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6
方,便暂且按下心中忧虑,回去召集一众将士。
待到夜半三更,徐三折腾一路,总算是回了温阳城中。入了军营之后,她手抱头盔,忽地驻足,遥望着那在寒风之中,猎猎而舞的军旗,心中百感交集,竟不知是喜是悲。半晌过后,她薄唇紧抿,回视线,这才往自己所住的营帐走去。
军靴踏在积雪之上,咯吱作响,徐三听着这声响,疏忽之间,没来由地有些忐忑。
她深深吸了口气,抬手掀起营帐,迎面便见梅岭正在拾书案,那小娘子见她回来,先是一惊,随即红了眼眶,赶忙迎上前来,对着她嘘寒问暖,又是问她这些日子可曾受伤,又是问她先前的风寒可曾痊愈。
徐三一笑,连连摆手,说自己的风寒早已痊愈,可她话音未落,便忍不住掩口低咳了两下,梅岭见状,很是心疼,连忙吩咐兵士去烹石煎药。
原本不过是小病而已,可徐三这些日子待在山中,餐风宿露,寒气侵骨,这病自然便好得慢了许多。而她这几日唯恐泄露行踪,总是忍着不敢咳嗽,这忍来忍去,反倒留了病根。
梅岭皱着眉,将她一把按到椅子上,接着手脚十分利落,给她端来热水,开始伺候她更衣梳洗。
徐三无奈而笑,垂着手坐于椅上,又对忙里忙外的梅岭低声问道:“韩郎君如何了?我让你带他出城,那小子可听话?”
对于韩小犬,徐三其实是不甚担忧的。梅岭既然好生生地站在这儿,韩小犬只要跟她一块儿,多半也不会出了差错。
可谁知梅岭闻言,却是身形一顿,瞥了徐三两眼,低垂着头,一声也不吭。徐三见状,不由面色微变,又缓缓重复道:“韩郎君呢?他如今在何处?”
梅岭一咬牙,立时跪了下来,叩头说道:“当夜奴按着娘子所言,去城中找了韩郎君,哪知韩郎君并不在院中。奴四处看过了,衣裳在,钱物在,唯有人不在,剑不在。”
她颤声继续道:“奴记着娘子遵嘱,万万不敢怠慢,便立时联络兔其余人等,让他们打探消息之余,莫忘了留意韩郎君的行踪。几日之前,兔有人送来了消息,说娘子被困介山,山下有重兵把守。这消息一出来,隔日便有人在山脚处……看见了……韩郎君。”
徐三眉头紧皱,手攥成拳,而后却又缓缓张开。
她太清楚韩小犬了。韩元琨带着剑走,是为了杀敌,为了他无处可洒的满腔热血,为了他的忠直慷慨,壮志难酬!
而他带着剑,去了介山,则是为了救她。为了将她带离险恶之地,他甚至不惜以身犯险,以一敌众。
徐三向来冷静自持,临危不乱,然而此时此刻,她只觉心烦意乱,浃背汗流。她掩口低咳了两下,眼睑低垂,又哑声问道:“然后呢?”
梅岭咬牙应道:“韩郎君本打算偷摸进山,可谁知却被金人发觉,那些贼人,用鸟铳打了韩郎君,至于是否打中、伤势如何,却是无人知晓。当日金人曾放火烧山,火光冲天,将山涧积冰都一并消融了。韩郎君跌入山涧,不知被冲到了何处,中贵人一直在派人搜寻,可至今仍是下落不明。”
难怪。难怪今日在回城之时,周文棠不愿让她多问。
徐三深深吸了口气,额前已然满是薄汗。她紧紧攥拳,努力说服自己,时至今日,急也无用,只能等待消息,等着他平安归来。
她在心底反复劝说、安慰着自己,片刻之后,总算是姑且平静了许多。她眉头紧皱,手捧茶盏,轻轻抿了口那翠绿色的茶汤,接着便让梅岭起来,不必再在地上跪着说话。
梅岭应声而起,可她的手,却竟有些颤抖。
徐三见状,心上一沉,不由生出了些不好的预感来。她薄唇紧抿,半晌过后,缓缓说道:“梅岭,你方才所言,不是在欺我、瞒我、哄我罢?韩元琨,当真是下落不明?”
梅岭一惊,立时答道:“奴断然不敢有所欺瞒。三娘子若是不信,隔日问过中贵人,便可知是虚是实。”
徐三眉头一皱,仍是心上难安。遽然之间,她缓缓抬眼,又轻声问道:“崔钿崔知州,如今何在?”
梅岭手捧巾帕,垂眸半晌,头也不抬,只轻轻说道:“娘子,天色已迟,梳洗妥了,便早早歇下罢。其余诸事,明日再叙,或也不迟。你累成这样,奴怕你伤了身子。”
徐三见她如此,唇越抿越紧,许久之后,苦笑道:“直说无妨。我受的住。”
梅岭满面难色,犹疑半晌,方才断断续续地道:“那夜……金人屠城……崔知州,为了护住几个百姓,以一己之身,堵住鸟铳的枪口,取义成仁……捐身殉国了。”
徐三遽然之间,只觉天晕地旋,耳边所闻,也跟着忽远忽近,恍若梦幻。恍惚之间,她听见梅岭又说,崔钿之死,已然上报朝廷,只是官家顾念着崔钿之母崔博年老体衰,眼下又在病中,恐怕承受不起丧女之痛,便一直按而不发,只命人替崔钿在燕乐城中立下了衣冠冢。
之所以是衣冠冢,哪怕梅岭不细说,徐三心中也已然明悟。崔钿那日来城中,是为了处理官务,顺带着给她带些药材汤羹,为了行事方便,她身上定然穿的是绛紫官袍。
城破之后,金军大肆屠戮,见着一个穿大宋官袍的,那这人必将成为众矢之的,如何能将她好生放过?如今崔钿尸骨无觅,临死之前,也不知受了多少折辱。梅岭隐去不提,也算是为了徐三着想,唯恐她听了难受。
当年晁缃撞柱而亡,徐三为他亲手立下墓碑,却都只是红了眼眶,强忍着不曾落泪。然而今时今夜,她却是再也忍不住了。
徐挽澜满面是泪,只觉得身上发虚,半分力气也无。她颓然地摆了摆手,让梅岭出去歇息,接着便孑然一身,独坐帐中,怆然泪下。烛火悠悠,将她的影子投至帐上,似乎也将她的哀痛与孤绝一并拉长,天地苍茫,空余寂寥。
徐三忽地忆了起来,崇宁八年六月初五,长塘湖畔,钓月楼上,她望见一只花船愈行愈近,有一人踉跄而下,钗横鬓乱,旁人皆道那人醉了,醉得糊涂,可她却知道,那人比谁都清醒。
长夜漫漫,崔钿的音容笑貌、种种往事,竟都跟着愈加清晰,恍如昨日。
她说她留在北地为官,是为了奶冰、西瓜和胡饼,可徐三却知道,她是厌弃京都府的做派,只想逃得愈远愈好。
她说自己做官是受人逼迫,一门心思,只想吃喝玩乐,可又有谁能料到,这样一个浪荡纨绔、闲散子弟,有朝一日,却也会为了普普通通的平头百姓,主动堵上枪口,舍身而取义,将自己的性命交待出去。
当年在燕乐之时,崔钿还曾笑言,有人给她算过,她能活八十多岁,如今再看,实是妄语。
徐三越是