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 炮打长崎
长崎外海,三艘大明海军的战舰停在水面上,引起了长崎的极大震动。
这三艘大明海军战舰还并不是最强的战舰,分别是两艘50炮的镇东级风帆战舰和一艘32炮勇进级风帆护卫舰。尽管不是最强,但是一门门的火炮已经看上去极有威慑力,让岸上的日本人惊恐不已。
郑成功本人就在战舰上,拿着望远镜眺望着这座日本唯一对外通商的港口。长期是幕府将军的直属地,所有的经贸收益其实都是由幕府掌控的,而附近的平户、肥前等藩则都受制于锁国令而不能有什么作为。
郑成功的眉头紧锁着,他并没有贸然投入战斗,而是观察着长崎的形势。已经被任命为东瀛宣抚使,未来将会是郑成功名义上的行政官的大明官员钱王孙看着郑成功的样子,说道:“瀛王是在担心前去递交文书的田川先生吧。”
田川先生就是郑成功的亲弟,跟母亲姓的田川七左卫门,是郑芝龙的二儿子。郑成功七岁的时候返回中国,但是他的弟弟七左卫门是过继给了田川家。不过七左卫门一直留在日本,作为郑家势力在日本的代表。甚至在郑成功对抗满清的时候,七左卫门也一直在用在日本贸易获得的利润转给郑成功,支持他反清。
当郑成功说大明要讨伐日本,郑家未来会成为东瀛的主人的时候,田川七左卫门也表示了大力支持。郑家在日本的诸多安排,都是由七左卫门来执行的。由于是郑成功的二弟,所以郑成功会以日本人的习惯,称呼七左卫门为次郎。
郑成功准备攻占长崎,以长崎作为进取日本的基地,就让七左卫门作为使者,向幕府的长崎奉行岛田守政递交文书,告知幕府方面大明因琉球被窃取而对日本进行讨伐,长崎方面如果想要避免战火生灵涂炭,应立即投降。
这个行动多少还是会存在危险的,谁也不知道失去理智的武士会否会直接将“叛徒”七左卫门直接斩杀。七左卫门毕竟是郑成功的弟弟,郑成功对其安危是极其忧心的。
宣抚使钱王孙看着长崎那边混乱的举动,开口说道:“看起来交涉是失败了,这群日本人居然开始向他们那可怜的炮台上派遣大筒足轻了。”
郑成功心志一硬,毅然说道:“炮击长崎!”
钱王孙笑了一下,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结局。作为一名b级行政官,钱王孙的能力是很出众的,不过每一个行政官都有自己的特色,钱王孙跟俨然已成为大明异邦治理传奇的吴敏相比,都是具有在异族地区统治的buff加成的,不过钱王孙的手段却更偏向于铁腕治理。
其实没有钱王孙,白明修的态度也都是很明白的,对于日本没有什么柔软度可讲,哪怕是此时的明人没有经历过后世的那种惨痛历史,可是万历朝鲜之役尽管胜利,但大明付出了巨大代价,朝野对于日本的观感都很差,有惩罚的机会的话一定不应该错过。
而民族性格上来说,日本人更是出了名的畏威而不怀德,他们容易敬服强者,但是很难对态度温和的仁者有什么妥当的反应。日本文化在承袭中华文化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独独将仁这个中华文化中可谓是核心精神的东西给撇掉了。所以,对日本一定要造成足够的伤害,打疼他打怕他,才能有未来更顺利的治理。
二战之后美国人占领日本,尽管二战期间美国人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伤亡,甚至在站上他们的土地之后,各种坏事都没有少做,但是日本人却始终恭敬服从着,街头的日本女人果断地投入美国兵的怀抱,麦克阿瑟胡乱写的宪法,都可以被日本人拿来当成自己的宪法。
在古代史当中,日本向来是缺乏真正的外来入侵,因为孤悬海外的岛屿地理,让他们足够安全,而他们倒是可以不断地向外挑衅和制造事端。可是当技术的进步以及大明的心理变化,已经让这段狭小的海域变得不再成问题的时候,日本就再也没有什么天然的屏障了。
钱王孙是极为支持郑成功采用武力,甚至是采用极端武力对付日本的。他并不担心什么人口损失,日本列岛的人口现在已经不少,就算人口损失大,接下来还可以从大明本土或者朝鲜等地补充新的人口来到这里。钱王孙并没有什么保护和延续日本文化的使命感,他的职责跟琉球宣抚使连以桐是差不多的,那就是管理好这片土地,让其能够为大明产生收益,不管是经济上还是战略上的,这样日本就是大明的资产,而不会使得大明持续投入和产生不良的后果。
明军的突然炮击,让长崎方面始料未及,他们倒是也想进行还击,可是他们的火炮射程是近期有限的,而且这里的士兵可能很多年都没有真正摸过这些武器,在遇到真正训练有素,采用现代化训练战斗方式的大明海军之时,就显得非常的虚弱了。
一颗颗炮弹落在了长崎的港口码头上,原本还在工作的码头工人们,被突如其来的炮击吓得吱哇乱叫,到处跑命。而那边的简易炮台上,长崎的岸防火炮还是相当初级的,不仅射程有限,而且操作者的经验也有限。
当明军已经安心舒适地射了近十轮炮击之后,岸边长崎的炮台仍旧没有发出什么有效的还击,甚至有几门炮花了好久都没有最终打响。最夸张的是,有一个炮位上的几个长崎炮手,居然在点燃引信的时候发生了失误,将他们的黑火药给整个点燃了,将这个炮台化成了并不太绚丽的烟花。
郑成功已经瞅得见机会了,他立即下令道:“陆战队特遣1营,准备进行登陆!2营准备进行接应。”
这两个步兵营可以说是现在郑成功最依赖的对象了,郑家私军的实力明显差一截,真的要遇上什么硬仗,或者需要考虑什么战术战法的情况,只能靠被广泛认可实力的大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