊端,你估计大约需要多久。”
无论谁做事,当然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通过各州县汇总的情况看,如果现在就收取,恐怕以后还要费一些手脚。
李正泉考虑半响后方道:“如果算上顺天府的人手,下官觉得至少两个月。
如果府尊调走这些人,恐怕要三个月开外。”
何廷枢考虑了片刻:“人手还是借给你用,时间最多只有两个月。”
两个月后就到了8月底,收取赋税还需要一两个月,时间很紧。
人手容易,找皇帝借就是。
“下官必定不会延误时间。”
李正泉正色保证之后,换上一副笑脸:“下官有三位饱读经书之好友,俱是山东士子,做事也严谨的很,下官在宛平得其帮助甚多。”
何廷枢闻歌而知雅意,笑道:“举荐之后你也需担些责任的,你可考虑周祥?”
“下官已考虑周祥。”
“那本官就见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