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古玩行大掌柜 > 第二十八章 周老的教诲

第二十八章 周老的教诲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周老对叶辉说“嗯,这样是不行的。

如果你想在这一行走的更远,就应该系统的学习一下。

争取考一个大学,哪怕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

在我们这一行,的确有很多的大收藏家,他们也是草根出身。

但是,那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去学习。

只是,草根出身要在我们这一行成为大的收藏家,那必须有财力支持。

那些草根出身的大收藏家只把这个当作爱好。

更有甚者这些只是投资。

而我听德邦说,你是打算从事这一行的。

我们这一行从业的门坎很低。

你可以摆摊、铲地皮也可以当掌柜、做师傅。

当然,还有更好的发展。而这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

现在的社会主要的还是看能力。

但有时候还是需要一块敲门砖的,而学历就是你的敲门砖。

设想一下,你只有工作了才能看到你的能力。

但是应聘的时候学历就是一块敲门砖!你连应聘的机会都没有。别人如何看到你的能力。

或许你会想,我们这行其实是不需要学历的,只要阅历达到了。就会避免了吃药受骗。

这在以前或许行得通。

但是,当今社会行不通了!

因为,就是造假的都是高学历了。

举一个例子,这个也是近年来刚发生事情。

电脑和数码相机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但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到了造假者手中却成了造假工具。

某公司曾使用一种超高倍照相机对大量珍品书画进行仿制,仿制的结果是国内某文博院的院长在仔细观摩仿制品后,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博物院里的东西。”

文物贩子们近年来开始把这种技术用于造假,即用电脑复制原作的题跋,然后再将其复制于伪作上。

于是一个新问题产生了,假画“真”题跋。

而我们许多的行里人其实就有专门对提拔有研究的。他们通过提拔来判断真伪。

再拿玉器和青铜器举例子。

以前玉器造假是将玉石经过酸液处理之后,用茶水或者机油浸泡,然后放在火上烤,可以掺入颜色,模拟真古玉因常年埋在地底,而渗入的杂质和发生的天然肌理变色,即行话讲的‘土侵’、‘朱砂侵’、‘铁侵’等。

而现在更高明的手法是用古玉料造假,那就更难辨识了。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采用的是泥范法,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专家发表了系统探讨泥范法铸造青铜器的一批论文,查看青铜器物上是否有范缝,就成了鉴别真假青铜器的主要标准。

但上世纪80年代末以后,专家们发现新造的赝品青铜器几乎都采用了泥范法。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青铜学研究专家们发现,古代青铜器铸造中常常会使用一些金属垫片对泥范进行固定。

因此通过x光透视,在商周青铜中往往可以发现铸造过程中残留在器物中的垫片。这又成了文物专家鉴定青铜器的新标准。

然而论文发表以后,上世纪90年代初,市面上就可以看到含有垫片的仿制青铜器了。

现在青铜器鉴定主要看器物锈蚀情况,这一手段能管用多久,没有人知道。

所以说,时代的进步对于我们这一行的冲击是相当大的。

高学历,高科技造假手段层出不穷。

都说是盛世古董。当今盛世,最近30年里,中国境内集结了收藏大军8000余万,相当于现在每14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是收藏者,多数初涉古玩市场的人都会被骗,其间缴的冤枉学费就更加难以统计了。

更有人统计国内目前的收藏市场95%的人用95%的钱买了95%的赝品。而造假的利润不言而喻。

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造假者的造假手法也日趋多样,逐步形成了完整的造假售假利益链条。

无论是书画还是古玩,国内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民间制假分布区,这些区域以制造某一种类的艺术品赝品逐渐被公众所熟知。

例如,天津鼓楼地区临摹的假画,江西景德镇周边的明清官窑仿品、河南伊川的青铜器仿品等。

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高科技的检测手段不断出现,诸如热释光、化学成分分析、中子测试等,但这仅仅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热释光检测技术刚流行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可以杜绝赝品,结果被证实,只要经过x光的辐照,热释光检测也会被误导。

科技检测最终又被科技造假击败。

并且,现有的高科技检测手段又很快被制假者破解,上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闹剧。

所以说就是去系统的学习了也很难避免吃药受骗。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最大程度上的避免吃药。

就你目前而言,用的大都是野路子。

在科技造假面前也只有吃药的份。

我们这一行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往往一时的侥幸,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所以说,此行有风险,出手需谨慎。

你不要因一时的捡漏而扬扬得意。

我们这一行,求真是基础,求精是追求,求珍是智慧,求术是升华。

没有切实下过功夫还得了“珍玩”的心病,这不是在玩古,其实是在玩弄自己的人生。

世所共知:梅花香自苦寒来,珍玩自有去归处。

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没有随随便便的捡漏。

往往太容易得到的,不是灾难便是祸患。

叶辉听了周老一番话感触良多。

有时,人的一生就需要一个或几个贵人。他们可以说是自己的诤友,可以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孙叔见他俩说完了,就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六个半字对周老说“这个才是此行的主要目的,希望你能给掌掌眼。”

周老接过早已经裱好的字,认真看了起来。

看了好一会才慢慢放下。思考了一番说道“这是如何得到的,怎么会损坏的如此严重。”

孙叔将前因后果对周老一番阐述。听的周老直叹气!“传承是我们行里的老人都将面对的问题。

老一辈一辈子的收藏最终没有后辈继承。

最终,只能沦为货物,这是令老一辈收藏家最为痛惜的事情。

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收藏家将自己毕生收藏捐给国家。”

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故宫博物院累计接收的捐献文物就有近两万件。

这些文物中的大部分都不会展示给世人看。

而近年来博物馆传出的各种黑幕更是老一辈捐献者痛心。

周老可能是触景生情,唠叨了许多。或许这也是他的心病。

“这个你们已经有了判断,缺少的只是公众的认可!这个我可以盖上我的私章,算是我的认可。

但我有一个要求。”说着周老看向叶辉。

叶辉一愣,心想这又不是我的东西。

但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赵轩作为自己朋友理应帮一把的。

“周老您说。”

“也没什么,就是我女儿周雯雯很喜欢那件极品田黄冻生肖牛手把件。不知道你小子肯不肯割爱?

当然,价钱上绝对不会让你吃亏。”说完周老就笑咪咪的看着叶辉。

叶辉愣愣的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自己也是非常喜欢这枚手把件。

单从材质上讲田黄石有史以来全部的开采量还不足500公斤,而且永远都不会再增加了。

也就是说所有有关田黄的收藏、买卖、交易、馈赠都只能在这500公斤的范围内进行。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这也是田黄石价格一涨再涨的原因之一。

而这枚极品田黄冻生肖牛手把件更有着不一样的历史含义。

虽然,得不到证实,但叶辉心里是相信的。

面对周老提出的条件。

叶辉只能呐呐的不发一言。周老看出了叶辉的决定,并没有失望,仿佛还带点微微的欣慰。

其实叶辉心想,大不了以后补偿补偿赵轩,但不能失了本心!

周老没有多言,只是从旁边一个红木匣子里取出一枚印章轻轻的盖在宣纸的空白处。

四个鲜红的秦小篆出现在宣纸上“周郎之秘”。

盖完章,周老说道“今天就不留你们了,实在是精力不济。

这样,叶辉有时间可以到我这里看看书,有问题也可以来找我。但是我今天说的话希望你能回去多想想。”

叶辉懵懵的跟着孙叔出了大门,手里还不忘紧紧攥着那两枚手把件。

看到叶辉懵懵的表情,孙叔笑呵呵的说“这只是周老对你的考验,不要想太多。

你表现的很好。

何为收藏只收不藏不过是个采购员,二道贩子,文物的搬运工,他们只是把收藏当成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

现如今,行里有太多这样的人,其中不乏教授、专家。

已经鲜有能静下心来真正的因为喜欢、感兴趣去收藏;真正的研究深入分析,寻找规律,有所总结。

我们不想行里人都是古玩贩子,只会为金钱奔波。

更有甚者,为了更大的利益,铤而走险利用自己学来的本事去制造赝品,搅乱整个文物收藏的市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