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新崇祯纪实 > 29棉纺织与井灌

29棉纺织与井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魏忠贤一番话,让朱由检熄了收税解渴的念头,至少现在不敢收了。

这尼玛有点坑了,如果百万人没了燃料,可真说不好会出什么事。

唉,又想叹气,说到底还是手里的刀把子不硬。

否则,将挑事的权贵给一网打尽,没了头领,再给点好处,矿工自然会老老实实了。

何况,契税本来就与矿工无关,收的是老板的税,你说你一个打工仔替老板操什么心啊!

当年魏忠贤派人去苏杭收税也是如此,明明是收老板的税,‘民’众愣是聚集起来把东厂番子打死。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朱由检也曾想过重开矿税,不过一是怕戳了马蜂窝,二是反复考虑后觉得有些得不偿失。

按照记载,万历时矿税每年也就几十万两,这些银子,他费点心搞些铜铁银煤矿什么的,再弄几个产业就有了,何苦折腾的鸡犬不宁。

“罢了,这事朕再想想,曹化淳,徐光启那边进行的如何?”

“地方选定了,正兴建学院校舍,徐先生在写信四处邀人。”

这老头,也不知道向领导汇报工作,不知道有事没事得多往领导面前走走嘛。

说好的传教士呢?

也是踪影不见。

罢了,人家架子大,忍忍吧。

“魏忠贤,朕让你挑的人呢?有没有人选?”

“陛下,通政使李养徳勉强可用。”

李养德?

勉强可用?

想了想笑了,估计是条件有些苛刻,魏忠贤心里也没底。

“就是前几日光禄寺里那个李养德?”

“是,此事他虽然参与进去,其实与他没多大关系。”

“明日让他来见朕。”

“臣遵旨。”

想了想,顺便把棉纺织的事交代下去,棉纺织既然需要建窖房,就不是小家小户可以做的,做这生意也不算与民争利。

这事他同样不方便出面:“曹化淳,朕再给你们一个赚钱的机会。”

曹化淳几人眼前一亮,陛下这是怎么了?

化身散财童子了啊!

“你们知道现在棉布都是哪里来的吗?都是江南来的。

北方种棉,采收后卖给江南,江南纺织后又卖回北方,这其中银子都被江南赚去了。

其实直隶肃宁县挖掘地窖在地下纺织,出产的布不比江南布差,价格却只有江南布的六七成。

既然可以本地织布,为什么让江南把这钱赚走?

何况来回运费巨大,徒然增加百姓负担。

曹化淳,你派人去肃宁查看一番,搞清楚后再调查直隶山东棉区产量情况,作坊设在哪里合适。”

“不用调查了,臣就是肃宁人,臣派人回去请些工匠技师即可。”魏忠贤插话说,又有些狐疑的问道:“臣是肃宁人,所以知道,陛下从何而知的?”

朱由检伸手指着魏忠贤笑道:“没文化太可怕,这些在农政全书里都有记载。

朕近日正责成经厂制版,准备将《农政全书》《奇器图说》之类的书籍印刷一些发行天下,到时候你们可以买几本看看。

老魏,不是我说你,赶紧学着识字读点书,书中自有黄金屋啊!”

魏忠贤释然,这些时日他一直有些怀疑,这位皇帝怎么什么都知道,感情是在书里读到的。

看来需要再努力点识字读书了。

其实他也非一字不识,以前就算了,进宫这么多年,熏也熏会一些了。

“你们也是,多读书,总没有坏处。

不过朕告诉你们,少听那帮子文官忽悠抱着四书五经不放。

圣人之言对于修身养性是极好的,可对经济之事却是没有一丝用处。

不说这个了,曹化淳,你去调查一下作坊设在哪里合适。

每年江南布匹北运数量何止千万匹,能抢下多少生意就看你们的了。

雇佣人工,先问问宫里底层太监,愿意去的你们就收下。

还是老规矩,朕要一半份子。

朕再告诫你们,在商言商,谁也不许仗势欺人。”

“臣等不敢。”

两个财源,哪个都不小,众太监都是喜出望外,各自散去做事。

------

次日,朱由检在文华殿接见李养徳,见了面也不废话:“李通政使,朕请你来是听闻你清廉干练,因此交给你一件事做。”

“陛下请讲。”

“这些年,天气旱涝不定,朕忧心不已。

前些时日偶然得知井灌之事,又请教过徐光启老先生,因此想在直隶几省推广井灌。

只是,这其中却有些弊端,因此需要一清廉干练又能体恤民情的大臣来做。”

当即将井灌的利弊与他说了一遍。

朱由检深知,中国历代有一个痼疾,就是任何政策在执行中都会走样。

任何命令,在到达基层以后,大都会偏离原定目标,上面再严酷的领导对此也无能为力。

井灌,初衷是好的,可到下边就可能给你整出个摊派或高价井,甚至收了银子不给打井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是这样,那井灌可就不是惠民,而是害民了。

这也是他迟迟不对盐法商税等事动手的原因之一。

因此,他需要一个既能执行又能洞察的干吏,将副作用降到最低。

李养徳考虑了很久方道:“陛下,臣对井灌一无所知,也没有合适人手,只怕辜负了陛下的厚望。”

“朕不是让你现在就去推广井灌。

你可先去顺义,徐先生正在那里,去了解井灌详情。

再去直隶各地招募些生员去跟着徐先生学习一段时间,如果徐先生已经有招募的,你也可以直接调用。

朕觉得只是学习掘井灌溉技术也不需多久,学有所成之后,招募一些工匠,就先从直隶做起。”

李养徳又思考许久才道:“掘井花费少则二三两,多则十余两,对于升斗小民来说不是小数。

执行当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臣试着给陛下列举一些。

农户不愿意掘井怎么办?

如果掘井失败,这个银子谁来承担?

如果两年后井干涸了,农户的损失谁来承担?

如果农户没银子怎么办?是借给农户还是朝廷承担?

如果是借,怎么保证农户归还?

如果由朝廷出银子,那么每个地方必然会有限额,如果被地方豪族势户包揽了怎么办?

这些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陛下能给臣多少权力?”

一连串的问题,直接把朱由检问懵了。

我要是方方面面都考虑了,还要你们这些废物干什么?

给你多少权力?

都给你!

“银子的事你上个疏,由朝廷商议。

回去拟个章程一起报上来,对以后可能的问题,朕给你全权。”

“臣以什么名义做这些?通政司又交于何人主持?”

这个麻烦,虽然通政使现在仅仅是个收发部门,和传达室老头职权差不多大,可毕竟在名义上是九卿之一。

沉吟片刻道:“通政使还是你做,暂时交给副手,名义嘛,就以‘督理三省农田水利大臣’的名义。

朕给你密奏之权,有什么不妥立即报与朕,沿途有什么发现也一并报与朕。”

“这些生员给他们什么身份,花费从哪个衙门里出,做完这些事之后如何安排?”

啧,这么多事,不过是好事。

想了想:“朝廷不可能给这些生员什么身份,只能算是你的属吏,按照吏员薪俸发放。

花费方面,外出期间给他们饮食住宿的补贴,不要难为了他们,免得节外生枝。

各种具体数额,从哪个衙门出,你去寻魏忠贤商议。

做完这事,继续回徐先生的农学进修,学成以后朕会酌情使用。

多找些人,如果做事期间发现有特别出众的人,报给朕。”

有专业知识,有实际历练经验,不用才是傻了,最起码做个县官比那些只知道之乎者也的进士强。

估计三省做完得两三年,正好,到时候他也有能力强行安排这些人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